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第三部分)
时间:2006年10月25日来源:
[字体: ] 打印
null 2006年10月25日

  三、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十一五”我市进入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拉动服务业加快发展阶段。发展服务业的指导思想是:树立服务区域的战略思想,以提升城市功能、确立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地位为总体构想,以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为目标,以体制与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结构升级为主线,把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完善新型工业化服务支撑体系作为两大重点任务,大力发展现代与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将提高发展速度,扩大规模。预期增加值达到1930亿元,增速由“十五”的11%提高到13%,力争达15%,缩小与其它大城市的差距。前两年发展速度仍低于GDP增速,后三年与GDP同步或超过GDP。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提高。现代与新兴服务业快于总体服务业发展,所占份额达到53%以上。服务业就业年均增长1.9%左右,占全社会就业比重提高到55%上下。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服务业体制与机制创新有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有效调整,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信息、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撑起服务业的半壁江山,形成经济增长的新优势。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

  2011年-2020年我市经济将进入工业化后期,随着科技进步、制造业的现代化与城市化率的提高,服务业呈现持续较快发展的局面,增速将超过工业,内部结构跨越式升级,在GDP中的份额迅速上升,接近上世纪末世界中等收入国家56%的平均水平,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二)行业发展重点

  从中心城市功能要求和我市产业基础出发,“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商贸、旅游、信息服务、房地产与社区服务八大主导产业。

  1.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建设南从大连出海、北从满洲里出境、连接东三省和内蒙东部各城市、并向国外拓展的快捷物流大通道。立足我市工业优势和产业集群,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以沈阳保税物流中心、百科(沈阳)钢铁加工物流中心、宝供国际农产品采购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加快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搭建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引导物流业规范化发展。鼓励生产企业物流服务外包化,释放物流需求。2007年前建成保税物流中心,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力争突破600亿元,第三方物流比重达到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用社会物流服务比例达到30%,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到30家。物流业成长为优势产业。

  2.着力发展金融保险业。拓展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功能,建立规范转让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业务的覆盖东北、内蒙古的区域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网上金融、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电子货币、银行卡等现代金融工具,确立东北地区票据交换中心地位。鼓励外资参股沈阳市商业银行,增强整体发展实力,实现跨区域经营。积极培育证券市场,扶持20户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募集资本金100亿元。扩大保险服务领域,鼓励增设专业保险中介组织,重点在企业年金、农业保险等方面吸引外资。2010年外资金融机构总数达到30家以上,全国所有商业银行都在沈设立分支机构。

  3.培育拓展商务服务业。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咨询策划、研发设计、会计法律、专利代办、拍卖评估、科技信息、人力资源等服务业,加快提高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支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建设,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中心及技术市场。做大做强会计、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扩展到160家。进一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人才交流等服务业,建立辽宁中部城市共享的人才和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培育由政府引导,以行业协会与会展企业为主体运作的市场机制,整合与合理利用会展资源,打造制博会、科博会、农博会、文博会等会展品牌,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现代展会。提升完善会展设施,扶植培育大型会展公司,提高展会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全力办好200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提升沈阳国际形象,努力发展“后世园”经济,力争会展交易额年均增长15%—20%。通过拓展壮大商务服务业,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集团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培训中心及代表处、办事处。凭借产业基础,合理总部产业与功能定位,重点引进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类型地区总部,建设区域性总部经济集聚城市。

  4.提升优化商贸业。以调整业态结构、经营形式结构、布局结构为主要任务。有选择的控制大型百货商场、批发市场建设,引导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有序发展,鼓励便利超市加快发展。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扶持农村商业的改造提升,培育2-3家连锁门店超200家的大型连锁企业和1-2家经营规模超百亿元的大型商业集团,连锁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提高到30%以上。大力发展以便利店、超市和餐饮店为重点的社区商业。立足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新建10个宽辐射、大流量的现代农产品交易市场。利用交通优势,建设苏家屯沈阳二手车交易市场。加快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引进和嫁接新型业态,形成信息发布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商品代理中心。支持五爱集团等知名品牌面向远东、辐射世界的跨国经营。实现50个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大型现代交易市场,其中五爱市场年销售额达到500亿元以上。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630亿元,年均增长12%。

  5.积极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沈阳世界文化遗产及周边城市、东北地区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建设独具风情的环沈阳旅游圈和中国东北旅游圈,开展清文化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和生态旅游。充分利用举办“世园会”契机,大力宣传“一宫两陵”、“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新乐遗址等旅游精品,树立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旅游名牌。建立区域导游、接待、投诉一体化机制,开设沈阳旅游散客服务中心,实现旅游信息服务“一网通”。开发工艺精湛、携带方便、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继续规范旅游市场,加强行业监管,鼓励发展有资质、信誉好、服务水平高的大型旅游服务集团,争创全国旅游最佳城市。

  6.壮大提高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数据库维护、网络经营、信息加工服务业,培育50家大型服务企业。支持东软集团等IT企业扩展软件外包业务,在巩固日本市场的同时,加紧欧美市场开发,争创国内软件外包的排头兵。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推进个人与企业征信系统建设,搭建个人与企业的信息采集、发布、加工和评价体系软硬件平台。拓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网络增值服务。加快通讯与网络服务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科技推广、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7.调整完善房地产业。加强政府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供给结构和方式以及拆迁规模方面的宏观调控,引导房地产业稳步有序发展。以不同收入阶层需求为导向,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中小户型住房供应。降低商品房空置率,活跃存量市场和租赁市场。对特困户提供经济补贴房。加大近郊地区道路、交通、学校、医院等配套基础设施投资,发展与规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创造宜居环境。2010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2000万平方米、销售额540亿元。进一步强化房产中介服务的管理与监督,取得国家房地产经纪人资格人员达到1000人以上。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化建设,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与交易服务。

  8.做大做强社区服务业。在保障社区福利性、公益性服务供给的基础上,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为导向,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功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趋势,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多元养老模式,鼓励开办“托老所”、“养老超市”,提供灵活多样的老龄服务。从满足个性化、细微化需求入手,发展清洁卫生、医疗保健、托幼助学、各种维修、求职咨询、送餐购物等多样化、多层次、高质量服务。加快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展社区服务。在新建居民住宅小区的同时,社区服务业要配套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