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田鹿提案者:
您提出的关于营建特色城市环境体验增强沈阳文旅吸引力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丰富旅游商品供给
沈阳市举办“2024沈阳工业设计大赛文化创意设计赛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文化旅游伴手礼评选活动”,43项作品通过终评获奖。这些作品设计精度高、创意好,具备创新性、实用性、经济性等特点,使文创与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
沈阳市支持沈阳故宫博物院组织举办“故宫心意 青春创造”沈阳文旅创意设计大赛,通过“潮向沈阳”“故宫心礼”“华彩东方”三大主题设计赛道,共向全国大、专院校在校师生、社会各界人士征集作品1878件,共产生29个金、银、铜奖获奖作品,52个优秀作品。同时,加强文创研发与高校联合,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苏阳、沈阳市博物馆协会理事长李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鹏等专家在设计大赛期间走进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工学院等高校,通过讲座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意灵感,为文化产业新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为加强创意纪念品的主题性和系列性,沈阳故宫推出春季主题、花卉系列、“2024爱沈阳”文旅四季游系列等主题系列产品,春季主题“金玉满堂打卡相框冰箱贴”“沈阳故宫迎春赏戏冰箱贴”等主题文创,将沈阳故宫的春景转化为可触摸、可互动的文化符号;“2024爱沈阳”文旅四季游主题系列产品,通过融入沈阳故宫四季特色风景,生动再现沈阳故宫各季节的古韵风貌。张学良旧居以春日景色为主题,推出春日流沙冰箱贴、繁花香囊、“玉兰花”发光棒棒糖等系列文创,展现旧居春天的独特韵味。
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市属高校聚焦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围绕辽宁省高品质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地建设,紧扣沈阳市区域文旅人才需求,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摄影与摄像艺术,文化创意与策划、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市属高校紧密对标国家专业建设标准,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酒店管理专业被评为辽宁省五星级专业,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目前,5个专业共享国家级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课6门,省级在线精品课4门,3部主编教材连续获评“十三五”、“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辽宁省职业教育首批优秀教材奖1个,1部教材被辽宁省推荐参评国家优质教材,辽宁省教学名师4人,沈阳市领军人才3人,省级以上校内实训基地4个。自1998年起累计为沈阳地区培养文化旅游类毕业生近万人。现有在校生3800余人,为沈阳文体旅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三、加强智慧城市科技研发
开发“易游沈阳”数字文体旅平台,提升沈阳市文旅体服务水平。目前,“易游沈阳”数字文旅平台正在试运行,平台建设旅游景区、酒店住宿、街巷美食、一城百馆、文创特产、非遗传承等十项核心功能,不断挖掘文旅行业应用场景。一是线上购票场景。观众可使用互联网支付手段,实现个人及团队用户线上订票、自助购票等多种服务。二是虚拟漫游场景。对沈阳故宫外部及部分展厅场景进行数字化全景信息采集,720度灵活呈现。三是智慧语音导览场景。通过沈阳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平台智慧导览入口或现场扫描相关二维码,即可进入智慧语音导览系统。
沈阳地铁以业务场景为着力点,以智慧乘客服务体系为切入点,打造一系列地铁智慧化系统,包括人脸识别过闸支付系统应用,多渠道互联网支付矩阵,自助服务终端和自助充值退卡一体机智能设备应用等,并在沈阳北站站及奥体中心站设置3D虚拟影像设备,向乘客展示“走进地铁、出行指南、服务指南、乘客须知”等主题视频,实现交互式信息查询。在沈阳北站站设置智能投影导向系统,可根据站内客运组织变化实时调整导向信息,方便乘客及时了解车站客运组织情况并引导乘客有序乘车。
四、增加民族文化风情体验
近年来,沈阳市民族文化类景区,推出丰富多彩的场景和体验活动。老北市景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活化利用景区文旅资源,串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锡伯家庙”、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实胜寺”、老北市汉字主题书房等打造研学旅游路线,引导广大游客在行走中培育家国情怀,树牢共同体理念。创新推出“凤舞九天”“龙凤呈祥”等爆款IP、“北市摔跤”“投壶”等非遗项目、“实胜八景”等人文景观,多元展现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魅力,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持续丰富景区景点馆藏文物,依托锡伯家庙打造“万里戍边实物化沙盘”等主题展馆,有形有感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位于锡伯族少数民族聚居村——沈阳沈北新区单家村的稻梦空间景区,2024年—2025年连续举办两届雪地足球村超联赛暨沈北新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同时举行的锡伯族雪地射箭比赛等特色民俗活动,让前来观赛的游客大呼过瘾。“夏赏稻田画,冬玩稻田雪”已成为这里四季美景的打开方式。2024年,沈北新区锡伯族迎新春民俗文化活动在稻梦小镇“锡伯印象•稻梦冰雪马秀”剧场举办,30人团队与20匹骏马配合默契,以“马秀+情景剧”的沉浸式表演形式,挖掘锡伯族民俗文化底蕴,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民俗文化。
五、积极策划主题宣传
2024年,沈阳市打造“一年两‘晚’ONLY沈阳”等百余个传播话题,累计推出沈阳“四季游”等相关报道2.3万余篇,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发布沈阳文旅资讯1200余条(篇)。邀请央视知名主持人李梓萌化身沈阳方城代言人推介沈阳,在央视总台《新闻联播》融媒体栏目“主播说联播”中对沈阳方城作专题推介。
举办“发现城市万般美好——2024沈阳都市圈短视频大赛”,邀请沈阳都市圈七市一区及全国游客拍摄短视频,展现沈阳都市圈游、行、疗、探、习、购、乐、赏、食九大特色打卡亮点。创新举办“传播五千年中华文明”新媒体联合推广活动,鼓励引导公众及新媒体创作者以“传播五千年中华文明有我”为主题,围绕“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的展陈内容,创作短视频或图文作品,深入传播和展现红山与良渚辉煌成果与珍贵文物。参赛者以AI动画、非遗演绎、剧情创设等形式创作作品,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六大平台发布,最终评选出75位优秀合作伙伴,最佳质量、创意、传播、互动等四大特别奖项各3个。活动浏览量突破520万次,带动展览接待观众超65万人次,联动研学活动惠及220万人。
沈阳市正在与小红书、百度搜索等平台进行合作,积极结合AI智能体、元宇宙等新兴科技元素搭建沈阳文旅线上互动服务平台,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六、下一步工作
沈阳市将进一步积极推动文创成果转化,构建“艺术+科技”人才创新培养体系,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继续推进“易游沈阳”文体旅平台十个核心功能和五个专栏程序开发。鼓励景区通过场景焕新、工作人员服饰更新等方式增强游客的沉浸式体验。
感谢您对沈阳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