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第二届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沈阳农业大学火热开赛。此次大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现代农业与食品等八个前沿赛道,吸引了115个博士后项目参赛。其中,沈阳有78个博士后项目参赛,占比超六成。
政策引领 全方位支持博士后引育
沈阳市人社局始终将博士后工作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积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沈阳博士后政策历经五次升级,出台《沈阳市博士后培养工程实施细则》。为加大博士后引育力度,沈阳市对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基地,分别给予累计100万元和50万元设立资助;对经批准备案进入工作站或基地的博士后,给予每人每年10万元资助,最长资助2年;对企业引进或出站留企工作的博士后,分3年给予20万元生活补贴。2022年以来,累计发放资助9100万元,2024年首年资助新来沈博士后233人。
平台赋能 激发博士后创新活力
沈阳市人社局不断强化载体平台建设,坚持布局结构科学合理的博士后平台发展梯次。“兴沈英才计划”实施以来,共新设立35家博士后平台,数量达历史最高值。同时,聚焦人力资本最富集的博士资源,连续三年举办“博士沈阳行”活动,搭建起沈阳与高层次人才“双向奔赴”的桥梁,努力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国际化高级人才交流中心和创新高地,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进一步扩宽了沈阳市博士后平台对外省市人才的核心吸引力。
“此次大赛,沈阳市以赛引才、以赛聚才,鼓励重点产业链上的优质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平台,不断扩大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博士后规模,强化产学研融合,引导广大博士后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实践中成长成才。”沈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闻链接】
沈阳博士后勾勒出科技创新“硬核轮廓”
2025年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40周年。在这40年的发展历程中,沈阳市博士后队伍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博士后累计进站6082人,累计出站4056人,出站留沈2977人,留沈率73%;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205项;获得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1436项。
特别是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市委“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以来,沈阳在站博士后达到2026人;博士后平均年龄优化至34周岁;博士后留沈率连续攀升,2024年达到84%,创历史新高,勾勒出沈阳科技创新的“硬核轮廓”,为推动沈阳乃至全省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