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2005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年09月10日来源:市统计局
[字体: ] 打印
市统计局 2012年09月10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工业年”主题活动为强大推动力,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所确定的各项经济发展目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经济和社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态势。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五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大幅提高。初步核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4.1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要求,统计公报按经济普查数据和新的核算口径计算,并作为下一年度的基数。按原口径计算完成2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6%,比2000年增长90.5%,为10年来最高增长水平;十五时期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3.8%。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6.3亿元,增长9.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06.3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1.5亿元,增长11.7%。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4%,拉动经济增长9.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8.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6.7:39.0:54.3调整为6.1:43.5:50.4,第二产业比重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37.7%,提高3.2个百分点。

  地方财力增强,收支快速增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1%,按可比口径比2000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30.8%,连续五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地方财政支出253.4亿元,增长24.6%。其中,农业支出8.6亿元,增长19.7%;科技支出5.3亿元,增长24.6%;教育支出27.7亿元,增长19.0%;社会保障支出37.4亿元,增长18.2%;城市维护费支出31.5亿元,增长34.5%。

  农业

  农业生产较快增长,内部结构得到调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种植业产值 91.4亿元,下降 0.6%;林业产值 5.2亿元,增长14.9%;畜牧业产值115.9亿元,增长19.7%;渔业产值16亿元,下降0.1%。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重分别为38.4%、2.2%、48.7%、6.7%和4.0%。

  粮食生产是历史上第三个丰收年。粮食总产量342.7万吨;水果产量11.1万吨,增长3.8%;蔬菜产量239.1万吨,增长15.7%。

  林牧渔业生产继续稳定增长。完成造林面积2.47万公顷,植树3116万株。全年肉类总产量70.4万吨,增长18.2%;禽蛋产量42.5万吨,增长12%;牛奶产量21.2万吨,增长12.8%。水产品产量15万吨,增长5.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耕地面积67.7万公顷,其中水田12.1万公顷,水浇地1.9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3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2%;农业用电量42313万千瓦时,下降2.7%。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 17.4万吨,地膜覆盖面积达到3.6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6.3万公顷,增长0.8%。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创建农民科技研修基地100个;新建各类富民经济小区1102个;拥有现代农业园区56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7个,蔬菜保护地面积3.93万公顷,花卉生产基地54个;千元高效田面积达到16万公顷。加快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833个,增长37.5%。全市耕地已全部通过环境质量检测,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8.9万公顷,增长10.5%;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达到160个,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208个;拥有绿色食品102个,有机食品6个。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粮食及大豆

万吨

342.7

-6.2

#水稻

万吨

89.9

6.3

玉米

万吨

231.9

-9.7

小麦

万吨

1.9

116.7

大豆

万吨

7.8

-25.7

油 料

万吨

3.3

-15.4

蔬 菜

万吨

239.1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