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用警用无人机,通过挂载可见光和热成像吊舱,对受灾区域进行大面积巡航搜索;调集13艘舟艇,在指定水域及救援区域内V字形编队搜索行进;出动2架直升机巡查,实现空中指挥、搜索追踪、航拍勘测……7月15日,沈阳市举办2020年防汛抢险应急演练,包括直升机、无人机、冲锋舟、大功率排水车、应急指挥车、电力及通信保障车、野外生存保障车、各特种救援装备、工程机械以及医疗救护设备等200余台件应急装备上阵,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达到了47支1782人。强化真实演练,确保安全度汛。
本次演练在科目的设置上突出防汛抢险实战重点,着力于防汛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注重防汛各类预警监测,抢险救援所需的技术、装备、工艺的使用与展示。整个演练过程突出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法、练保障,最大限度的模拟实战状态,检验和加强各类专业抢险队伍的应急反应和科学处置能力,提升防汛应急处置手段和处置水平。
抢时间:4小时累计转移1.36万人
一场防汛抢险“保卫战”即将打响!模拟场景以我市降雨偏多,市防指发布全市防汛Ⅱ级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开始。全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预案迅速行动,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群发手机短信预警信息482万条,同步通过电视、电台、微信、手机APP、地铁、出租车户外显示屏等发布渠道向全市推送。
经会商研判,苏家屯区防指决定立即启动全区Ⅱ级防汛应急响应,第一时间转移安置受威胁区域尤其是尾矿库下游人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4个小时紧张有序的转移工作,全市累计转移1.36万人,各险区内群众已全部转移到安全区域。
磅礴大雨恣意而至,河水迅猛暴涨。新民市河道大堤已出现管涌、滑坡、兑岸等险情,救援人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有效控制险情。上游地区强降雨正在持续,市防指经紧急会商,决定即刻关闭浑河沿河公园,疏散游人,提前封堵堤防穿堤道口。
高科技:无人机实现热成像侦察搜索
沈阳市公安局警用无人机,通过挂载可见光和热成像吊舱,对受灾区域进行大面积细致搜索,并可实时将现场地形、人员状态、精确坐标等信息同步至现场指挥部。侦察发现,在奥林匹克公园如意岛有4名被困游客。随即消防救援人员使用远距离救生抛投器开展救援。
据悉,沈阳市公安局现有固定翼、长航时、大载重、高抗性、多吊舱等各类型无人机60架,滞空时间长,可以实现长时间对受灾区域进行大面积巡查,通过搭载不同的载荷来实现远程图像传输,被困人员精准定位与搜救,区域高空照明,紧急区域高空喊话等延展功能。而救生抛投器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向被困人员抛射救援绳索的一种装备,最远抛射距离可达430米。经过消防救援人员专业施救,被困在如意岛东南角的2名游人被成功救助。
区域化:13艘舟艇编队水上救援
同时,利用冲锋舟救援行动正在展开。沈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抗洪抢险命令后,立即调集13艘舟艇到达指定水域,并在救援区域内V字型编队搜索行进。当警航支队无人机侦察并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后,消防救援舟艇编队立即派出两艘冲锋舟,靠岸登岛,救援人员为被困群众穿着救生衣,将被困群众成功救助到舟艇上。其他舟艇呈“一字形”编队和“S形”编队分区域继续对周边水域开展搜救工作。最终被困游人全部救至安全地带。
目前,沈阳市建立了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体的联防、联勤、联动、联指、联战“战区化”应急救援机制,形成“东西南北中”五大战区作战指挥体系,实现了就近支援、快速联动、密切协作格局。
高难度:直升机开辟空中救援通道
演练中,沈阳市空中救援队派出2架直升机巡查。其中H-155型直升机全长14.3米,高4.35米,最多可搭载12名乘客和2名飞行员,最大飞行速度为324公里/小时,最大飞行高度达到4572米。该机型配备思维数字式自动驾驶仪、全权数字式发动机控制系统等当前直升机最先进技术。轻型直升机经巡查发现,奥林匹克公园浑河北岸有被困游客。由于浑河水流湍急,无法实施抛投器、冲锋舟救援,H-155中型直升机马上实施救援。直升机不用寻找备降点,救援人员采取绞车救援的方式直接对被困人员实施救助,开辟空中救援通道,最终被困人员成功获救。
今年汛期,沈阳市将有效整合全市航空救援力量和装备,联通通航机场,起降点和停机坪等基地网络,实现空中巡查预警搜救,空中救援大型机械设备及人员吊装布署,遇险人员快速疏困及紧急治疗等空地一体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储备足:建立43个应急物资储备库
当天,演练共进行了群众疏散、堤防抢险,穿堤道口封堵、孤岛救援、积水抢排等5个科目,实际检验了全市应急防汛体系快速反应能力。今年,市区两级建立了43个应急物资储备库,完善了全市应急物资装备信息系统。沈阳储备防汛抗旱物资36种,防汛抗旱设备33种,生活类救灾物资21种。今年新增防汛抗旱物资1800万元,生活类救灾物资765万元,新增储了防洪挡板、智能充气防洪墙、远距离手台、橡皮艇等9个品类的物资装备,全市各类应急物资储备规模近亿元。同时积极储备社会应急资源,与家乐福等大型超市、货拉拉货运平台、大型工程机械厂家、被服厂家、社会救援组织等签订协议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进一步提升全市防汛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区共落实防汛抢险救援应急队伍408支、27504人;市级综合应急保障队伍15支、6370人。充实完善了水利、气象、水文、农业、排水、抢险、地质灾害等13个专业55人的专家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已组织开展防汛抢险演练65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