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办公厅文件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12年硬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沈政办发〔2012〕6号
2012年05月02日来源:市政府办公厅
[字体: ] 打印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开展2012年硬环境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二月九日

关于开展2012年硬环境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提升城市形象,做好迎接"十二运"的准备工作,现就开展2012年硬环境建设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12年是我市硬环境建设的决战攻坚年,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以"迎全运创一流"为目标,以科学统筹为推手,以严格考核为保障,全面推进交通、市容、生态、民生"四大环境"建设,扎实完成道桥建设整修、市容景观美化等十大工程任务,确保实现重点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城市环境更加整洁有序、清新靓丽、顺畅舒适,建设和管理水平达到全国一流的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主要工作

  在交通环境方面,以大力度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交通秩序治理为重点,构筑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立立体化、快速化交通新格局。在市容环境方面,以全覆盖净化城市空间,推进市容景观提升为重点,构筑长效化、科学化、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在生态环境方面,以全方位实施环境治理,进一步加强绿化、水系建设为重点,构筑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生态环境质量模式,全面推进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和生态市建设。在民生环境方面,以多层面改善居住条件,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构筑安居、乐居、美居、宜居的生活格局,着力解决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围绕上述4大环境建设,重点实施以下10大工程:

  (一)道桥建设及整修工程。

  1.东一环及二环快速路改造。完成东一环黑龙江街至北海高架桥南桥头段高架桥上部工程及部分地面道路改造工程,黄河大街至新立堡立交桥段高架桥上部工程,南环和平大街立交、大堤路立交及天坛一街立交剩余工程,二环部分地面道路改造工程。剩余东一环、二环地面道路改造及桥梁附属设施建设在2013年6月底前完成。

  2.三环高速公路改扩建、四环快速路新建工程。完成三环东、南环施工,西、北环实行封闭施工;完成四环全线路基、桥涵工程,路面工程完成70%。

  3.沈阳经济区城际间公路建设。完成沈阜、沈彰开发大道、马宋公路(一期)等工程;启动马宋公路(二期)、沈抚二号公路(沈抚新城段)、浑河闸险桥改扩建、沈闫线改扩建等工程,完成时限2013年12月。

  4.桥梁建设。完成"汽博"、新立堡、南阳湖等3座跨浑河桥建设工程。

  5.道桥整修。以太原街、皇城、北市、西塔等区域道路整治为重点,完成220条道路整修工程,实施小街小巷整修工程;推进主干道和病险桥梁维修改造。

  6.县级道桥改造。完成县级以上公路大中修改造工程120公里。

  (二)交通出行优化工程。

  7.轨道交通建设。完成沈阳至铁岭城际铁路(松山至道义段)已开工的4站4区间主体工程,未开工的3个土建标段实现全面开工建设;完成市府广场地铁配套工程的住建主体工程,开始安装设备,完成地面景观恢复;沈阳南站地铁配套工程竣工;桃仙机场地铁配套工程,完成全部土方开挖,车站形象进度达到50%,区间形象进度达到42%;全面开展地铁4、9、10号线各项前期工作,力争一条环线开工建设。

  8.交通秩序整顿。全面强化城区缓堵保畅工作,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全力提高交通设施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9.公交线网优化。新开、调整15条以上公交线路;添补二、三环结合部公交出行空白点;继续推进GPS系统安装工作,实现公共交通运营智能化管理;更新改造出租汽车2500台;新增和更新客运车辆300台。

  10.道路运输行业服务水平提升。进一步加大客运班车、旅游包车及农村校车更新改造力度;对公交、出租和长途客运行业开展综合整治。

  11.交通枢纽改造建设。实施北站广场及周边地区改造工程,沈阳站东西广场新建、改建工程。

  12.停车场、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建设。做好中心城区停车场、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规划建设工作。

  (三)市容景观美化工程。

  13.标准化街路建设。完成100条标准化街路建设和管理工作;高标准完成10条精品街路建设。

  14.全运场馆周边环境整治。对"十二运"沈阳赛区场馆入口道路两侧及视线可及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建设改造,做好市政道路设施、城市绿化、公共设施配置、清洁粉饰建筑立面、景观亮化提升等相关工作。

  15.出口路环境综合整治。继续结合土地收储,开展城市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力协调开展绿化、拆违、治乱等集中整治,全面提升城市出入口市容市貌。

