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沈阳市2010年城乡绿化暨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三月二十七日
沈阳市2010年城乡绿化暨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第十二届全运会筹办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本着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原则,市政府决定开展城乡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城乡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提升管理水平,确保我市城乡环境中的薄弱环节和细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品位和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以和谐、畅通、洁净、有序的城市面貌迎接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召开。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城乡绿化、环境卫生、道路整修和交通秩序“四大战役”,实现城乡绿化覆盖面积的扩大和绿化景观的提升,全力打造城市生态环境;实现环境卫生的改善和管理顽症的化解,解决城市管理薄弱环节;实现市民生活环境的改善,解决市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城市常态长效管理,形成高标准管理体制;实现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确保城市管理功能有序运行。
三、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一)城乡绿化战役。全市新增绿化面积279.93平方公里,植树4335万株,计划投资14.29亿元,其中,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7.13平方公里,植树328万株,计划投资8.27亿元;农村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72.8平方公里,植树4007万株,计划投资6.02亿元。
此项工作从4月1日开始,5月1日前完成,重点实施以下工作:
1.全面启动全运会周边地区绿化建设。在浑南新区新增绿地3平方公里,植树80万株。
2.加大重点街路绿化力度。在机场路及三台子等城市出口路两侧新增绿地0.1平方公里,植树15.5万株;对二、三环及全市642条街路两侧进行绿化补植,补植树木21.02万株;对展览中心及周边街路进行绿化,植树9.5万株。
3.加强市民广场等活动空间绿化改造。对新建的铁西新区建筑产业园公园、沈河故宫南公园、和平太原街公园和北站北广场、沈阳站西广场进行绿化植树31万株;对现有的铁西劝工广场等5个广场、北陵公园等8个公园进行绿化植树3.8万株;在浑南新区浑河南岸绿化植树4万株。
4.提升单位庭院及居民小区绿化品位。对全市有条件的单位庭院植树12.7万株,对600余个居民住宅小区进行树木新植、补植和密植12万株。
5.高标准实施蒲河绿化工程。重点完成18个景观节点绿化和堤防50米宽防护林带建设,植树525万株。
6.大力推进西北边界防风阻沙林带建设。计划新增造林面积86.7平方公里,植树1265万株;实施辽河水系绿洲工程,新增造林面积120.06平方公里,5条河流计划新增造林面积33.35平方公里,植树275万株。
7.全力推进农村绿化工作。搞好“四荒”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及林地清荒补造工作,扩大寒富苹果等经济林造林面积,抓好村屯、湿地、农村校园、工业园区等非林地造林绿化及各级新建、改建公路两侧绿化,造林128.73平方公里,植树2071万株。
8.严厉查处侵绿毁绿行为。围绕二三环、机场路、城市出口路、170条主要街路两侧、市民休闲广场、精品绿地、小区庭院和城市内河,对擅自砍伐树木、在绿地或绿化带内小开荒和放牧、倾倒垃圾残土、在绿地内进行露天烧烤、建设项目侵占绿地等行为进行查处,维护绿化成果。
上述工作由市建委、城建局、房产局、林业局、交通局、行政执法局等部门组织,各区、县(市)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具体实施。
(二)环境卫生战役。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整体质量,消除卫生死角,建立新型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实现城市环卫扫保无盲区、垃圾收运不落地。
重点实施以下工作:
1.实施6项重点整治,全面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以环卫专业队伍为主,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对全市3084条、6384万平方米街路和1593个村屯进行集中整治,为建立新型环卫作业长效管理模式奠定坚实基础。此项工作5月20日前完成。
