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其他政府信息 -> 公 告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市政府《关于我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时间:2018年09月15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18年09月15日

  2018年8月23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的报告》。会议同意这个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市政府围绕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快速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常委会组成人员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农业长远发展。当前,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菜篮子”生产、流通和保障能力有待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度不够,高效特色农业急需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带动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财政支农、金融支农的结构和效能还要进一步提高。以上问题应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过程中,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准确把握农业发展新要求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把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引向深入。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指导作用,统筹做好各项规划和建设,加快构建市、区县(市)上下联动、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推进机制、激励机制及评估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我市“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提升农业发展新水平

  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和产业特点,进一步加大我市农业供给侧品种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经营结构的调整力度。建好用好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平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给予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更多扶持措施,深度挖掘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农业多种功能,推动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大力营造农村电商发展的良好环境,吸引优秀电商积极落户,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促进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三、着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切实保障市民生活需要,深度研判农业发展新情况

  要抓好事关重大民生的“菜篮子”工程的建设与发展,贯彻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全面加强“菜篮子”生产能力、市场流通能力、调控保障能力建设,规划建设好本地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主要“菜篮子”产品能够有效自给。加强对蔬菜、肉类、禽、蛋等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供求、价格波动的监测,及时进行分析、研判、预警,制定应急调控措施,稳定“菜篮子”产品价格,确保市场供应充足,百姓生活得到保障。

  四、扎实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极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壮大农业发展新产业

  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开展为农户提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代收代烘等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加快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一经营等形式,推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加快培育各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不同服务主体各自的优势和功能,尝试探索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

  五、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顺应引领农业发展新变革

  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绿色导向贯穿于农业发展全过程,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耕地轮作休耕,严格农业生产投入品使用管理,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推进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资源化利用。从源头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依法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责和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义务,提高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能力。狠抓农产品品牌创建,注重宣传和营销,不断创新推介形式,尽快使我市农产品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信誉度、知名度、影响力有较大幅度的跃升。

  六、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有效激发农业发展新活力

  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改革的主要着力点,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继续加大支农政策的创新力度,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导向的财政支持体系,保证资金集中用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提高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供给能力,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引导撬动作用,积极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创新产品和服务试点,努力构建提供农业新供给新动能的良好环境和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