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第二部分)
时间:2006年10月25日来源:null
[字体: ] 打印
null 2006年10月25日

  二、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提高发展质量,经济结构进入向高技术化、高附加值化、高服务化升级的发展阶段。我市服务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提供历史性发展机遇。我国已进入加入WTO的“后过渡期”,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跨国公司开始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制造业转移形成相当规模后,出现服务业跟进局面,2002年全球服务业外资流入量占世界总流量的比重已达三分之二,这一比例近年来还在上升。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部门,并将外包项目,特别是软件外包业务转移出来。外资对发展中国家银行、保险、物流、咨询、会计、法律等的主流投向,为我国加快服务业结构调整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我国正处于城市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时期。我市的经济区位、城市规模、产业基础是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和决定性因素。中心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现代服务业比较发达,具备强大的服务输出功能。“十一五”以致更长时期,金融、物流、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我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服务业发展进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进而重塑与完善城市功能阶段。“十一五”时期是解决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的重要时期,服务业是改革的重点领域,改革的成效将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

  (三)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未来5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继续发生变化,消费需求由温饱型、实用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高层次物质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逐步上升,拉动住房、汽车、教育、旅游、健身、文化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趋势下,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将扩大服务业市场空间。

  (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呼唤现代服务业。“十一五”期间我市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在工业升级并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服务业向制造业产业链两端延伸,信息技术、市场调查、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教育培训、广告传媒、会计法律、营销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成长。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更加依赖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工业与现代服务业互为依存、互为支撑的互动机制已经形成。经济发展将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增长向依靠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增长转变。

  尽管发展服务业的有利因素很多,但建设中心城市面临严峻挑战,大城市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青岛、济南、重庆、成都等城市竞相发挥优势,争当区域经济龙头,东北地区的大连发展势头强劲。2004年国家统计局关于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大连第6位,沈阳第9位,哈尔滨第10位。中国社科院《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综合排名大连列第14位,沈阳为第23位。形势咄咄逼人。

  从总体看,“十一五”是我市服务业的“黄金发展期”,服务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