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公开 -> 省人大代表建议 -> 省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2024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立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都市农业的建议》(第1421516号)的答复
时间:2024年06月12日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 ] 打印
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06月12日

丁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立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都市农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四五”时期,辽宁省正式提出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格局,其中“一圈”即以沈阳为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圈,确定“以沈阳为中心,以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沈抚示范区等为支撑,形成先进完善的轨道交通圈、产业协作圈、就业通勤圈、统一市场圈和品质生活圈,建设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增长极”。其中都市圈农业协同发展作为产业协作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农村部门及相关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化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市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规划设计

  充分发挥城市组团的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推进都市圈各领域协同发展,编制了21个专项规划,其中《关于印发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已印发,按照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特色彰显,开发与保护协调的理念,统筹生产、生态和生活空间配置,打破行政边界,构建“一核、五带、四区”的总体空间布局。今年,将做好规划落实工作纳入《全力在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上攻坚突破专项行动计划》任务,在12+1赛道的第12赛道上进行赛马比拼。

  二、加强各市联动协作

  注重优势互补,突破行政壁垒,把握好都市圈各市之间的关系,推动城市间农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与分工协作,整体谋划农业现代化都市圈发展。其中,沈阳围绕五大产业链、食品产业链,着力构建高质高效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鞍山围绕优质稻米产业、生态循环畜牧业、绿色高效蔬菜产业、南国梨特色产业和食用菌创新产业“五大”主导产业,注重主体培育、品牌打造,着力构建和完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抚顺围绕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果树、优质米、冷水鱼、中华蜂等特色产业发展,共同建设沈本绿色休闲度假带,建设国家级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阜新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以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为支撑,重点抓好花生、杂粮、畜禽等产业链建设,构筑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格局;铁岭立足区位优势及优势产业,以粮食、畜牧、榛子、梅花鹿等丰富的农产品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铁岭榛子”“西丰鹿茸”“开原大蒜”“昌图黑猪”“傅家花生”等特色农产品,努力建设成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畜产品、优势特色农产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辽阳强化水稻、玉米、蔬菜、畜牧、水产、林果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打造辽峰葡萄、腌制蔬菜等产业,延长粮油、果蔬、畜产品、食用菌、林特产品等农产品加工业链条。

  三、推进产业链优化升级

  聚焦蔬菜、畜牧等五大农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协同建设食品工业大市,拓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今年,沈阳市9个涉农区、县(市)各创建1个市级美丽休闲乡村,发展休闲农业新业态,打造乡村旅游新场景,推广稻梦空间“农文体旅+”新模式,培育乡村旅游特色村18个,积极争创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引导文化创意企业、平台、工作室及设计师向乡村拓展业务,鼓励企业在乡村成立分支机构或工作室。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倾斜,新建改建行政村或涉农社区文化广场30个,启动建设乡村文化驿站10座。

  四、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搭建人才引育平台,强化与中国农大、沈阳农大、省农科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围绕乡村特色产业、食品工业发展等,大力引导各类“高精尖缺”人才投身乡村。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专业人员等,以粮油作物稳产保供等为重点,年均培育高素质农民850人。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计划,面向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及种养殖大户开展培育,年均选送学员70人。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推荐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骨干参加省级专题班培训。健全人才评价机制,首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农事企业等市场主体中的涉农人才评定职称,打破“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限制,形成一批“土专家”“田秀才”。

  五、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加大对乡村的公共资源投入,推动交通、物流、通信、水利、医疗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与管护。都市圈环线高速形成建设方案,沈康高速调兵山连接线实现通车,沈阳224路、155路公交线路东延至沈抚示范区核心区。推进共享开放平台,中欧班列开行规模保持东北第一,都市圈货物占比达到40%。都市圈内近500家企业参加制博会、农博会等展会30余次。共建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沈阳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服务都市圈,累计建成都市圈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8个,5G基站6.1万个,数量位居东北首位。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新民彰武协同开展柳河流域综合治理,共同实施辽河干流提升工程,沈阳段完成进度70%。推进本溪市、辽阳市、铁岭市等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市建设。

  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协同发展,加强自然保护地“绿盾”监督,深入摸排和严厉打击自然保护区内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集中全市执法力量在涉农区、县(市)区域开展畜禽集中养殖强化监督帮扶专项行动,有效提升畜禽养殖场环境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立足农村实际,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综合考虑农村区位条件、地理气候、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村庄常住人口及其污水产生量、污水集中收集难易程度、排水去向、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采取工程措施,因地制宜资源化利用、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相对集中或集中式处理等模式,分阶段对农村生活污水应管尽管、应治尽治。

  感谢您对我们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人民政府

202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