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办公厅文件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建设沈阳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实施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
沈政办发〔2015〕16号
2015年04月30日来源:市政府办公厅
[字体: ] 打印

有关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加快建设沈阳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的实施方案(2015-201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4月10日

 

关于加快建设沈阳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的实施方案(2015-2017年)

  为贯彻落实《沈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17年)》,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全面提升都市农业功能,引领沈阳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进一步推进沈阳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现状

  沈阳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是以四环快速路为圆周向外辐射,涵盖浑南区、于洪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铁西区及新民市东部3个乡镇。近年来,共启动78个都市农业项目建设,投资总额253亿元,实施面积46万亩;营业收入106亿元,利润总额37亿元,接待市民4588万人次;解决就业38万人,其中农民31万人,带动农民48万户。都市农业已成为我市重要的民生产业和新型消费业态,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在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规划范围内,以都市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为基础,以高端精品、高效特色、高产生态和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核心,重点实施“四点、四线、四面”工程。

  四点:以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高标准连栋温室、休闲农业采摘园、休闲农业专业村4类项目为基点,实施提档升级工程。

  四线:在1小时经济圈范围内,依托浑南区、于洪区、沈北新区和苏家屯区发展规划,打造4条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精品线路。

  四面:逐步建成东部生态观光、南部休闲采摘、西部科普展示、北部创意体验为主导的都市农业景观田、生态带和休闲园。

  (二)具体目标。建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项目21个;建成大型高标准连栋温室项目5个;打造重点休闲农业专业村5个,建成具有沈阳特色的“五朵金花”;建设高标准采摘园20个;培育都市农业品牌20个;4条精品线路接待游客人数达到300万人次以上;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示范区5个。

  三、建设重点

  (一)着力推进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15年,重点完成野生软枣猕猴桃特色精品园区、雨润高科技设施园区、怪坡创意农业观光主题公园、美加欧休闲农业观赏园、辉山观光牧场及皇家驿站民俗园6个规划项目的高端设计和启动实施;加快推进大德农博乐园、金钟山农业示范园区、沈阳鹏旭现代农业示范园、久隆庄园、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沈阳富成采摘示范园区、沈阳紫烟薰衣草庄园、马耳山乐农庄园及鹭岛湖休闲生态庄园9个续建项目建设进度,完成当年建设任务;建成完工东北寒地油牡丹基地、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白清漂流生态园及马耳山乐农庄园4个项目。

  2016年,重点完成野生软枣猕猴桃特色精品园区等6个上年新启动项目的生产功能建设;完善德天农庄等5个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完工辉山观光牧场等4个项目。到2017年,21个项目全部建成,具备优质农产品生产、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示范教育及餐饮住宿等功能要素。

  (二)全力推进重点休闲农业专业村“五朵金花”建设。2015-2017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休闲农业专业村基础上,全力打造沈阳“五朵金花”。即:浑南区佟家峪村依托北大台山发展沙地沟大杏产业,打造“杏花村”;于洪区双树子村依托蒲河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打造“蔬菜村”;沈北新区中寺村依托沈阳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猕猴桃产业,打造“桃花村”;苏家屯区马耳山村依托马耳山发展设施葡萄产业,打造“葡萄村”;铁西区朴坨子村依托浑河发展果蔬产业,打造“果蔬村”。

  2015年,重点建设沈北新区中寺村、铁西区朴坨子村“两朵金花”。中寺村完成3000亩猕猴桃生产基地建设,32家农家乐统一建筑风格及标识,设立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朴坨子村完成向日葵、油菜花等特色种植项目引进,打造浑河沿岸观赏风景区,推动设施蔬菜和林果业发展到2000亩,农家乐发展到15家。

  2016年,重点建设浑南区佟家峪村、于洪区双树子村和苏家屯区马耳山村“三朵金花”。佟家峪村依托当地著名的“沙地大杏”丰富采摘品种,设计满族风格建筑,推进13家农家乐提档升级;双树子村以小韩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龙头,推动全村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建成10家锡伯风情的农家乐;马耳山村继续完善设施葡萄产业,丰富葡萄品种,依山依势设计,形成特色建筑风格。2017年,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建立长效经营管理机制,宣传“金花”品牌,扩大“金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大力推进高标准采摘园建设。实施采摘园提质升级工程,3年建成20个高标准综合型采摘园,每个园区主采摘品种达到5个以上,采摘期达到6个月以上。

