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市委改革办等 全面深化改革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推进115条重点任务取得扎实成效
时间:2023年10月09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3年10月09日

  在全市开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中,市委改革办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营商局、市国资委、市金融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等市直相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省委、市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部署要求,紧贴市场主体和群众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市场思维,统筹推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上实现新突破”赛道6个方面28项115条重点任务取得扎实成效。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获评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基础上,沈阳市“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全市政务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从提升企业和群众线上线下办事便利度出发,不断拓展数源汇聚治理深度,创新打造特色服务场景。截至9月末,累计推动2334项申请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完成全年目标的94%。新增“水电气联合报装”等24项跨部门一件事和“项目备案变更”等43项“零材料”申报服务场景。“一网统管”改革经验全国推广,累计开发智能应用场景达到150个,完成率75%。城市精细化管理“一网统管”平台连通22个市级单位、378个区级单位、99个街道和1047个社区,每月受理市政、园林等问题10万余件,我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12345热线”完成改造升级,实现与省话务、工单系统切换,知识库更新数量13.67万,100%覆盖社区网格,受理诉求70.32万件,办结65.54万件,办结率93.21%,“12345热线”直接答复率、有效诉求满意率2项指标居全省前列。

  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

  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截至9月末,市属企业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2.9%。央地合作机制不断深化,建立驻沈央企信息库、央地合作项目库和央地合作问题清单,服务驻沈央企228户,协调解决问题诉求32个。推动央地合作项目49个,总投资3634.4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27个。国资布局结构持续优化,聚焦重点产业链,盛京金控组建农投公司、数字产业公司,并参股车网公司,产投集团投资1.8亿元承接国家半导体重点产业项目。压减法人户数31户、压缩管理层级22户。国企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在全省率先建立专职外部董事制度,制定市属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工作指引,搭建“1个办法+3类细则+10套指标”考核框架,建立工资总额效益联动机制和“一盘棋”监督体系,激励规范企业创造更优业绩。

  财税金融改革取得突破

  截至8月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43010亿元,比年初增加1335亿元,同比平均增长6.6%,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43.9亿元,同比增长19.4%,高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速16.5个百分点,存贷款规模继续保持东北第一。财税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区级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收入区级留存比例由58%提高至68%,市本级下达各地区各类补助资金339.8亿元,同比增长6.4%,中央直达134.4亿元预算资金支出进度达75.3%,位列全省第一。金融集聚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打造了东北地区首支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QFLP)基金,完成基金试点企业工商登记。我市首贷服务中心已为471户“首贷户”投放贷款6.3亿元,申请贴息116.8万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沈阳营业部正式开业,填补了沈阳政策性保险公司空白。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打造由银行、融资担保、金融后援服务和民间借贷登记组成的产业金融会客厅,提供全产业链融资服务,累计促成融资21.1亿元。科技融资担保公司增资至10亿元,5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累计完成担保业务22.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亿元。盛京天使基金正式进入投资期,2支子基金共完成8615万元出资并通过中基协备案。东软熙康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要素市场化改革成效明显

  全市完成赋权科技成果108项,超额完成100项三年试点目标任务,设置首席数据官的单位已扩展至51家。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和平区两宗地块作为2023年首批工业“标准地”项目出让金额约3823万元。沈北新区国家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已形成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并选定1宗试点地块,完成“四议一审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处置闲置土地19宗、批而未供土地507.76公顷。技术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新成效,沈阳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成功揭榜市级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功能不断完善,阳光采购平台已受理招标采购项目78宗,成交金额3.98亿元,节约采购成本2586万元。在全省率先推进国有企业危(固)废进场交易,并纳入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

  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截至9月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26.01万户,同比增长14.66%,已超额完成省考全年指标122.02万户。全市净增市场主体14.06万户,同比增幅90.5%。民营企业不断提档升级,6家企业荣获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示范企业,10家企业获评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4家企业获评省级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36条”政策出台并持续落实,民营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专项行动,共受理各类营商环境诉求事项102件,已办结94件,在办8件,及时反馈率达100%。近期,我市在全省2022年度公平竞争审查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全省排名第一。

  外资企业引进力度不断加大

  截至9月末,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39家,同比增长36.3%,超额完成全年120家目标任务。外资政策持续优化,出台2023年外资企业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评价激励方案(试行),发布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若干措施,4家企业获批省优质外商投资项目奖励资金1325万元,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正式获批免税进口资格。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梁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