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沈阳市召开第一书记论坛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经验交流会
共谋共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时间:2020年11月11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0年11月11日

  交流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经验,共谋共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11月6日,市委组织部、市社科联联合举办沈阳市第一书记论坛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经验交流会,180余名优秀第一书记齐聚论坛。同时,中央党校、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专家也来到现场作专题辅导。

  会上,李俊峰、赵宇、孟祥囡、宋楠楠、方伟五名第一书记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作为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分享驻村帮扶的工作经验和深刻感悟,并表达了为乡村振兴事业勇挑重担、努力拼搏的坚定决心。

  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中国农业科学院战略规划办公室主任王济民分别就加强新阶段农村党建工作和“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战略重点任务进行了专题讲解,对第一书记精准把握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要求,进一步引领扶持农村建设发展起到了有效推动作用。

  市委组织部则鼓励全体第一书记,在本轮驻村工作的剩余时间里,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开拓创新大干实干,以优异的成绩开创沈阳乡村振兴新局面,为沈阳奋力推进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讲成绩

  深耕广袤大地 为乡村振兴发力

  2018年4月以来,1800多名来自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响应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号召,奔赴沈阳乡村振兴一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来,大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根基层真情奉献,用辛勤汗水和聪明智慧,为沈阳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两年多时间里,第一书记聚焦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抓班子、带队伍、强组织,打造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38个,推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转化升级492个,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3310名,新发展农村党员1269名。

  在这两年多时间里,第一书记把脉乡情村情,找准问题症结,带领村“两委”成员上项目、优环境、抓治理,先后引进培育农业产业新项目1300余项,化解村集体债务2900余万元,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

  在这两年多时间里,第一书记珍惜深入农村基层学习锻炼的宝贵机会,在投身乡村振兴中增进为民情怀、磨砺坚强意志、练就过硬本领,收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点赞,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肯定。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使党的事业得到了发展,农村百姓得到了实惠,第一书记得到了锻炼。

  怎么看

  抓好“三农”工作 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沈阳市紧密结合实际,围绕“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为推进沈阳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市委提出了“十四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奋力推进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这一目标,“三农”工作至关重要、不可或缺。但从目前看,沈阳县域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农村地区在产业经济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基层治理体系等诸多方面均存在发展短板。

  抓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选派第一书记到乡村工作,就是要充实推动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第一书记必须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找到服务“国之大者”的结合点,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在新时代有新作为。

  怎么办

  要留下个好思路、好队伍、好口碑

  当前,本轮驻村工作仅剩半年多的时间了,市委组织部对全市广大第一书记提出了希望和鼓励。

  第一,要留下个好思路。第一书记们应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本乡本村实际做好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坚持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坚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施工图”。

  第二,要留下个好队伍。第一书记们应着眼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以提升农村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努力打造一个坚强有力的村党组织班子,带出一支能打硬仗的党员队伍,储备一批源源不断的后备骨干力量。

  第三,要留下个好口碑。第一书记们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帮助村党组织把产业发展得更兴旺,把村屯环境改造得更美丽,把乡村治理得更有人情味,努力让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今天,第一书记们扎根基层、倾力付出,播撒希望的种子。明天,大家必将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收获振兴发展的累累硕果。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梁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