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区域布局
“十一五”期间,构建与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相匹配的服务业空间结构,全力打造“一城一廊一带”主体框架。“一城”为新规划的二环路以内的主城区,是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发展、完善、提升为生活服务和为生产服务的各类服务业。“一廊”是以北陵大街—北京街—青年大街—浑河大街为中轴的“金廊”,缝合浑河南北,双向突破三环,为城市服务中枢,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办公、科技会展、文化体育等现代服务业。“一带”是沿浑河两岸的“银带”,为城市生态轴,发展休闲、娱乐、健身、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在“一城一廊一带”主体架构下,发展商贸、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特色服务业、地铁站五大服务业集聚区。
(一)完善商贸业集聚区。建设“两带、三级”纵横交错、通达八方的商贸服务新网络。
“两带”:“金廊”两侧商贸产业带。东部商贸产业带以中街商贸区为中心,向东串起由津桥路、小东路、滂江街组成的东城商业区,向北连接吉祥路与北海街交汇的商业区,向南延伸至五爱、南塔和浑南商业区。西部商贸产业带以太原街商贸区为中心,向北连接西塔、长江街、北市商业区,向西延伸至兴工与兴顺商业区。发展满足不同收入人群需要的多档次、多种类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业。
“三级”:建设以2个中心商贸区为龙头、20个区级商业中心为框架、200个社区商业中心为基础的三级商业网络。重点是改造、建设中心商贸区和社区商业中心。
中心商贸区有久负盛名的中街、太原街,具有对市外的吸纳、辐射功能,以改造环境与设施,提升服务档次与服务水平为建设方向。中街连接东城商业区,在新建大型购物中心的同时,重点发展品牌店、专业店、专卖店、老字号店、风味餐饮店等特色商业,成为传统文脉与现代理念相融合,集购物、餐饮、休闲、旅游、娱乐为一体的东北最繁华商贸“黄金街”。太原街形成以太原街和中华路为轴心,与胜利大街、民主路、中山路组成的“开”字形布局。重点改造站前广场与中山路,增加休闲娱乐功能,建设国内外名品店、欧式餐饮店,突出时尚与现代特色,形成高档次、新业态汇集的现代时尚商业街。
长江街、兴顺街、南市场、龙江街、南塔街、虎石台、道义、胡台等初具规模的区级商业中心,重在改善环境,增加经营业态和服务功能;新兴的兴工、东城区级商业中心重在开发建设和服务种类的配套。
社区商业中心分布在居住聚集地,按照商务部建设标准,重点建设七二四、滂江街、三台子、塔湾、荷兰村、怒江北街、望花街、沈辽西路、霁虹街等新型社区商业中心。以满足与人民群众最贴近的日常生活需要为宗旨,将改造与开发并举,建设社区便利超市、餐饮店、洗衣店、美容美发店、通讯邮政门市、银行、书店、健身房、汽车养护店、经济旅店、废品回收站等,形成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综合服务体系。
周边的区县、乡镇、村所在地已形成不同规模的商业集聚区,结合“多乡一业”、“多村一品”新型农业发展格局,搞活农产品流通,建设区域性农产品交易中心,逐步推进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集聚区。打造多功能、强辐射的“四带”现代物流新格局。
以二环以外区域为重点,建设东部沈海—东三环—深井子、南部浑南—苏家屯、西部张士—茨榆坨、北部望花—农高区—新城子四条向外辐射的物流产业带。沈海—东三环—深井子物流带依托铁路编组站和产业基础,加快上海宝钢物流中心二期、铁路集装箱物流等建设与改造,着重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建材、皮革等生产资料为主的专业物流。浑南—苏家屯物流带依托桃仙国际机场和沈大高速公路,以建设沈阳保税物流中心、沈阳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为重点,建立“大通关”系统,为货物进出关、散货运输、物流周转提供便捷的口岸服务。张士—茨榆坨物流带立足于西部工业走廊重化工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需求,加快张士物流中心、百科钢铁物流配送中心、吉递物流中心等建设,重点发展为集群工业提供原材料和产成品服务的生产性专业物流。望花—农高区—新城子物流带满足北部大开发需要,以农产品深加工、食品饮料、花卉产业为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工业为主的专业物流。