  16.商业街区环境提升。开展商业街区广告牌匾、建筑立面、街路扫保、公用设施、亮化设施、占道经营、绿化建设、特色标志物等方面综合治理提升工作,打造具有一定特色的商业风景。

  17.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以"治脏、治乱、治破、治死角"为重点,清除城乡结合部的垃圾堆、残土堆、杂物堆,治理散倒垃圾、建筑残土等行为,规范广告牌匾,粉饰有碍观瞻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立面。

  18.铁路及公路沿线整治。绿化、美化铁路及部分公路沿线,拆除违章建筑,清除铁路、公路沿线的垃圾、残土。

  19.重点场所整治。对桃仙国际机场、火车站、客运站、旅游景点、广场进行环境整治,强化美化、亮化、净化、序化。

  20.城市"四化"竞赛活动。按照省城市"四化"竞赛活动的安排,大力推进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建设。

  21.数字化城市建设和管理。启动建设"一张图"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切实提高国土规划、交通、城管等方面信息化管理水平。

  22.景观提升。实施中山路、南八马路等50条街路及128块新增绿地的景观提升工程。

  (四)市容环境整治工程。

  23.全面治乱。开展街路市容环境"治乱工程",全面清理整治所有街路上的占道经营、露天烧烤、乱贴乱画、乱堆乱放行为,规范备案街路市场管理,取缔违规街路市场;开展建设及施工项目"清洁工程",治理所有建设及施工等项目存在的市容环境问题;开展小区环境"净化工程",清理整治所有住宅小区内乱堆乱放、私搭乱建、侵占绿地等违法违规行为。

  24.拆除违章建筑,清理影响市容设施。计划拆除街路两侧和小区内违章建筑40万平方米;基本拆除主城区内大型违规户外广告牌,规范商家自用户外广告牌;规范、拆除主城区电子显示屏,全面拆除二环内违规灯杆旗标广告;清理整治主要街路两侧违规立柱标志牌、指路牌等街设家具;计划清理、拆除书报亭、爱心亭、信息岛以及其他各类占道商亭850个;拆除违规占道设施。

  25.整治道路乞讨,派发小广告、兜售商品行为。以主次干道、路口和重点区域为重点,清理道路乞讨,派发小广告、兜售商品行为。

  26.整治违规运输散流体及垃圾残土乱排乱卸行为。对违规排放、违规行驶、沿途洒落、夹带泥沙、超载等违规行为进行整治。

  27.整治废旧物收购站(点)。取缔全市范围内无证照经营的站(点),对合法的站(点)加强管理,对基础差、污染环境和影响市容市貌的进行规范改造和迁移,重点迁移二环内全部废旧物收购站。

  28.提升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强化22条1类街路的标准化立面保洁作业,巩固重点街路全域全时段环卫保洁长效化管理。

  29.清洁沈阳活动。继续全民发动,重点开展对居民区、窗口单位、二三环沿线、小街小巷、乱扔乱吐现象等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30.爱国卫生工作。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基础性工作和迎全运公共场所控烟工作。

  (五)园林绿化改造工程。

  31.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环路沿线绿色生态廊道,提升全运会场馆周边绿化景观,打造城区特色行道树街路;高标准实施机场路、一二三四环、18条城市出口路、南北运河、市内10个公园、市内10条精品街路等重点街路绿化。

  32.农村造林工程。开展沈西北边界防风阻沙带、蒲河生态廊道建设绿化、河流水系绿化、荒山荒地绿化、绿色通道、经济林、农田防护林、榛子林等绿化造林工程,计划造林83.1万亩;全面实施"青山工程"。

  33.公园改造。实施北陵等4个市属公园和青年公园等10个区属公园改造,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的活动场所。

  (六)水系建设修复工程。

  34.运河改造。继续实施南北运河改造工程,以运河沿线黎明、枫露等游园为重点,实施护坡改造、沿线清淤、游园提升、园路广场更新、增设体育健身设施等改造工程。

  35.水系治理。继续实施180公里蒲河沈阳段沿线生态环境建设和周边村屯改造; 全方位提升浑河自然景观;推进260公里辽河沈阳段生态化治理;加大卧龙湖保护力度;启动九龙河、白塔堡河、细河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和"浑河西峡谷"建设。

