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日至4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情况的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一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围绕推进中德产业园建设,在园区规划编制、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重点项目建设以及招商引资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中德产业园是我国目前唯一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要功能的国际合作园区,也是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效对接的重要平台。将这一园区建设好,既是落实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沈阳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对于加快我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构筑沈阳振兴发展的新引擎,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为此,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和科学的管理体制。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中德两国在沈阳共建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又明确提出“高水平推进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中德产业园作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政治性强、国际影响大,市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研究建立举全市之力支持园区发展建设的责任体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切实增强园区建设的组织力、协调力和执行力。用国际化视野、战略性思维,举全市乃至全省之力,采取更加有效举措加速推进,使园区建设尽快形成规模和形象。
二、积极探索园区建设运营新机制。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园区规划、建设、运营、发展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将园区体制机制创新与我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无缝对接,先行先试,对园区发展模式、中德合作共建、产业创新体系、相关政策支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大胆创新,探索出符合国际规则、国际惯例的对外开放合作和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产业布局安排,强化规划管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规划干到底,实现规划建设,滚动开发。借鉴国内外先进工业园区成功经验,引进社会资本,聘请国际知名专业化公司,开展招商引资和运营管理。
三、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严格按照“德国工业4.0”标准,采取中德产业相融合的有效模式,创新体制机制,用足、用活中德产业园的各类支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开展以商引商,定点招商,吸引德国和欧盟企业及公共服务平台等实体要素聚集。着眼于把园区建成集研发、设计、生产和服务于一体的国际级制造业聚集区,中德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战略平台,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国际化人才、科技、教育、高技术产业化服务等要素向园区聚集。推动金融要素聚集,鼓励社会资本在园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引进专业化金融机构和人才。
四、优化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针对中德产业园建设的需要,加快完善居住、交通、文化、商务、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积极营造更加适宜德国企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设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相得益彰,产城融合互动的发展引领区。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尤其在园区运营、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深入研究更具高效快捷的政策措施,增强德国企业家投资信心。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全面营造吸引德国企业落户沈阳的浓厚氛围,促进中德产业园建设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