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市领导在调研中对沈阳制造业转型发展提出殷切希望,特别是在‘五链’同构的规划中,将人才链列入其中,让我们职教工作者倍感振奋。作为与沈阳支柱产业对接最为紧密的中职学校,我们有责任,更有信心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奋勇争先。”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校长张春雨如是说。
沈阳市全面部署“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市教育局积极推进“幸福教育”品牌建设,将推进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服务沈阳振兴发展列为重点任务。1月13日,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董素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要立足国家和省的要求,对标沈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进一步优化结构,找准类型定位,不断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以及保障机制的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让职业教育在沈阳打造‘幸福教育’品牌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职教人当好沈阳振兴突破‘急先锋’。”
校企深度合作 对接城市主导产业
来自市教育局的统计数据:全市现有职教集团18个,涵盖企业近1000家,与宝马、海尔、贝卡尔特、德科斯米尔等公司共同开设订单班105个,学生11606人。
以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为例,作为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省“双优”建设学校,该校与华晨宝马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探索出定向培养国际一流水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累计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5万余人。
张春雨介绍:“学校将乘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的东风,以‘智造’‘创新’为驱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深度改革为抓手,不断优化办学空间和布局,深化内涵建设,提质赋能。”2022年,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将紧盯产业链条、企业需求,构建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国家、省级示范优质专业群;将围绕工学结合、开放共享,建设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四个高品质的公共实训基地,为沈阳职教创新发展先试先行。
专业转型升级 着力打造品质职教
《沈阳市“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指出:“十四五”期间,沈阳职业教育将通过调整功能定位,突出类型特征,完善保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为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市化工学校校长贲志宇介绍:“学校专业设置与沈阳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对接更紧密,与高职衔接、贯通渠道,努力提升沈阳中职教育品质。”市化工学校专业设置跟着产业 “走”,先后停办了不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工业分析与检验、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珠宝设计与加工工艺等九个专业,形成了13个专业四大专业群,实现与沈阳市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同频共振。实施专业改造升级工程,学校围绕沈阳“五型经济”,改造升级现代通信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新开设数字影像技术、物联网(工业物联网)、增材制造创意设计、信息化安全设备维护专业,服务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数字沈阳”“智造强市”发展战略。
“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还探索办学功能转型升级,扩大中高职‘3+2’贯通,开展中职高职企业三方融通。”贲志宇介绍。
培养工匠精神 吸引人才留沈就业
“十三五”期间,沈阳职业教育新增专业91个,毕业生在沈就业人数达7.7万人,超过毕业生总数的80%。
以人品打造精品,以精品服务社会。市外事服务学校校长张雪松介绍:“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让学生‘用心学习,放心实践,舒心就业’是我们学校践行打造沈阳‘幸福教育’品牌的承诺。”
依托“辽宁省刘敬贤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辽菜烹饪技艺,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打通相关专业群,培养具有跨界、多元、创新思维的全产业链人才……市外事服务学校还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管理平台,实现校企双方的人才培养数据信息对接,着力推进提质培优项目建设,主动适应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保证学生就业环境更加优越、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就业服务更加高效、就业形势更加稳定。
站在新起点,沈阳职教人积极投身“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打造幸福教育品牌专项行动,为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贡献力量。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封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