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不仅要有为民之心,更要确保每件实事都能办成、办好。今年沈阳的10件实事,每件都做了哪些工作计划?本报记者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您逐一解读。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启动改造50片棚户区,完成200个旧住宅区环境提升和50个旧住宅区“暖房子”工程
●解读:市房产局相关负责人
今年计划改造50片棚户区,受益居民达2.25万户,将实现当年征收、当年开工建设。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置换,选择货币补偿的,补偿款及时足额发放到位;选择产权置换的,将按时发放过渡期补贴,安置用房当年开工建设。
今年的200个老旧住宅区环境提升,将重点实施维修改造小区破损道路、疏通地下排水设施、实施庭院美化绿化、增设娱乐健身设施、完善安全防护设施等工程。其中,和平区改造老旧小区40个、沈河区20个、大东区52个、皇姑区20个、于洪区18个、铁西区21个、沈北新区15个、苏家屯区10个、浑南区4个。
据市房产局2010年调查,沈阳市城区约有8000万平方米老旧住宅区需要做外墙保温,自2010年以来,全市已连续5年实施节能暖房工程,累计完成改造1500多万平方米。今年,沈阳市将继续在50个小区实施暖房子工程,施工面积约500万平方米。
方便群众交通出行,维修改造40条街巷路和500公里农村公路;新开、调整20条公交线路,改造建设5处公交停车场
●解读:市建委、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
今年,沈阳将对市内五区40条破损道路进行维修改造,方便市民出行,其中和平区12条、沈河区12条、皇姑区5条、大东区6条、于洪区5条。
在征集今年办实事过程中,群众提出增开公交线路、缩短候车间隔的建议最为集中和强烈,占建议总数的15.03%。为此,全市计划今年新开、调整20条公交线路,其中新开线路以浑南、铁西、沈北、汽车城等地区为重点。调整线路以浑南区、和平区长白岛地区、于洪新城、西北二环、沈北大学城等地区为重点,满足城市二、三环之间及三环以外住宅小区居民出行需求。对客量较小和市民反映较多的常规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缓解市民出行难、乘车难。
今年,沈阳计划新建、改造常规公交场站5处,新增停车面积2万平方米,使车辆进场率达到65%,以缓解停车紧张状况。
提升教育办学水平,建设300所中小学数字校园,开办网络公益学堂;新增350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提高幼儿园办学补助标准
●解读: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
目前,沈阳市教育局域网已实现千兆到校,有616所学校实现了光纤接入,但由于缺少硬件设施,网络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为改变这一状况,沈阳从去年起,计划用两年时间,通过开展数字校园建设,配齐相关设施设备,实现教育资源信息共享,去年已建设完成300所数字校园,今年计划全部建成到位,其中和平区17所、沈河区20所、铁西区44所、皇姑区42所、大东区29所、浑南区21所、于洪区20所、苏家屯区19所、沈北新区17所、新民市14所、辽中县14所、法库县30所、康平县13所。
去年,市教育局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制作成教学片,录制并开放了千节名师网络微课堂,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和好评。今年在此基础上,市教育局将在专网上开办网络公益学堂,新录制千节微课程,实现同步指导、重点难点讲解指导,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要。
按照《沈阳市学前教育条例》要求,到2020年,沈阳市公办幼儿园的比例应达到60%以上,而目前沈阳市公办幼儿园的比例仅为30%。为此,全市计划今年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等方式,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500个,其中,和平区30个、沈河区150个、铁西区180个、皇姑区120个、大东区180个、浑南区90个、于洪区270个、苏家屯区180个、沈北新区270个、新民市1245个、辽中县30个、法库县645个、康平县110个。同时,市教育局计划今年将生均补助标准由原来的100元提高至200元,逐步解决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350场次、公益性文艺演出700场次
提高高龄老人补贴标准,建设10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解读: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
目前全市有百岁及以上老人406人,90至99周岁老人21122人,80-89周岁城乡低保老人5403人。今年,市政府拟将百岁及以上老人补贴标准由300元提高至500元;90-99周岁老人由100元提高至200元;80-89周岁城乡低保老人由50元提高至100元。
沈阳市目前90%以上的老年人为居家养老,为解决这些老人日常生活问题,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建设了600多所日间照料站,但由于运行经费不足,部分照料站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市民政局计划依托现有资源,在和平、沈河、铁西、大东、皇姑、于洪、浑南、苏家屯、沈北9个地区建设10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服务中心辐射3-5个社区,以政府补贴、市场运作等方式吸引社会投资,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医疗、康复、午餐等服务。
