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办公厅文件
关于转发沈阳市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沈政办发[2004]18号
2006年10月25日来源:市政府办公厅
[字体: ] 打印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计委制定的《沈阳市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四年五月十三日

沈阳市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于“东北振兴,沈阳先行”战略的实施和“四位一体”城市的建设,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现提出实施方案如下:
    
  一、基本现状
         
  我市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起步较早,2002年被国家和省列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经过两年来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循环经济工作运行体系已经建立。在组织领导体系上,市政府建立了以主管副市长牵头,由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在技术支撑体系上,建立了以东北大学国家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循环经济研发与培训基地。
        
  (二)资源循环型城市框架初步形成。通过城市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交换体系的建立,城市结构性污染明显减轻,废物资源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源循环型城市框架已初步形成。
        
  (三)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进展。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东药等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正在形成;辉山风景区和沈阳工业学院、东北大学、中国医大附属一院等中水回用示范项目已全面启动;中水北调作为康平发电厂和卧龙湖生态用水工程项目正在积极规划设计之中,循环经济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四)生态园区规划与建设开始起步。循环经济理念已经融入铁西工业区和张士开发区的总体改造规划和“亚洲红”葡萄酿酒等生态农业园区规划中。
         
  虽然我市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循环经济理念没有深入人心,舆论宣传氛围不够浓厚,各地区、各部门的重视程度及发展状况还不平衡;二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特别是政策和科技支撑体系还不健全,企业应用循环经济技术的动力机制不足;三是基础研究还比较落后,规划编制尚不完善,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不甚明晰。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的总体目标,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和产业化为主线,通过理论创新、规划编制、实验示范、扩大宣传、强化保障等措施,使循环经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发展思路逐渐明晰,示范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政策和科技支撑体系初步确立,成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先进城市,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贡献。
         
  (二)规划目标: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初步建成资源循环型城市。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构建起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起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和运行体制,使沈阳老工业基地步入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三、重点任务
        
  (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研究循环经济的内涵、功能及应用方向;对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预测;开发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项目;开展循环经济的法规体系、经济政策和协调机制的研究,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我市未来5年乃至10年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二)以清洁生产为突破口,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要在全市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实施节水、节能、减污技术。通过能源、水的梯级利用和废物循环利用,建立生态工业生产链条,形成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
        
  (三)以循环经济为理念,建设一批生态示范园区。通过引进关键链接项目,实现整体整合,促进产业升级换代。重点做好铁西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型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示范区和苏家屯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试点工作,实现园区内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合理循环和配置。新建工业园区要按照生态工业学原理,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科学筛选和确定入园项目,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
        
  (四)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构建5大资源循环系统。
        
   ———建设城市中水回用系统。以污水分散与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原则,合理布局,形成点源、面源、区域3个不同层次的中水回用循环体系,保证城市污水资源化总体利用率达到30%以上。
        
   ———建立废物循环交换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的物流交换体系,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减少工业废物存量。
         
  ———建立城市生活和建筑垃圾减量处置系统。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收集试点,逐步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加速推进垃圾的深度处理,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引进先进的医疗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实现医疗垃圾处理率100%。
        
   ———建立废物回收利用系统。加强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与浪费为目标,建设餐饮废物生产干粉蛋白饲料示范项目,实施工业废物处置回收利用工程,开展新型包装材料的研制和推广,全面治理白色污染。
         
  ———建设新型能源示范工程。加快生态农业建设,以秸秆气化示范工程为重点,推行农村秸秆综合利用;开展沼气能源环境工程和“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技术模式示范和推广;做好我市清洁能源供热规划和试点工作,逐步实施城市中心区供热清洁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运行体系。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将其纳入工作日程,按照责任分工,认真抓好落实,定期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健全循环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对循环经济重点工作进行专门研究。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全市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推进、重点工作考核和日常协调管理,当前要立即着手制定《沈阳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并指导编制起步项目计划。
        
  (二)抓好宣传教育,加大公众参与力度。要在全社会开展循环经济理念和实例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环保生态和绿色消费意识,引导全社会自觉地参与城市循环经济建设。并将循环经济纳入各级学校环境教育计划,推进绿色学校建设。
        
  (三)加强宏观管理,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和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利用信息网络,向社会定期公布企业产品、副产品和社会废旧物资供求信息,公布环境友好技术目录和投资指南。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补助金、贷款、价格等政策手段,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四)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结合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出台我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理、清洁生产等方面的环境保护技术政策。制定《沈阳市废物资源回收利用办法》,重点对中水回用、垃圾分类回收、废旧电器、汽车等主要可回用的门类废物制定回收利用方面的规定,明确相应优惠政策。在条件成熟时,通过人大立法推出《沈阳市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条例》。
        
  (五)研发引进技术,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开发重点行业的关键联结技术,引进废塑料、废电池、废家电、废电脑等特种废物再利用技术,推广城市中水回用、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推广危险废物和有毒化学品安全利用与处置等再生资源利用技术。以东北大学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研究基地,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