今年以来,沈阳市交通运输局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以“振兴新突破”为主线,全力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上半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2.99亿元,同比增长316%,中欧班列开行量、多式联运规模等多项指标位居东北前列。三季度冲刺关键期,沈阳市交通运输局将如何巩固优势、突破攻坚?8月1日,本报记者专访沈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巴放,详解下半年高质量发展路径。
“我们坚持‘项目为王’,上半年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超28亿元。”巴放介绍,沈阳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已梳理6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373.7亿元。其中,沈阳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辽河特大桥等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四环快速路管网修复等3个项目纳入国家超长期国债储备库。
上半年建设提速,立体交通网持续完善。沈白高铁6月启动联调联试,力争9月底通车;沈丹铁路外迁进度达77%,年底将实现“百年老线”改迁;秦沈、新阜高速完成投资6.4亿元;农村公路开工率达90%,国省干线养护工程全面启动;桃仙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完成招标,铁西宝马公交场站投用,中欧班列(沈阳)开行200列,海铁联运“一单制”集装箱突破3000标箱;优化公交线路10条、延时运营50条,维修候车设施超1.1万座次;开通沈阳至鞍山定制客运,建成东北首个“交通+文旅”城市集散中心;发放行业补贴1.37亿元,清退违规网约车平台66家,查处非法营运车辆758台次。
“三季度将全力推动沈阳都市圈环线高速落地,力争金阳大街西公交场站等年底前开工。”巴放表示,将专班推进辽满线卡力马辽河特大桥等10个项目前期工作,同步谋划2025年国债项目储备。高质量编制沈阳市“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深化中欧班列与桃仙机场联动,争取“一单制”试点全国推广;推动辽宁集铁物流年发运量突破6000标箱,助力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
同时,行业改革开始深化。新增地铁接驳公交线路5条,推进巡游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启动沈阳至抚顺等都市圈定制客运,推广“一站式”旅游交通服务。
继续打好安全治理持久战。持续开展“百日攻坚”行动,严查超限超载、非法营运;完成沈白高铁沿线环境整治,推进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强化“两客一危”智能监管,隐患整改率保持100%。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我们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奋战三季度,确保全年投资突破45亿元,为沈阳振兴新突破当好‘开路先锋’!”巴放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张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