继续治理大气污染,拆除50座供暖锅炉房并实行联网供热,完成60台非电燃煤锅炉除尘改造和30台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
●解读:市房产局、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
目前50座20吨以下供暖锅炉“拆小并大”任务已经分解到各区。去年,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91天,同比减少24天,市民对治理大气污染的要求较为强烈。沈阳市现有燃煤锅炉3400多台,采暖期耗煤量超过3000万吨。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60余万辆,且每年增长逾20万辆,加之道路施工、扬尘等污染,空气质量不容乐观。从2012年实施蓝天工程以来,沈阳市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手段治理大气污染。今年,将继续采取燃煤锅炉除尘改造、更新淘汰污染排放车辆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硫、粉尘颗粒等污染排放,有效缓解空气污染。目前,燃煤锅炉除尘改造任务已经明确,沈河区8台、铁西区16台、皇姑区4台、大东区19台、浑南区2台、于洪区8台、法库县3台,完成后可减少烟尘排放8000吨。清洁能源替代工程任务是和平区4台、沈河区3台、铁西区4台、皇姑区2台、大东区5台、浑南区2台、于洪区2台、沈北新区2台、苏家屯区6台,完成后可降低1200吨烟尘排放,降低1300吨二氧化硫排放。
优化休闲健身环境,实施棋盘山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工程;改造北塔、克俭等6处休闲健身公园;新建、改造30处公共厕所
●解读:市建委、市城建局相关负责人
今年沈阳计划对棋盘山风景区实施五项生态恢复工程:一是将占地1359亩的沈海热电厂储灰场改造为绿地;二是对棋盘山景区原有18.1公里登山步道进行综合改造,完善栏杆、平台坐椅、导视系统等设施;三是对1100亩山林恢复绿化;四是对19公里秀湖环湖路景观进行提升改造;五是对蒲河上游湿地进行生态恢复。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工程包括,维修园区道路11.1公里,维修原有登山步道2140平方米,新建石人峰登山步道6000平方米及休息节点,改造水系3公里、面积12万平方米,公园出入口改造及园区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市建委计划今年对北塔、克俭、万泉、双城河、黄海、奥林匹克等6座公园进行提升改造,建设休闲广场,实施绿化美化,新增部分健身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加休闲、舒适的娱乐健身场所。目前全市部分商业街区、重点街路没有公厕,市民“如厕难”问题较为突出。市城建局计划今年在重要交通节点、人群聚集场所附近新建30处公共厕所,满足群众需要。
推进宜居乡村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行,建设60个宜居示范乡村。
●解读:市城建局、市建委相关负责人
按照省政府要求,沈阳市从2014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将在所有行政村配备垃圾清扫收运等设施设备和清扫保洁、垃圾收集人员,构建完整的环卫作业系统,实现“一年全启动、三年见成效”的总体目标。市城建局去年已在800个行政村配备了清扫保洁人员,实现生活垃圾常态化管理。今年拟继续扩大范围至1100余个行政村,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目前全市农村共有92个污水处理设施,44个已经正常运行,未运行的48个设施中,有20个属于人工湿地类型,今年补种植物后可实现运行,有4个因当地生活污水产生情况发生变化,所在地区政府已将其纳入宜居乡村建设方案进行改建,另有20个由于设施损坏严重或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无法运行。市环保局正在制定补贴考核办法,确保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均实现有效运行。
实施农田涝区治理,改造排水站60座、桥涵闸80座,完成沟渠清淤140条。
●解读: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
沈阳市制定了三年治理计划,改造排水站和干沟桥涵、实施干沟清淤,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农民增收。改造排水站60座,其中于洪1座、沈北1座、铁西4座、新民17座、辽中13座、法库8座、康平16座。改造桥涵闸80座,其中苏家屯6座、铁西22座、辽中9座、法库23座、康平20座。沟渠清淤140条,其中于洪4条、苏家屯1条、沈北2条、铁西23条、新民37条、辽中35条、法库15条、康平23条。
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完成20.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
●解读: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
今年沈阳市需要完成农村改水任务涉及铁西、浑南、苏家屯、辽中、新民、法库、康平7个区县(市)的12个乡镇、50个村、137个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