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0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外事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同意这个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市政府高度重视外事工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对外方针政策,积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在统筹管理外事活动、拓展对外交往渠道、深化国际友城交流、开展高层间交往、加强多领域合作、提升外事服务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提高沈阳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国际影响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市外事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对外开放工作仍是现阶段亟待补齐的短板,外事工作统筹协调、对外交流合作、外事人才队伍建设、涉外公共服务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常委会组成人员强调,地方外事工作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对外交往合作、促进地方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外事工作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把我市外事工作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下进行谋划和推进,按照省、市委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外事工作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市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水平,在助力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为此,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对新时期对外开放工作再认识、再提高。要解放思想、提高站位,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谋篇布局,在认识上、规划上、措施上加大力度,进一步提升我市对外开放水平。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世界先进企业、领军人才和先进科技成果,做好招商远景规划,加大“请进来”工作力度,助推我市城市经济建设发展。要学习南方先进城市、企业的发展经验,开阔思路,聚焦我市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把握发展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抢占国际市场。要准确把握形势发展变化,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切实提高新时期对外开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以创新开放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把城市国际化作为重要抓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战略,抓机遇、补短板、促转型,着力建设更高层次的开放平台,着力发展更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后续服务和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着力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着力集聚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队伍,着力完善城市国际化功能,提升沈阳在全国对外开放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让扩大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新成果,切实惠及企业和市民,确保市委对外开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依托大型活动促进经济发展。举办大型活动、展会、会议,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机遇,有利于促进沈阳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扩大城市国际知名度,提高城市国际化程度,为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提供广阔的空间。要充分发挥沈阳地域优势,结合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聚集经贸、科技、文化、教育、旅游等活动资源,做强龙头项目,做大活动规模,重点打造具有沈阳特色的国际性大型会议活动,传播沈阳声音、讲好沈阳故事,吸引资金、客流,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将大型活动、展会和会议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拔高”“做实”,真正做到活动搭台、经济唱戏,努力实现各项活动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三、借助学术、艺术和文化交流扩大对外开放。要注重政府交流与民间交流相结合,发挥人民团体、社会组织、驻沈大专院校和民间力量的作用,鼓励广泛开展民间交流活动,增强学术艺术文化交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形成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要注重打造对外学术艺术文化交流特色品牌,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组合,民族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打造特色交流品牌。要注重拓展对外学术艺术文化交流渠道,打造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运营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以文化交流促进贸易发展,通过教育培训、学术交流、文体活动等不断扩大对外交流的覆盖面。
四、发挥海外辽宁籍同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作用。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发展基础。海外华人则具有融通中外的优势,可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使沈阳的发展动能和优势得到充分释放,这也为海外辽宁籍同胞回乡发展事业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要充分挖掘海外资源,发挥海外联谊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作用,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要进一步激发广大海外辽宁籍同胞回乡创新创业的热情,与沈阳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互利互惠共赢发展。
五、将友城工作作为我市开展对外交流的主渠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摸清友城经济政策、产业结构和经济状况,建立资源数据库,进行分析研判,为企业和行业提供服务。要充分发挥友城的对外交往窗口作用,加强与外国政府议会、各国驻华使馆和驻沈领事馆保持密切联系和良性互动,优化友城结构。要科学安排、统筹谋划领导出访活动,积极促进与国外议会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的友好交流,更好地服务全市对外开放工作大局。要以2020年在我市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为契机,拓展友好合作关系,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
六、重视外事工作机构和外事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全市外事和涉外干部的培养培训力度,积极指导区县(市)外事工作部门开展好相关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外事干部涉外管理业务素质。要加强外事人才储备,健全外事和涉外专门人才选拔培养机制,选用优秀翻译人才,配强高水平翻译队伍。要加强对外事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对外工作队伍,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七、完善提升国际医院、国际学校等涉外服务设施的功能水平。要积极推进“宜居沈阳”计划,不断提高涉外公共服务品质,满足外籍人士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旅游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公共服务需求,为更多的外籍人士来沈工作生活提供更优质服务,营造友好便捷的国际化人居环境。要进一步优化外事公共服务,为城市间各领域合作和民间往来,特别是为我市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员出国开展商务、科研、学术等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外事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