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关于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沈阳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解读
2020年01月12日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一、起草背景

  近年来,我市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青山保护、造林绿化等重点工程,建设了风口造林、荒山绿化、辽蒙边界防风阻沙带、蒲河生态廊道、辽河生态带、二三环之间绿化、绿色通道建设、“绿色村庄”等生态项目,林业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形势仍十分严峻。

  1.森林覆盖率低。全市森林覆盖率12.99%,对标国家标准,比全国的平均值21.63%低8.64个百分点,在全国36个省会以上城市中处于落后地位。

  2.林地绿化率低。全市林地确权面积331.5万亩、占比17.18%,林地保有量329.1万亩。尚有采伐迹地及其他无立木林地64.94万亩、宜林地76.47万亩、疏林地7.44万亩等应绿化未绿化林地合计148.85万亩。非法侵占、占而不补等问题导致林地绿化率低。

  3.林地比较效益低。我市从2002年开始出台农村造林补助政策,购买苗木补贴标准从30元/亩逐年增长至500元/亩;但是缺乏调查设计、整地、浇水、抚育、工程管理方面的投入,造林质量不高,成活率、成林率较低;退耕还林补助标准300元/亩/年,与种植玉米差400元左右,农民造林积极性不高,毁林复耕问题严重。

  4.土地沙化严重。我市北靠内蒙科尔沁沙地,法库西北地区、新民柳绕地区、辽中河西地区风沙危害严重,康平全域、法库县、新民市、辽中区、铁西经济开发区部分乡镇(街道)沙化土地面积490.4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5.4%。

  二、制定依据

  2019年9月,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情况报告后,要求抓好生态林业建设,实施“三一五”工程。为从根本上扭转我市林地空间不足、森林覆盖率低、土地沙化等问题,按照林业生态建设“三一五”发展目标,市自然资源局组织起草了《沈阳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方案》。

  三、计划目标

  2020-2022年,全市以“新增造林面积一百万亩、提高森林覆盖率五个百分点”为目标,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其中:2020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40万亩以上,森林保有量达到2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1%;2021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30万亩以上,森林保有量达到2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以上;2022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30万亩以上,林地保有量达到331.5万亩,森林保有量达到3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8%。

  四、主要任务

  按照林业生态建设三年发展目标,围绕沈阳林业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化治理,共实施13项重点工程:

  1.保存量。实施林地占补平衡、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棋盘山地区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国家退耕还林成果,实施幼林地补植补造工程。

  2.抓增量。实施应绿未绿林地绿化、退耕还林还草、农田防护林、宜居乡村绿化、楔形绿地生态建设工程。

  3.提质量。实施退化林生态修复、生态林景观化提升、近自然林培育工程。

  五、2020年任务

  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化治理和棋盘山地区生态修复工作为主线,全市安排应绿未绿林地绿化项目、棋盘山地区“4.17”森林火灾受灾林地生态修复项目、三北防护林工程等国家投资项目、美丽示范村绿化项目、资源普查和生态评估项目等5个项目,计划造林面积46万亩,投资约4.6亿元。

  六、保障措施

  从成立工作机构、完善工作体系、完善政策体系、开展专项整治四个方面支撑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   

  七、操作方法

  建立“市统筹、县组织、乡运行、村管理、第三方监管”的常态工作体系。市政府成立沈阳市城乡绿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研究解决政策、资金、规划、执法等问题。区、县(市)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组织实施造林项目。按照调查摸底、落实地块;腾退林地、专项整治;履行手续、工程招标;精心准备、植树造林;检查验收、后续管理等5个步骤实施。

  八、关键词诠释

  1.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2.林地保有量:林地的保有面积。

  3.森林保有量:是指一定时期确保森林覆盖率目标实现的最低森林面积。森林面积为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之和。

  4.森林覆盖率: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有林地与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

  5.采伐迹地:采伐后保留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且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更新等级的林地。

  九、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可以有效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减少沙尘雾霾天气,控制土地沙化,保护耕地作物,促进农业增收,增加农村就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