(1)城市环境整治。彻底清理越冬积存垃圾、残土、杂物、残冰积雪,清除河渠两岸及河道内的垃圾污物;更新、清洗街路果皮箱等环卫设施,生活垃圾随产随清。
(2)农村环境整治。以公路、铁路、河流沿线和乡镇周边为重点,彻底清运积存垃圾,拾捡白色垃圾,治理生活垃圾散倒乱堆问题,整治村镇“三堆”占道、占地现象。
(3)单位卫生整治。彻底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院内残冰积雪、垃圾污物和杂物,擦拭门窗玻璃,清除物品积尘,美化单位环境。
(4)居民区卫生整治。清除残冰积雪、垃圾污物和乱贴乱画,清理院区、绿地、楼道、车库等处的乱堆乱放杂物,加强日常清扫保洁,规范垃圾收集处理。
(5)施工现场和集贸市场整治。清除施工现场内的残冰积雪、垃圾、建筑残土,更换或修复施工现场的破损围挡,硬化建筑工地口部地面,安装车辆轮胎冲洗设施及相应的排水设施。配备专人对集贸市场进行随时扫保,及时收集清运市场垃圾。
(6)公路铁路城市段沿线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清理两侧路坡、绿化林带、沟渠水面的积存垃圾残土、残冰积雪、白色污染、有碍观瞻的广告牌匾及乱堆乱放柴草垛和物料堆等。
2.开展3次大型活动,集中整治卫生环境。为迅速启动上述6项重点整治,形成工作氛围,展示工作成效,立即开展3次大型活动。
(1)全民环境卫生大清扫活动。3月27日开展公共环境卫生大清扫活动,集中清理垃圾、残土、杂物及白色污染;4月2日开展单位卫生大清扫活动,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擦洗门窗玻璃,彻底清除越冬垃圾、杂物、积尘等。
(2)城市清洁活动。4月10前,完成全市街路彻底清扫和主次干道边石刷洗,所有街饰家具、环卫设施设备做到内外整洁。
(3)全城垃圾清理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彻底清除垃圾残土,大街小巷和住宅小区垃圾不积存,做到随产随运随清。
3.增加人员设备,建立环卫作业长效管理新体制。将非物业管理住宅小区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等纳入环卫专业队伍管理范畴,推行“一把扫帚扫到底”的专业作业模式。取消全市街路和非物业小区垃圾点、垃圾箱、垃圾房,通过环卫工人进楼收集、区间倒运,将垃圾不间断地送往处理场,从根本上杜绝垃圾裸露和捡拾人员翻扒,实现由居民楼到垃圾场的全过程监控,做到垃圾收集、运输不落地。此项工作7月1日正式运行。
(1)主要街路实行跟踪扫保。由环卫专业扫保负责的主次干道、街巷路要全天候保洁不断档,3月25日前,在青年大街等51条主要街路配备1600人,实行定人、定岗、定时管理,确保作业管理和巡视监管的全覆盖,随时清扫保洁,及时清理垃圾。
(2)增加环卫作业人员。非物业小区按每300户配备1名垃圾收集员,每9000平方米配备1名庭院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人员,承担非物业小区的庭院保洁及垃圾收集、倒运工作。3月底前,各区对非物业管理住宅小区需配备人员数量进行逐一核对;4月20日前,按市城建局下达的用工指标,各区完成非物业小区作业人员招聘、岗前培训和试运行工作;4月25日,所有作业人员正式上岗,启动新机制。
和平区、沈河区、皇姑区、大东区、于洪区城市部分新增作业人员由市财政出资按定额配备,作业发生的运行费用由区财政承担;财税独立区及其他区参照定额招用作业人员,所有费用均由区财政负责。
(3)增加环卫设施设备。三环以内城区1平方公里设置1个垃圾倒运点,倒运半径不大于550米,每个倒运点设置1个固定垃圾压缩箱,如无法设置固定垃圾压缩箱,由垃圾压缩车替代,同时,为每名垃圾收集人员配备1辆人力垃圾倒运车。3月31日前,各区完成垃圾压缩箱选址、垃圾压缩车停放定位工作,确定垃圾车行车路线、时间表。3月25日至4月25日,确定采购设备技术指标,办理招标采购立项手续,完成招标工作。5月20日前,人力倒运车配备到位;6月20日,所有采购设备、设施到位。
和平区、沈河区、皇姑区、大东区、于洪区城市部分配备的环卫设施设备由市财政出资采购;设施建设及配套费用由所在区财政负责,新增设施设备运行费用由区财政承担。财税独立区及其他区的设备采购、设施建设及配套、运行费用由所在区财政负责。
(4)严格实行标准化作业。非物业小区的居民生活垃圾由环卫垃圾收集员上楼巡回收集,临街单位、商业网点、物业小区(高中档)等单位自备、自设密闭垃圾容器,实行院内(店内)存放,定时倾倒或自行运输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压缩站(箱、车)。大件废弃物及装修垃圾,由垃圾产生者向社区申报,由社区与环卫部门联系进行有偿清运。
环卫部门针对区域内物业、非物业小区布局,合理调整车辆行走、停泊时间,保证不漏段、空段、甩点,并安排机动运力进行巡回补位。
4.加强市容环境执法工作,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治理街路秩序,坚决遏制市容环境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拆除违规设置的各类户外广告设施、街路两侧有碍观瞻和占道的违章搭建棚厦。整治露天烧烤、沿街摆卖、店外经营、小招贴等行为。查处散倒垃圾残土、乱排乱卸行为。整治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商店橱窗及临街阳台乱贴乱画、乱堆乱挂现象。清除临街建筑物阳台、窗外、屋顶、平台、外走廊堆放和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规范自行车修车点、修鞋点、报刊点。对现存备案街路市场严格进行规范管理,对违规街路市场逐一取缔。同时,对外观陈旧的建筑物进行外墙整修、粉饰,以进一步提升道路视觉和景观效果。
