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增加沈阳市郊救护车数量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沈阳市急救事业的关心和对人民健康的高度关注。正如您所说,随着沈阳经济发展和国际化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市郊开发区投资建设。如何健全急救医疗体系,进一步提高急救网络覆盖率,对城市急救网络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沈阳全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不断深入,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和《沈阳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规划(2015-2020)》要求,沈阳市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于2016年开始,在市区(除辽中区)采取沈阳急救中心独立运作加指挥调度急救网络医院参与,配合共同完成急救任务的急救运行管理体系,所有值班急救单元均由沈阳急救中心120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及监管。沈阳急救中心对合作共建的急救分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定期对从事院前医疗急救任务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推广急救新知识和先进技术,组织急救网络医院开展演练,提高院前医疗急救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能力与水平。
沈阳急救中心重点负责二、三环以内中心城区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其中急救网络未覆盖的城市新兴区域,由沈阳急救中心选择区域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合作共建急救网络医院,配备相应的急救车辆、设备及急救人员,在120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和调度下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现已经建成并开始运行的于洪急救分中心(地址在于洪区人民医院内)、苏家屯陈相急救站(地址在苏家屯区中西医结合病院内),今年即将投入使用的包括沈北新区(地址在沈北新区人民医院内)急救分中心、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址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内)急救分中心、奥体中心(地址在东北国际医院内)急救站、沙岭急救站等,以上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分布在于洪区、铁西经济技术开发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浑南区等原中心城区外的重点位置,且按照“十三五”急救网络建设要求,以“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效能”的原则,依根据城市发展、区域服务人口和区域功能设置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新设置急救站点,目的是实现急救站点分布网格化,缩短急救半径,减少急救平均反应时间。这些举措将逐步解决沈阳新兴区域暨市郊地区急救医疗和应急救援服务能力不足问题,切实为沈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沈阳市卫计委在完善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同时,督导各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加强对辖区内的其他医疗机构提升卫生应急能力的管理,共同提高城市医疗救援能力,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感谢您对沈阳市卫生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人民政府
2017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