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公开 -> 省政协提案 -> 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2019年
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关于治理沈阳市停车乱象保障道路有序畅通的提案》(12020216号)答复
时间:2019年07月16日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市政府办公室 2019年07月16日

回守烈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治理沈阳市停车乱象保障道路有序畅通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8年以来,沈阳市按照“三城联创”(创建国家卫生城、国家食品安全城、国家健康城)的总体工作部署,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以提升城市治理短板为根本任务,全面开展了静态交通治乱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工作重心前移

  市委召开“三城联创”专项工作部署会议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研究道路交通工作,对解决城市停车难、治理停车乱多次做出批示,坚持每周召开创建卫生城市工作调度会议,亲自督促整改问题。市公安局主要领导组织研究静态交通管理工作,多次对存在问题开展实地调研,实行现场办公,明确要“举全警之力、集全警之智,坚决打好创卫攻坚战”。各位相关单位多次深入农贸市场、老旧小区、交通枢纽等重点部位和道路一线现场办公,进行问题整改工作。在满足年度停车管理设施预算的前提下,追加市财政停车治理专项经费3440万元。各区(县、市)也分别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资金倾斜,市、区两级停车治理专项经费达到了13亿元,有效弥补了停车治理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二、明确工作任务,健全工作机制

  沈阳市交警部门在各交警大队建立了大队长、中队长、民警实名制三级责任制度,确保了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人人抓落实。从城市交通管理的工作规律和任务特点出发,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深入研究交通管理勤务轮转和警力实际情况,在三环内建立了70个网格区,安排665名摩托车警力,从早7时至晚21时,按照固定勤务开展巡逻管控,实现了创卫工作集中整治和常态化管控结合。把全市165条主干路、317条次干路以及农贸市场、城中村、集中居民区、交通枢纽、商业区等创卫交通秩序攻坚重点部位全部实行实名制管理,织密管理网络,消除管控盲区。

  三、推动政策引领,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共治的城市停车治理体系

  针对城市停车供需矛盾问题,沈阳市积极推动完善停车管理政策,积极构建停车治理顶层设计。一是专门成立了停车设施建设领导小组,专题研究解决停车难问题。制定了全市补短板解决停车难(2018—2020)三年方案和2018年度工作方案,各部门、各系统都按照各自分工,开展停车资源挖掘、停车泊位建设、停车政策制定等一系列任务措施。二是加快推动停车地方立法,解决停车管理体制机制问题。沈阳市公安部门起草了《沈阳市机动车停车条例草案》,明确了停车立法目的、立法原则,进一步完善停车规划与建设、停车管理与服务以及道路停车管控,现在市人大已完成了三次审议,并已报省人大。三是推动停车管理配套政策出台,解决公安执法单一管理的问题。出台了《沈阳市机动车停车收费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停车差别化收费政策,用价格杠杆调控停车需求。制定了沈阳市停车专项规划,调整提高了十大类建筑物停车泊位配建标准,普遍由原来的每百平方米06个泊位提高到15个。推动协调城投集团确定了“互联网+停车”的智慧停车信息化管理模式,整合停车资源,加快停车信息化建设。出台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专用停车泊位错时开放管理办法》《沈阳市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政府补贴资金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四、多措并举,深入开展静态停车综合治理

  沈阳市确定了综合施策、靶向治理、疏堵结合、管服相济的工作思路,引导群众在哪里停、怎么停,最终实现社会效果和法治效果的统一。一是推行时空置换,挖掘盘活停车资源。推动车流集中的医院等办事机构,将内部停车泊位尽可能向外来人员开放,商业中心等企业单位停车位夜间错峰向周边居民开放,累计挖掘、盘活停车泊位27万余个,缓解停车矛盾。二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组织制定了《沈阳市静态交通综合治理设计导则》,统一全市停车管理标志、标线以及停车泊位设置标准,推行一地一策、一路一策,全面启动全市路内停车设施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对重点街路通过完善物理隔离设施,规范临街空间使用,今年以来累计设置隔离桩、隔离球13万个,增加设置隔离护栏19万延长米。三是应划尽划增加施划道路停车泊位。按照应划尽划、需求导向、实事求是、规范设置的原则,增加停车泊位,规范停车秩序。推动各区增加施划停车泊位累计达到了279万个。四是广泛开展整治宣传工作。对临街单位、餐饮娱乐场所、快递网点等开展上门宣传,通过发放一封信,主动征求意见,了解停车需求,主动帮助解决停车问题,同时推动沿街单位实行停车自管自治,累计上门走访单位3700余家,向沿街单位和违法停车人发放一封信26万封,发放轻微违法行为违法提示单6万余份。加大了新闻媒体宣传力度,制作微视频,利用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营造了社会氛围。通过电视、广播、微博等媒体,广泛开展静态整治宣传,累计发放各类宣传稿件230余篇。对居民小区周边夜间非严重违法停车采取人性化执法措施,得到了广大市民认可。借助公开电话、民心网等途径,对群众意见和建议第一时间给予答复,群众停车诉求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五、突出工作重点,严格依法管理

  为确保工作实效,在不断完善停车泊位和停车设施的基础上,针对严重违法停车依法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一是突出重点部位集中治理。对于洪新城、和平长白、沈河中金启城等主要区域实行了一地一策,利用闲置土地补充停车资源,协调小区物业合理价格出租地下停车位,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问题。对农贸市场、早夜市、临街公共厕所等周边停车设施进行了完善,整治南塔鞋城、九路市场、盛发水产、蒲河大集、北九早市等14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109个,公共卫生间254处,周边共计施划机动车停车泊位7713个,自行车停车区域1127个,安装自行车架1228延长米。二是开展重点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制定了《“抓秩序、保畅通、促提升”静态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制定了《沈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交通突出问题联合整治工作方案》,确定归纳了“四站、三道、两区、一线”和“一路、两场、三边”严管重点区域,做到了重点部位和街路全覆盖。针对“违停致堵、违停致乱、违停致诉、违停致险”等严重违法停车行为,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全市违法停车抓拍系统达到了1028套。三是持续开展“废弃车”清理。针对群众反映的地锥地锁、废弃车等影响市容和违法占道的问题,组织各区对地锥地锁、废弃车开展全方位清理整治,累计清理地锥地锁14万处,清理废弃车2610台。

  下一步,沈阳市将持续不断的开展交通治乱工作,突出树立“以静带动、以停促行、动静结合、提升环境”的停车管理理念,完善建立常态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加强道路和临街空间的精细化管理。一是深化实施网格化勤务模式,以实施严管街路为载体,持续加大违法停车行为依法规范管理,对严重影响他人通行的违法停车行为实行“零容忍”,切实规范停车秩序。二是对居民小区周边等街路实施综合治理、精细管理,完善规范设置限时停车、临时停车、全天停车和禁止路内停车四种管理方式,细化停车管理模式,确保车辆停放整整齐齐、互不干扰。三是持续加快停车管理设施建设,将计划增加设置15万延长米隔离护栏、阻车桩1万根、违停抓拍电子警察1000套,进一步规范城市道路和临街空间使用,挤压违法停车空间,推动路权科学分配。四是结合停车立法工作,加大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将停车场规划建设纳入各区绩效考核,推动重点、难点部位停车资源供给,缓解停车难。

  感谢您对沈阳市公安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人民政府

2019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