(三)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构建以“金廊”为轴线,以北站、五里河、浑南三个核心区为节点的中央商务走廊。
“金廊”大道和浑南地区为金融保险、商务信息、文化会展业集聚区,是发展总部经济的主要载体,集中发展北站中央商务区、五里河文化商贸区和浑南文体会展区三个核心区。五里河文化商贸区、浑南文体会展区与北站中央商务区形成功能互补。北站金融开发区向南扩容至2.6平方公里,将市政府、省文化艺术中心及周边金融机构纳入其中,完成东北世贸广场、东北金融广场、财富中心、汇宝国际商业广场等40座大型项目建设,以促进产业协调、完善功能为重点,继续扩展金融保险业,引进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发展信息咨询、研发设计、会计法律、科技交流、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成为宜于总部经济入驻、多项服务功能兼备的中央商务区。五里河为“金廊”、“银带”交汇处,依托电视台、图书馆、科学宫等设施,突出文化和信息产品展示交易功能,发展壮大广告传媒、科技交流、电子产品贸易、技术服务和休闲娱乐业,建成国际名牌商品城、美食街等,完善区域性文化商贸区形象。浑南在城市南部核心区初具形象的基础上,建成现代化水准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大剧院、美术馆、商务公寓、五星级酒店、商业广场等21个标志性大型建筑,形成集体育文化、会展办公、商贸信息多功能于一体的繁华新都心。
(四)建设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皇城、北市场、中山路、西塔、棋盘山、浑河滩六大特色服务业集聚区。
皇城以故宫为核心,依照1.6平方公里特有的皇城布局,加快分期改造。修缮、保护清代与近代历史遗迹,建设行宫住宿、宫廷餐饮、古玩字画、民国景物等功能区,再现历史风貌,形成清文化旅游区。北市场以恢复关东民俗文化及展现宗教文化为重点,建成大戏院、古玩工艺品交易中心、风味小吃广场、商业街,继续开办庙会及地方戏,形成民俗休闲娱乐区。中山路至沈阳站,保护、修缮、开发欧式风格建筑群,开设时尚精品店、摄影工作室、小型艺术博物馆、画廊以及咖啡店、啤酒屋、酒吧,形成欧陆风情休闲区。西塔地区发展双层立体交通体系,新建东西走向步行街,连接西塔街、延边街和南京街,引进建设民族贸易交流中心、商业娱乐城、五星级酒店、文化旅游公园、双语国际学校及高档住宅,形成全新的具有浓郁韩国特色的繁华西塔城。棋盘山依托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发展生态旅游、健身休闲等产业,全面启动203平方公里的棋盘山新城建设,构造旅游观光带、滨水休闲景观带、世博园特色景区、休闲度假景区和森林公园景区布局,形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度假区。浑河滩以植物覆盖、水质改善、保护生态为主线,建成5个休闲广场、多个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以及高尔夫体育公园、浑河游乐公园、沈阳历史文化公园和浑河生态湿地公园,形成运动娱乐、休闲旅游于一体国内最长的现代滨水游乐区。
(五)建设地铁站服务业集聚区。在修建东西、南北和环城地铁时,与三个层次商业中心规划布局相结合,同步建设出口站综合服务区,重点建设快餐店、饮食店、便利店、专卖店、书报亭、银行等服务设施。在纵横交错的青年大街站,适应乘客换乘等候的需要及人流多的特点,因地制宜建设地下商业街、航空售票处、旅游服务处等等。依托首先启动的地铁一号线规划,繁荣于洪区黄海路等商业区,扩展兴顺商业街,改造怀远门商业区,发展小东路与滂江街为核心的东城商业区。随着南北向地铁二号线开工,推动“金廊”总体建设和浑南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