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辽宁省2025年第二批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名单揭晓。沈阳市新增151家辽宁省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占全省新增企业总数的36.21%,新增数量及总量蝉联全省第一。
截至目前,沈阳市拥有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2861家。其中,独角兽企业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6家、种子独角兽企业6家,瞪羚企业423家,雏鹰企业2423家。沈阳独角兽企业培育独树一帜、初见成效,沈阳航燃科技有限公司、中科芯微智能装备(沈阳)有限公司成为新晋种子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15家独角兽企业数量稳居东北地区首位。
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具备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征,日益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市科技局科技企业培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沈阳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科研条件,围绕培育壮大10大重点产业集群和21条重点产业链,布局建设“4+8”未来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发展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从政策宣讲、申报辅导、产业引导、科技金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全市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在创新能力、经营效益和企业成长性等方面表现越发突出。
实施源头培育,构建全周期孵化链条。市科技局聚焦10大重点产业集群,利用企业创新积分数据模型,精准识别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纳入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库。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数量做大、质量做优、产业做强、生态做好”4大行动,持续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形成以科技领军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科技企业矩阵”,不断厚植科技型企业成长土壤。2025年以来,新增科技型企业3618家,全市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28936家。
强化科技赋能,壮大硬科技企业群体。聚焦重点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沈阳“325”模式,鼓励支持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承担省市“卡脖子”技术攻关专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截至目前,由企业主导建设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达46家、实质性产学研联盟325家、新型研发机构115家。市科技局支持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承担重大技术攻关项目103个,助力企业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170余项,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了自己的“硬核科技”“独门绝技”。
推动要素集聚,助力企业爆发式成长。制定推出《沈阳市加快独角兽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整合全市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出5个方面20项举措,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组建沈阳市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举办独角兽企业合作洽谈会,邀请20余家国内知名瞪羚、独角兽企业,与沈阳科技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开展洽谈对接,推介我市创新资源和政策,融合各地产业、科教、金融资源开展协同创新。加大科技金融服务力度,助力我市企业进入爆发式成长阶段。市科技局会同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二期),2025年上半年撬动金融机构为科技企业融资超15亿元,其中服务瞪羚企业23家,助企融资4379万元。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