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沈阳市社会事业发展与改革“十一五”规划(第七部分)
时间:2006年10月25日来源:null
[字体: ] 打印
null 2006年10月25日

  七、促进多元化投入,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需求

  20.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消费升级。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发展强势产业,打造支柱产业群。充分发挥沈阳的产业基础优势、高技术优势、中心区位优势,通过现代技术创建高位技术平台,推进文化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文化产业从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大力发展现实的强势产业,重点培育后发优势明显,潜在市场大的新兴产业。以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文化艺术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会议及展览服务业为重点,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形成核心产业群,到2010年,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15%,占文化产业比重达到80%。

  ——推进产业融合,加快文化产业扩张。发挥文化与旅游、体育、教育等行业的关联优势,培育新兴产业,开发文化用品市场,扩大艺术教育市场,做大职业培训市场,发展儿童智力技能开发市场;举办特色节庆活动,开发旅游纪念品;开发五里河体育品牌产品及商标,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开发体育健身市场,扩张文化产业规模。

  ——开发原创文化资源,培养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抓好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近现代文化等原创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创新工作,完成从源头开始对原创文化的多次开发,构建具有完整内容的文化产业链,推进文化资源向资本的转化进程,形成具有沈阳特色的文化产品。发展短信文学、文学作品翻译、动漫创作等文化创意产业。

  ——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城市影响力。通过对清文化、冰雪旅游、工业旅游、杂技、评剧、二人转进行开发、包装、再创作,形成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品牌,增加看点,吸引游客,扩大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实施数字广播电视普及工程,加快文化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有线数字电视业务,到2010年前,实现有线电视从模拟到数字的整体平移。建立广播电台、电视台全台数据资源的共享系统,实现广播电视节目采集、制作、播出、存储、交换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完整链。建立数字广播影视节目平台,拓宽应用领域,开辟菜单式教育栏目,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开发图书资源库,实现家庭电视有偿阅览,发挥其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强势功能作用。

  21.培育壮大体育产业,满足市民健身娱乐需求。重点培育以体育健康娱乐、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体育中介、体育用品、体育人才、体育培训、体育信息和体育技术咨询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注重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和新兴运动项目的开拓,加强对重大商业赛事的申办和市场开发,发展赛事经济。盘活国有资产,整合体育资源,建立补偿机制,不断增强体育发展的动力和后劲。进一步做好体育彩票发行销售和使用管理工作。加强体育、健身用品的开发、生产,拉动体育制造业的形成。

  22.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促进观光休闲消费。通过强化游、购、娱、食、住、行等旅游要素的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以2006年“世园会”为契机,实现旅游业的超常发展。到2010年旅游总人数达到65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17亿元人民币。

  ——开发“景点”,构筑区域旅游中心。一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南到北京、北到黑龙江的旅游资源纳入我市开发视野,构筑区域旅游中心。二是以“世园会”为契机,把棋盘山地区打造成北方最佳景区。三是开发特色旅游资源,以精品景点、线路增强吸引力,积极发展享受田园风光为内容的特色旅游。开发丘陵半山区,种植供观赏和采摘的植物,培育枫叶观赏月、采摘节等游玩项目。四是保护工业文化遗产,开发现代工业旅游项目。鼓励企业开发建设具有知识性、观赏性、互动性的现代工业旅游观光通道和产品展示馆。五是增加游人参与内容,提升浑河景观带人气。建设一批康体娱乐设施,增设水上、冰上游乐项目,建设大型游乐场和高尔夫球场,建设垂钓区域,吸引游人,增加看点。

  ——增加“卖点”,促进旅游购物消费。一是成立旅游纪念品研发中心,开发旅游商品,提高旅游业的增加值。二是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特色旅游纪念食品和土特产品。三是建立销售服务网络,推进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四是要把旅游购物作为经营城市、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的重点。在大型商业区改扩建的同时,规划建设大型停车场。在主要街道、人口密集的地方,建设公厕。五是加快北市场的总体改造,继续发掘历史文化,以文化特色来塑造“皇寺庙会”品牌,使其成为沈阳的“城隍庙”。

  ——培育“看点”,打造全天候旅游产品。一是恢复和建设文化娱乐场所,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深度挖掘我市的文化遗产,恢复老北市场传统文化娱乐活动。二是开发健康的夜生活文化项目,发展酒吧、咖啡厅、迪厅、陶吧、茶馆等特色文化娱乐场所。三是培育和扶持旅游专场演出,增加过夜旅游者人数。推出二人转、中外马戏、杂技旅游专场演出;举办皇家礼仪大游行(祭祖仪式)。邀请中外特色演艺团体来沈演出,以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四是开发康体娱乐项目,开发东部山区,建设具有国际标准的雪道和冰场,举办中外雪雕、滑雪和滑冰比赛,提升冰雪旅游文化品位。五是举办重大体育比赛,吸引体育爱好者来沈。

  ——发展“特点”,壮大餐饮消费市场。一是建设沈阳中外美食街,举办中国沈阳国际美食节,用特色吸引游客。二是培育地方餐饮品牌,形成老字号系列,实现连锁化经营。挖掘餐饮文化遗产,恢复一些古代珍宴,确定一批特色旅游餐馆。三是开发建设沈阳路满族、西塔街朝鲜族、西关回族等民族美食文化一条街,使其成为沈阳民族美食文化的品牌。

  ——优化住宿环境,满足不同层次需求。一是根据客源市场需求,提高旅游住宿接待能力。二是开发新型旅游住宿场所,满足个性旅游需求。适量发展汽车旅馆、青年旅馆、农家旅馆和暑期校园旅馆。以满足自驾车旅行和自助团体游的需求。三是积极培育房车租赁业的发展,加快棋盘山风景区房车配套设施建设。四是加强旅游宾馆管理,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宾馆环境卫生、服务质量和住宿安全的行业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服务电话,及时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服务。

  ——优化交通环境,提供安全便捷服务。一是积极培育航空市场,开辟旅游新航线。二是构建东部交通网络,创造便捷、安全的交通环境。三是优化公交客运结构,规划旅游公交线路。开辟沈阳北站、沈阳站、中街、太原街、长途客运总站至主要旅游景区的公共交通和旅游专线,解决景区之间及景区与交通枢纽、市内公交系统、主要商业街之间的公交连接。四是加快停车场建设,为游玩购物创造便捷条件。在大型停车场设立旅游专用车位,实行优先停放。在缺少停车场的大型商业区、旅游景区(点)道路两旁,划定收费停车区域,有计划地发展路边咪表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