  2015年,重点建成12个高标准采摘园,分别是浑南区李相新城生态园、麓鸣谷采摘园、桃仙生态农业度假庄园,于洪区鑫九州休闲观光采摘园、思颖园艺休闲采摘园、铭马采摘园,沈北新区新水湾采摘园、仕爵采摘园、河东假日庄园,苏家屯区和润葡萄园、东顺和锦丰梨采摘园,铁西区信英蓝莓家庭农场。

  2016年,重点建成8个高标准采摘园,分别是浑南区紫竹鱼种场、逸仙林采摘园,于洪区晓辉采摘园,沈北新区云海寒富苹果采摘园、新光果树采摘园、华景远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园,苏家屯区春和华种植园,铁西区温室精品生产采摘园。到2017年,20个高标准采摘园全部建成运营,向市民开放。

  (四)合力打造都市农业精品线路。由浑南区、于洪区、沈北新区及苏家屯区政府牵头,组织农林、旅游、交通、水利、城建、规划国土等部门具体实施,打造都市农业精品线路。4条线路涵盖都市农业项目75个、特色农家院120家。

  ——浑南区精品线路以桃仙街道桃仙生态农业度假庄园为起点,祝家街道宝裕农业示范园区为终点,沿桃李线、沈李线、营祝线、十大线、常富线建设都市农业项目29个,全长15公里。

  ——于洪区精品线路以平罗街道三山梅花鹿园为起点,马三家街道思颖采摘园为终点,沿沈于线、S107、G304建设都市农业项目11个,全长50公里。

  ——沈北新区精品线路以沈北街道仕爵、新水湾采摘园为起点,清水台街道怪坡风景区为终点,沿S107、锡伯大街、常州西路、G102建设都市农业项目19个,全长40公里。

  ——苏家屯区精品线路以十里河街道东北花卉大世界为起点,白清街道白清寨风景区广福寺为终点,沿S107、抚白线建设都市农业项目16个,全长44公里。

  四、保障措施

  (一)合力推进项目建设。各区、县(市)及乡镇(街道)是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建设主体,主导各类项目规划编制,并做好项目组织、实施、服务和监管等工作,保证项目按期完工。市农经委作为业务主管部门,按照行业分管原则,与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协调沟通,定期召开项目现场会和调度会,通报项目建设情况,针对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请市领导召集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加以推进。市建委、林业、水利、规划国土、环保、交通、旅游等部门结合工作职能,集中各资源要素,向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建设倾斜,优先安排扶持项目,形成合力,全面推进。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以各区、县(市)为主体、市里搭建招商平台,每年集中开展1-2次招商活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引进人才、技术、资金和项目,推进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建设。市农经委负责编制沈阳都市农业招商引资项目推介表(都市农业园区类、休闲农业专业村类),采取组团招商、网上招商、展览招商等方式推介项目。

  (三)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支持村级休闲农业发展,择优对休闲农业专业村给予以奖代补;继续支持休闲农业采摘园建设,在择优支持市级采摘园基础上,加大对高标准休闲农业采摘园支持力度;对在浑南区、于洪区、沈北新区和苏家屯区都市农业精品线路两侧发展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和都市农业高标准连栋温室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2.加强金融信贷支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将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项目列入信贷扶持范围,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促进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项目做大做强,继续对新增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项目给予奖补。

  3.合理解决项目用地。在平等、自愿、有偿原则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土地,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规模较大的都市农业项目涉及建设永久性建筑的,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避让基本农田,各地区应优先给予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配套设施建设。

  4.加强科技支撑服务。各地区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科技对接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部门与项目单位一对一合作,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同时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普及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档次与质量。

  (四)加强项目监管运行。对申请当年补贴的都市农业项目实行立项审批制,符合细则规定的项目可进行申报。项目单位完成项目建设后提出验收申请,乡镇(街道)、区县(市)逐级验收,经市农经委、财政局及相关职能部门实地核查后,委托专业机构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行评估审核。合格项目经市政府批准和沈阳市农业信息网公示无异议后,按政策下拨补助资金。对已享受补贴的都市农业项目开展跟踪监测分析工作,做实统计数据汇总,强化行业运行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充分、准确的理论依据。

  (五)加强项目宣传推广。组建沈阳都市农业记者团,挖掘都市农业亮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沈阳都市农业。每年在沈阳广播电视台、沈阳日报、沈阳晚报开设专题、专栏,刊播都市农业宣传报道30篇(期)以上。农业节庆活动和重大节假日前,组织省、市新闻媒体开展都市农业精品线路、点位项目等方面的宣传推介,创建都市农业品牌。建立沈阳都市农业微信平台,拓宽宣传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