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一环,而家庭医生也被称作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11月22日,记者从沈阳市卫健委获悉,沈阳已组建1975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重点人群签约159.21万人,其中签约老年人72.16万人。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
“小病当医生、大病当参谋、重病当亲人、康复当助手”,和平区北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陈瑶给自己这样定位。许多签约的居民遇上健康问题,第一反应都是“找陈瑶”。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往往一个电话、一句提醒、一个建议,就能让居民吃上“定心丸”。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心成立由团队长、资深医生、全科医生、中医师、社区护士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我老伴儿因为脑梗卧床快20年了,这些年多亏了陈大夫,老伴儿有点‘风吹草动’,我就给她打电话。”家住和平区北市附近的尹女士说,陈瑶医生不仅每次都耐心地告诉她应该怎么做,还利用休息时间来家里给她老伴儿做检查。
陈瑶团队签约管理的居民已超4000人,其中有慢性病的居民占了一半以上。为了服务好签约对象,陈瑶和团队成员带着心电图机、血压计等设备每天奔波在路上。“签约不只是让辖区内居民在协议上签名,更要提供实实在在的家庭医生健康服务。向每一位患者进行健康宣传,帮助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每位患者不同的病情特点尽可能选择价格低、效果好的药物,主动上门为不便外出就医的患者问诊……”陈瑶称。
使居民就近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连续的同质化服务
固定人群、连续性服务是家庭医生服务的特点和优势,他们也更擅长治疗固定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提供有温度的医疗。“在长期的医疗照护中,我们的家庭医生摸索出不少独具特色的慢病管理方法。”沈河区泉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谭芳称,家庭医生不仅把老年慢病患者“管”了起来,还把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以及糖尿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纳入签约管理范围,“中心组建7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服务9个社区的居民。青阳社区等几个社区都离中心较远,但是只要居民们有需求,家庭医生们背起设备就‘下’到居民家中,为他们提供诊疗服务。家庭医生的工作做得很细,把每位居民的体检结果都装订成册,有需要注意的问题都勾画出来上门指导。”谭芳称,沈河区卫健局为中心配备了便携式彩超仪器,很多检查都可以在居民家中进行,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大家都说尝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甜头,辖区内重点人群签约率超60%。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医联体工作,促进“大手牵小手”。实施医疗资源统筹管理,有序实现双向转诊,强化医疗服务的协同性、连续性,使居民就近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连续的同质化服务。
强化全科医生培养 满足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需要
“作为一名基层全科医生,要汲取最新医学知识,不断提高完善医疗技能,把家庭签约工作做得更实更细,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陈瑶称,作为“健康守门人”,全科医生常常会接触到尚处在疾病早期的患者,或尚未归入明确专科的疾病。处理未分化的疾病具有挑战性,这往往需要全科医生更专业全面的知识,且熟悉患者的家族史、病史等,从而做出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
据沈阳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沈阳市强化全科医生培养,通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全科医生订单定向免费培养计划、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落实政策及资金引导医学高校毕业生和青年医生参加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将全科专业作为执业方向,以满足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工作需要。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