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天举行的《沈阳市2025年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上,市委金融办副主任王熙介绍,市委金融办将在提升系统性、普惠性、便利性上下功夫,引领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主动靠前服务,更加全面、系统地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系统性,持续优化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体系。做好一个品牌,建好一个驿站,用好一个机制。一个品牌,即推出“2025沈阳·畅融工程”综合金融服务品牌,力争达到“123”的目标,即撮合企业融资100亿元以上,举办精准对接活动200期,触达各类企业300户以上。一个驿站,是指省市两级将依托高新区设立“科技金融服务驿站”,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全牌照、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一个机制,即推动银行机构落实落细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有效精准满足沈阳市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提升普惠性,扎实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具体举措也可以概括为“123”,即对第1次获得贷款的首贷小微企业给予最高可达2%的贴息补助,完善和依托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企业征信平台等3个信息化平台,“政策+数据”双轮驱动,推动银行机构优化普惠金融产品供给,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促进小微企业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提升便利性,不断提高支付便利化服务水平。围绕老年人、外籍人员金融便利化需求,推动银行机构持续优化支付服务举措,积极开展适老化改造,营造老年人友好型支付环境,在便利外籍人员短期来沈旅游、消费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对长期在沈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员的外汇服务。继续重点推进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沈阳方城、高铁站等重点区域支付服务示范区建设,持续完善人工咨询、货币兑换、外卡取现、宣传指引等便利化服务。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