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沈阳市科学技术局作为加快创新驱动推进小组牵头单位之一,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全面激活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全力打造“创新沈阳”的战略部署,与各成员单位围绕13项重点工作、70项重点任务跑表计时、挂图作战。同时,聚焦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总体目标,认真评估自身底数,横向对标14个副省级城市发展态势,以实实在在的工作绩效,践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先锋。
浑南科技城引领 科创空间规划布局实现新突破
市科技局会同相关部门、区县(市)编制形成《沈阳市“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科创空间建设方案》,围绕浑南科技城、沈北科教融合园、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分布在全市的37个科技创新组团,按照建设“三个平台”、加快“四个转变”、实现“三生融合”的总体要求,提出建设目标、重点任务,推出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构建科创空间新格局。
2月27日,浑南科技城规划建设方案正式发布。4月20日,浑南科技城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启动建设的项目中,高能射线多束源材料多维成像分析测试装置项目计划投资总额8亿元;孵化器(智慧云)项目总投资7.7亿元,将为浑南科技城核心区内的企业提供产业孵化配套服务及办公场所支撑。截至目前,加快创新驱动推进小组成员单位已推进建设技术创新平台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约35亿元;产业类项目117个,计划总投资约1750亿元。另外,重点推进东北国际医疗科技产业城、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等项目,其中多个项目已达成落地协议。
沈北新区编制《沈阳北部科教融合园概念规划》和《科技融合园建设实施方案》,构建“一带两轴两城三片区”发展架构。年内将启动11个重点项目,其中,数字小镇和沈飞航空产业园两大先导区项目已开工建设。《关于促进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明确了沈阳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沈阳高新区成立了首个市高企协会城区分会,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256家,同比增长500%。沈阳经开区以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为引领,以中关村创新基地为支撑,充分发挥“科创中国”试点园区作用,建设创新型经济发展新高地。沈阳辉山经开区改造、新建面积15.6万平方米的沈北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首批170项科技成果待转化项目进入科技成果项目库,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60场。辽宁大陆激光增材制造与再制造产学研联盟和辽宁帝信智能管控产学研联盟获批2022年辽宁省首批实质性产学研联盟。
科创平台建设发力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实现新突破
沈阳市不遗余力构建“5+4+7+N”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市科技局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年”系列活动,引领500个科创平台形成重点产业集成链条,积极谋划推进12个科创平台晋升国家级。
今年2月至今,市科技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与相关部门联动,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全方位调研,了解个性化需求,助力其进入“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目前,沈阳市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分别按照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有条不紊推进优化重组。2月初,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和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进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
今年2月,市科技局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年”绩效评价,对评价结果“优秀”和“良好”科技创新平台予以奖励支持。目前,203个纳入到《关于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的各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共拥有院士39人,集聚科技创新人才30027人,已累计承担课题8850项,获得近百亿元经费支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2509项,申请专利7129项,吸引产学研合作单位1688家。
“揭榜挂帅”聚力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
推进产业共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模式,实施100项重点科技研发项目。这是市科技局“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创新驱动专项行动的重点任务之一。一季度,市科技局组织推荐19个项目列入辽宁省2022年度首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榜单,占全省的38%。另外,2022年首批沈阳市“揭榜挂帅”项目榜单中,已有33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项目总研发投入2.5亿元,其中委托研发技术合同额1.73亿元。预期将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100个,形成新产品、新工艺76项,形成专利、技术标准、技术规程124件,可带动相关行业企业新增产值36.5亿元、利润5.1亿元。
市科技局资配处处长胡忠君介绍,2022年首批沈阳市“揭榜挂帅”项目突出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跨行业领域的联合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互补,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沈阳中科数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面向高精度模具加工的数控系统补偿技术及加工工艺技术攻关”项目,将通过传感器技术、工艺数据库技术与数控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发面向模具高精度加工的数控系统,有望提升国内模具工业整体制造技术水平。二是聚焦优势行业领域,新材料和智能制造领域揭榜项目占比达到三分之二,更加贴合沈阳市创建“先进材料+智能制造”创新高地总体战略布局。沈阳铸造研究所、沈阳远程摩擦密封材料有限公司、沈阳增材智造技术研究院等7家发榜单位,联合中科院金属所、东北大学等材料学科领域优势揭榜单位,重点围绕钛合金、高铁粉末冶金、高性能高温合金等先进材料的开发及应用进行技术攻关;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14家发榜单位,联合清华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智能制造领域顶级研发团队,重点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方向攻关不辍。三是挂帅科研团队实力更加强劲,33个揭榜团队均是由行业领军人才或学科带头人领衔,揭榜单位参与研发人员424人,占合作研发团队人员总数的60.8%。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