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买卖身份证件、手机卡、银行卡、对公账户及提供诈骗通讯设备、技术维护等违法犯罪较为多发,已成为助推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黑灰产业”。
为从源头铲除“黑灰产业”滋生蔓延土壤,今年以来,沈阳市公安局刑侦禁毒局开展“长城2号”专项行动和“云剑-2020”专项行动,出动上百名警力捣毁“黑灰产业”窝点,为打击治理新型违法犯罪探索新战法。
诈骗新手法一
买卖手机卡用于诈骗
新型电诈犯罪揭秘:贩卖银行卡、手机卡等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被称为“黑灰产业”,该产业的核心就是贩卖手机卡,背后隐藏的是一个非法“贩卡”产业链。卖家收集贩卖“伪实名”手机卡,买家利用这些手机卡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近日,沈阳市公安局刑侦禁毒局会同沈北新区分局,抽调警力组成专案组,一举摧毁了两个收购手机号后用于“刷单”等网络诈骗的“黑灰产业”犯罪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13人,扣押作案用笔记本电脑3台、手机20余部、手机卡230余张。
“嫌疑人明知贩卖的手机卡被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仍进行贩卖。”办案民警介绍,嫌疑人曾从事过手机销售,发现部分二手手机卡缴费充值激活后还能继续使用,于是通过互联网收购此类手机卡高价售卖给下家,其中就包括诈骗分子。
警方提醒 转借、转租、买卖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给他人,很可能成为诈骗团伙的帮凶,会影响个人征信,甚至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市民在处理旧手机时一定要取出手机卡,或者第一时间挂失,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软件恢复旧手机信息。
诈骗新手法二
收售银行对公账户用于诈骗
新型电诈犯罪揭秘:企业对公银行账户本用于企业之间资金往来,却被不法分子利用资金流动便利且量大的特点,虚假开办、兜售对公账户,卖给诈骗分子,形成“黑灰产业”链。
近日,沈阳市公安局刑侦禁毒局会同皇姑分局将收购银行对公账户、个人账户,涉嫌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的犯罪嫌疑人徐某、冯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当场缴获涉案银行卡102张、苹果手机2部、POS机2部、工商营业执照7张,公司法人财务印章6枚。嫌疑人对贩卖国家公文、证件、印章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据嫌疑人交代,其曾专门代办工商登记,比较熟悉业务办理流程,见买卖对公账户有利可图,便从事这种违法勾当,不料被警方抓获。
警方提醒 买卖对公账户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广大市民不要贪图蝇头小利,避免成为诈骗帮凶。
反诈骗新机制
打财断流和围剿“黑灰产业”
打击新型犯罪战法探索 “此次系列专项行动,沈阳警方探索了全新的思路与打法。”沈阳市公安局刑侦禁毒局负责人介绍,通过充分运用“打财断流和围剿黑灰产”反诈骗新机制,揪出违法短信服务平台,阻断为电诈分子提供短信通道服务,对倒卖手机卡、银行卡、对公账户等违法犯罪行为露头就打,保持高压态势,坚决铲除电诈滋生的“土壤”。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严重危害市民群众财产安全,沈阳警方坚持“以打开路、打防并举、管建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原则,联合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力量,采取“追财、打财、断财”措施,截断电信网络诈骗非法资金流动路径。
案情最新分析
五类电信诈骗案件占比逾七成
最近案件特点 据警方介绍,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复杂多样,刑事犯罪结构和类型发生了变化,传统犯罪加快向互联网转移蔓延,盗窃、抢劫、抢夺等接触式侵财犯罪大幅减少,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非接触性犯罪持续高发多发。
这类网络诈骗犯罪有五个特点 一是发案总量不断上升;二是犯罪团伙大多隐藏在境外;三是作案手法组织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四是诈骗团伙作案目标性强、受骗群众被骗概率大;五是为诈骗团伙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搭建网络平台和转移资金通道等“黑灰产业”不断扩大。
最新案情分析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居民生产生活加速向网上转移,一些资金短缺的网民,往往因申请贷款被诈骗;一些找不到工作的网民,往往因兼职刷单找工作被诈骗;经常进行网上购物的网民,往往因犯罪嫌疑人冒充客服和虚假购物被诈骗;一些有投资意愿的网民,往往因网络交友虚假投资和网络赌博被诈骗。此外,这些诈骗团伙还在境外设立窝点对群众实施冒充公检法部门的诈骗活动。这五类案件占目前全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比重超过70%。
本组稿件由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李欣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