上述工作由市城建局、行政执法局、房产局等部门组织,各区、县(市)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具体实施。
(三)道路整修战役。从现在开始到2012年,利用3年时间,整修道路796条、1991万平方米,总投资19.01亿元。2010年由市财政投资、市城建局组织实施53条、420万平方米主干道大修,由各区政府投资并组织实施193条、177万平方米道路大修。
重点实施以下工作:
1.立即采取临时措施,应急性解决影响通行的道路坑槽问题。从现在开始,以抢险的态势对城市道路出现的大坑、大槽进行抢修,尽最大可能恢复道路的通行功能。气温达到正常养护作业要求时,利用20天时间完成全市3084条街路的春季维修养护,其中市城建局55条、和平区346条、沈河区729条、铁西区593条、皇姑区507条、大东区500条、于洪区123条、浑南新区167条,确保全市街路综合完好率达到95%以上。
2.立即进行道路大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从现在开始,立即进行设计招标、工程设计、预算编制、财政审核、施工和监理招标等工程前期工作,确保温度允许时全部开工建设。由市城建局负责,针对车流量和重载车增多的实际情况,合理提高设计标准;严格控制道路挖掘,在道路改造前协调各管网单位完成同步施工,道路整修后,5年内禁止挖掘。由市交警支队负责,制定严厉的治理措施,开展超载超限车辆专项整治活动,保证道路使用年限。
3.加大投入,对破损严重道路实施大修。今年市政府安排4.35亿元资金用于主次干道的大修,各区政府也要比照市里的投入力度,安排足够的专项资金用于区管193条、177万平方米街路大修,其中和平区23条、12万平方米,沈河区51条、36万平方米,铁西区15条、55万平方米,皇姑区33条、12万平方米,大东区36条、23万平方米,于洪区30条、27万平方米,浑南新区5条、12万平方米。
4.强化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做好道路整修组织管理,严把材料入场关、施工质量关,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决不允许偷工减料,对出现质量问题的坚决返工,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严格控制工程预算,杜绝出现超预算现象的发生。严格履行各项程序,确保要件齐全。合理安排工期,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交通调流,把道路大修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规范井体施工工艺,对新建道路工程强制推行井体预制工艺,对整修道路统一组织井盖调整,解决井盖下沉和跳车问题。
上述工作由市城建局及各区、县(市)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实施。
(四)交通秩序战役。以全运会为时间节点,把当前亟需解决的交通问题放在首位,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快速见效,着力解决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实现三环内30分钟交通圈的目标,全力打造系统化、快速化、立体化的城市交通新格局,确保我市交通秩序良好,道路交通顺畅。
重点实施以下工作:
1.加强贯通南北、东西和环绕核心的快速路建设。建设南北二干线、二环路、东西快速干道延长线等快速路,形成快速路主骨架系统。
2.打通断头路,改善瓶颈点,基本实现道路系统通畅化。打通长青街南延长线、南八马路、沈闫线等22条干道,改造市区全部7处公铁平交道口,完善太原街、中街、三好街等重点区域支路系统,新建黄河立交、山梨道口、新立堡桥等42处桥梁和节点工程,进一步提升整体路网的系统性,增强节点的互通性。
3.开展城市出口路建设,提升中心城市形象。实施机场路、三台子出口路、长青街出口路、新立堡东街南延长线、明沈线出口路、沈闫线、西102线(市政界至沙岭收费站段)、北102线(二环至蒲河桥南段)、迎宾路西延长线工程等9项出口路建设和综合改造工程。
4.加大道路交通科技和管理设施投入,消灭89处堵点、200余处黑点、21处乱点。在城区主要路口、路段新增1000处电子警察,在城区增设200处电视监控;在市区6排车道以上的主、次干道和郊区国、省干道增设160公里中心护栏,在城区主、次干道增设300公里机非隔离护栏;在三环以内增设200处区域性的指路标志,并对现有指路标志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对2008年施划的30万平方米已到期的热熔标线予以复线。
5.进一步建设和改造公交枢纽,大力推广公交优先。继续研究论证快速公交系统;在具备条件的路段设置和完善公交优先车道;结合地铁车站设置,调整公交线路和公交站位,设立综合换乘站点和指路标识。
6.进一步加快地铁建设。确保今年10月1日前地铁一号线试运营;结合轨道建设,形成桃仙空港、沈阳北站、沈阳站、沈阳南站四大综合交通枢纽;实施地铁一号线一期延伸线、地铁二号线一期、黎明至望滨城际铁路、沈铁城际铁路、市府广场地下商城建设项目及沈阳大学下穿新开河地下通道工程;适时报批、启动四、九、十号线等线路的建设。
