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沈阳市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近日,市民族和宗教局联合大东区委统战部、大东区教育局,在全市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大东区素质教育学校举办全市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成果展,集中展示绘画、征文、书法、陶艺、摄影作品310件。
据悉,2020年以来,市民族和宗教局、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校联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确定19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示范学校和10所试点学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学校国民教育全过程,构建课堂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入脑入心。深化“手牵手·共成长”行动,聘请文体名家名师走近师生,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文体课程专家辅导,教育引导各族师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激发广大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情,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构建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表达体系,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通过多种载体和方式加强传播推广,融入各族师生日常生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依托学校思政课程讲好红色故事,发挥红色资源作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五个认同”。组织开展民族政策、民族知识、民族团结典型事迹宣讲活动,举办图片展、知识竞赛、文艺表演、演讲比赛、征文评选等系列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主动意识。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学校等各类活动,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市民族和宗教局副局长关艳萍表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事关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事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事关“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首要问题。“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内容,加大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各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大东区素质教育学校校长安强表示。
大东区大东三教育集团学生郭书羽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参观此次成果展,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不管我们是哪个民族的学生,首先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我要和其他民族的学生一起,好好学习,健康成长,为建设伟大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梁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