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一年,我们搭平台聚人才,打响“创新沈阳”品牌,人才集聚效应凸显;
这一年,我们优环境引群贤,多措并举引育留用,为沈阳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这一年,我们抓创新求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业科技人才集聚;
这一年,我们促发展谋未来,出台人才新政3.0,推进人才制度完善创新。
2021年,市委组织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带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抓住人才这一“第一资源”,加快打造人才创新创业高地,营造春暖燕归来的良好创新发展环境,凝聚起助推沈阳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引擎。让我们共同盘点回眸沈阳市2021年人才工作的成果和亮点,进一步激励全市各级人才工作部门和广大人才共同为沈阳建设成为人才成长型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1年,全市人才工作按照相关部署要求,结合沈阳实际,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立足“四服务”工作职责,强引领、搭平台、促合作、精服务,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助力创新沈阳建设,为奋力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科技和智力支撑。
强化政治引领 筑牢夯实政治根基
沈阳市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围绕“科技为民、奋斗有我”活动主题,开展走访慰问、科技志愿服务、座谈讲座、创新方法培训等活动,共举办线下活动150多场次,激励科技工作者守正创新,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开展第三届沈阳市“最美沈阳人·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宣传活动,杜少辉、赵洋、胡永等10人受到表彰,并在沈阳日报开设专栏进行事迹宣传。推荐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马竞当选辽宁最美科技工作者。推荐中国医科大学马亚楠等5人获第十三届辽宁青年科技奖,其中4人获辽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称号。
服务学术高地建设 促进科技人才对接
2021年,沈阳市成功举办了2021中国化工学会年会、第二届师昌绪先进材料论坛等10场活动,邀请两院院士30多人次,促成东北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引进高端人才5人,促成张锁江院士与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项目合作5项,形成《科技助力,大力发展辽宁省功能材料产业》等专家建议报告4份。开展沈阳市高层次人才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技术交流)资助项目,资助8人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推荐东北大学等14人参加中国科协举办的国际组织任职培训,提高深度参与国际组织工作的能力。举办海智中德技术交流对接会,承接“科创中国”俄罗斯高新技术路演沈阳专场活动,促进我市与德国、俄罗斯开展科技交流合作。
服务创新创业 搭建海智双创平台
去年举办的2021中国沈阳海智创新创业大赛,设置了国内专场、海(境)外专场和英国、德国、日本、比利时等海外赛区,累计征集海内外科技项目372项,国内专场及海(境)外专场评选出金奖2项、银奖5项、铜奖8项,开展创业培训5场、论坛3场、项目对接会3场,腾讯、搜狐、凤凰网辽宁、《日本华侨报》等20余家海内外媒体关注宣传了赛况,国际在线用英日德俄法5种语言对外发布比赛信息。比赛汇聚了10余个海外科技团体和服务机构,新型柔性纳米电极材料在智能传感器中的应用等8个获奖项目有落地意向。推进沈阳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2021年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离岸基地落地项目9个(内资2个,外资7个),引进海外人才2人,举办了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系列活动等。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推进“四站”建设
2021年,沈阳市扎实推进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学会服务站、海智工作站建设工作,当年新建和恢复院士工作站3家、专家工作站28家(含县域专家工作站10家)、学会服务站5家、候鸟型人才工作站3家、海智工作站4家,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人、专家55人,国家级和省级学会5家,合作项目76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建站单位与院士专家已完成国家、省、市各级科研课题248项、专利1700项,发表论文151篇,其中在国际重要期刊SCI发表论文53篇。通过与专家开展项目合作、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其中沈阳东博热工科技有限公司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汉臣氏(沈阳)儿童制品有限公司被列入2021年度辽宁省瞪羚企业,沈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获批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服务企业科技政策宣讲,服务企业百余家,培训人员近千人。
服务党委政府决策 抓好科技智库建设
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需求,全市人才工作以“聚焦具体领域、利于调查研究、服务决策需求”为原则,研究课题涉及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5G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智慧交通、数字乡村建设等多个领域,立项研究课题共有14项。在报送至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的课题中,《关于沈阳推进数字产业化的政策研究》《关于打造我市健康医疗产业基地的对策研究》《关于加快推进沈阳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等部分建议进入了政府决策。
继续搭建完善平台 聚集高质量科技项目
下一步,沈阳市将继续完善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办好2022中国沈阳海智创新创业大赛。围绕沈阳“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精准征集海内外高质量科技项目,加强海智工作站、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双创平台上的协同联动,聚集一批高质量科技项目、高水平科技服务团队,将项目引进、转化落地做深做实。2022年计划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专家工作站(含县域地区)20家、学会服务站5家、候鸟型人才工作站3家、海智工作站5家,并做好已建各类工作站的评估验收工作。此外,要强化智库课题质量监管,充实智库专家库,加强与高校院所政策研究机构和社会智库的合作,力争新增两至三家智库工作基地。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需求精准选题,把好课题申报关口,优选课题承担单位,加强课题负责人培训,指导提升其课题研究能力,提高课题评审验收标准和研究成果质量,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分量、有影响的智库成果。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梁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