  (七)环境质量治理工程。

  36.治污减排。继续实施南部污水处理厂、污泥生物干化处理工程,完成西部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金碧兰化工有限公司整体搬迁改造年底前完成工程量的50%-60%,东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年底前部分生产车间投产,红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新厂区投产,老厂区完成拆迁;垃圾治理重点实施渗滤液处理、污泥、餐厨垃圾处理工程。

  37.大气治理。重点实施热电厂锅炉燃煤脱硫、脱硝设施改造工程;对铬渣场含铬污水进行处理;进行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空气质量改善;继续实施脱硫除氮工程,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进行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防治。

  (八)居住环境改善工程。

  38.弃管住宅区改造。完成413个弃管住宅区综合改造工作。

  39.给排水改造。结合大伙房输水工程,实施市街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重点实施雨污分流工程、防汛能力提升工程,完善排水体系;继续实施市街管网、跨浑河输水管线和二次加压泵站改造工程;完成剩余17.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工程;新建三好泵站,改造羊吉泵站,实施黄河大街等排水系统改造,实施雨污分流,解决街路积水严重问题。

  40.棚户区改造。对老城区内规划为经营性用地并具备土地出让条件的零散棚户区、旧房区加快土地储备和改造建设,结合保障房建设进行土地置换。

  41.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续建地铁二号线停车场、一号线西部车辆段等公共租赁住房项目,新建10000套公共租赁住房,完成4000户经济适用房货币化补贴任务,对国有林场棚户区和国有垦区危房实施改造。

  42.暖房工程。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供热计量改造为主的暖房工程,完成国家、省下达的指标任务;继续实施拆除联网工程,计划拆除20座锅炉房,联网160万平方米;对15年以上150公里老旧供暖管网进行改造。

  43.土地储备。加快沈阳北站至浑河间金廊核心段未改造地块的土地储备,并向北延伸至北三环,推进三台子地区及周边改造。

  44.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实施艺术中心、艺术大厦、宋雨桂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实施儿童医院二期、沈空1221工程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5.强化城市运行服务保障。完善城市电力、通信、供热、燃气、消防等基础设施和各项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街路地名标志设置体系;规范公共信息标志。

  (九)全运项目建设工程。

  46.改造奥体中心五里河体育场、东北大学刘长春体育馆、市体校3座场馆;续建全民健身中心、沈阳医学院体育馆、沈阳大学体育馆3项工程;新建改造于洪区人民体育馆、皇姑区文体馆、军事体育陆上运动学校射击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室外场地4项工程。

  47.加快市、区全民健身中心和健身带建设。

  48.全力推进全运村等"三村三中心"建设。

  (十)金廊建设工程。

  49.全力推动在建项目在2013年6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年3月底前完成金廊房屋征收和拆除工作;抓紧启动并尽快完成金廊规划的优化工作,着重解决金廊业态同质化问题、二次招商问题、地面交通拥堵问题、地下基础设施同步建设问题。

  三、保障措施

  (一)科学统筹调度。2012年硬环境建设工作中,中心城区以环境提升为重点,浑南新区以新城建设为重点。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充分依靠牵头部门推进任务,充分发挥相关地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结合区情实际分类推进。交通环境、民生环境和全运项目建设方面要工作按照2012年城建计划实施;生态环境方面建设要按照国家生态环保城建设相关要求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由市硬环境建设办公室和各相关部门牵头,相关地区负责实施,相关部门配合实施。

  (二)严格绩效考核。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以落实责任为核心,以绩效评价为抓手、以数字化系统为平台,对工程质量、整治效果、工作进度、完成时限等进行严格专项考核,强化定期、不定期的日常检查考核。同时进一步加大数字网格化管理力度,及时发现问题、报告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城市建设和管理全覆盖、无缝隙、信息化、精细化、常态化。

  (三)积极开拓创新。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努力在工作方法、营造亮点、管理举措、体制机制上开拓创新,以管理固长效,以创新求突破,固化有效制度。同时充分挖掘、总结硬环境建设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通过现场会议、工作简报、信息动态等多种方式选树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有效推动工作开展。

  (四)营造浓厚氛围。有关地区和部门要抓好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专题工作、节点目标等报道,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监督作用,抓好突出问题的整改反馈。同时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调动市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舞各方力量自觉投身到清洁家园、美化城市的实际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