7.开展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针对易发生交通拥堵的点段及交通乱点、堵点,制定完善的整治方案,安排专门警力,开展专项治理,对重点路口、路段实行死看死守,强化指挥疏导和违法查纠工作;强化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对机动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实行严管严罚,查处机动车辆擅自占压市政设施的违法行为;强化对货车、摩托车等禁行车种的管控,净化通行环境,削减交通流量;大力推进全市道路监控设施、“电子警察”、道路车速控制设施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工作;强化重点车种、军警车、党政机关车辆及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管控。
8.进一步加强对繁华商业街区、交通客运枢纽、城市广场等重要节点及周边交通秩序的治理。同时,对沈阳站、沈阳北站、长途客运站、机场等窗口地区周边出租车违规运营、欺诈旅客、黑出租车等问题进行治理,并迅速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上述工作由市公安局、建委、交通局、规划国土局、城建局等部门会同相关区、县(市)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实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各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的沈阳市城乡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负责城乡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的组织领导工作。市行政执法局作为指挥部工作部门,具体负责综合协调、督查督办、新闻宣传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四大战役”中,城市绿化和道桥建设工作由市建委牵头,农村绿化建设工作由市林业局牵头,环境卫生和道路整修工作由市城建局牵头,交通管理工作由市公安局牵头。各地区及有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指挥机构。
(二)狠抓责任落实。按照“部门指导,区域负责”的原则,各指挥部要迅速制定任务分解表,确保任务落实到位,并切实承担起行业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各区、县(市)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落实专人、排定工期,确保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确保资金到位。今年市政府安排16.5亿元用于各类设施维护、环卫和污水垃圾处理等维护及事业费支出,新增9.9亿元用于筹办全运会,安排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绿化,市财政局要加强上述计划资金的调度,保证城乡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各区、县(市)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也要高度重视、积极筹措,确保各自配比资金按时到位。市财政局要加强对区县财政配比资金到位情况的监管,每周向市指挥部及时报告情况。
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照市政府关于招投标管理的相关规定,全部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交易,按要求实行政府采购,全面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履行招投标手续。
(四)强化督查督办。成立联合督查工作组,实行定期报表制度、每周例会制度,对城乡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度、工作质量进行督查督办。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作用,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城市管理各类问题,已经完成建设并实现联网的市级平台和铁西、和平、沈河、大东、皇姑、浑南6区平台,3月底前正式投入使用,于洪、东陵、苏家屯、沈北等4区6月30日前全部建成,并实现市区联网运行。
(五)营造舆论氛围。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市直各媒体和政务公开网站开辟活动专栏,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由市文明办牵头,切实抓好“迎全运文明沈阳”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城乡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