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
沈阳加速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时间:2022年07月28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2年07月28日

  市信息中心主任莽琦在“‘振兴新突破奋进新征程’——沈阳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专场)上作新闻发布。

  莽琦介绍,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逐年加大数字沈阳基础设施投入,形成了一体化、集约化的技术架构和发展思路,随着各领域数据资源的归集治理,以及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的健全完善,有力支撑了“一网统管”城市精准治理,“一网协同”政府高效运行,“一码通城”百姓便捷生活,为沈阳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数字化动力。

  数字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数据算力取得较大突破,上半年适度、超前建设部署了数字云底座,实现了重要应用50万QPS(每秒查询率)并发能力,有力保障了数字政务应用的稳定运行。政务外网实现全域覆盖,全省率先实现市、区(县)、街道(乡)、社区(村)四级全覆盖,接入点位4000个,实现IPV6、IPV4双栈运行。物联感知体系启动建设,全市视频融合平台上线运行,现已接入8万余路视频信号,城管、建设、公安等多部门视频资源实现互联共享。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增强,建成一体化安全防护中心,异地灾备中心、同城双活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建立了完备的云内应用、云外网络通信安全防护体系。

  数据治理进程显著加快

  强化数据归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62个部门214个业务系统和13个区、县(市)联通,累计归集数据信息超65亿条。强化数据共享,打通国家、省重要数据接口161个,公安、医保、残联、民政等市直部门完成1584项共享交换服务,平台按需共享调用2.4亿次,累计推送数据57亿多条。强化基础建设,建成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五个基础信息库,建设健康保障、监督治理、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等24个主题库。

  智能场景建设全面推进

  ●“一网统管”有效解决城市治理难点。

  在应急领域,沈阳市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获批国家试点,重点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综合感知网络,将在重点高风险领域实现“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在城管执法领域,城市精细化管理平台入选住建部城市精细化管理典型案例,“控渣土”“协同慧治”“路长慧眼”等10项智能化应用场景全面推开;此外,在多个领域开发上线了30余个应用场景。

  ●“一网协同”打造机关整体智治模式。

  在省内率先打造智慧协同办公平台和全市一体化的“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督考平台,接入各级党政机关、单位123家,覆盖公务员用户3万人,构建了“上联国家和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同办公体系,实现了政府办公高效协同,非密事项远程处理。

  ●“一码通城”解决民生迫切需求。

  创办沈阳市市民码,融合了医保、防疫、支付等15项功能,覆盖申领补贴、就医救治、出行停车、住宿游园等多个领域,累计办理700万人,单日访问量最高达200万次。其中,“政策直达”实现全市统一的惠民、惠企政策信息汇聚和兑现服务“零申报”“秒到账”等便利服务,已发放补贴资金近1.7亿元;“多游一小时”实现“30秒入住”“20秒入园”,涵盖A级景区91家;“舒心就医”实现先看病后付费、减少诊前预约、挂号确认、付费确认、候诊签到等环节等待时间;“便捷停车”接入经营性停车场608个,实现车场查询、停车导航、车位预约等实用功能。

  “三个强化”助推城市治理数字化加速转型

  今年是沈阳市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攻坚之年,在接下来的“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建设工作中,将以大数据思维、信息化手段,通过“三个强化”助推沈阳市城市治理数字化加速转型。

  强化基础支撑

  提升数字沈阳云底座和政务网承载能力,夯实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和“信息大动脉”,推动统一应用全面覆盖和数据实时在线流动。持续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持续推进两地三中心建设。打造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开发建设智慧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探索构建“数字孪生城市”。

  强化数据赋能

  加强数据汇聚融合,积极与国家、省级平台对接,申请数据回流,推动市区两级数据不断汇聚。打造数据资源归集、治理、利用和开放的全周期技术体系,进一步消除数据孤岛。推动民生领域数据依法安全有序开放,满足数字化转型需要,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强化重点应用

  推动“一网统管”向纵深发展,建成沈阳市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打造城市统一指挥调度平台,构建多领域、多层级领导驾驶舱,打造具有沈阳特色的智慧生活“幸福样板”和城市治理“精准样板”。打造智慧便捷的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升级政府协同办公平台,持续完善业务办理与监督治理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一码通城”便民功能,普及沈阳市市民码,加速实现“政务服务一码通办、公共服务一码通用、商务服务一码通优”。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