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市政府《关于今年以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时间:2021年09月15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1年09月15日

  2021年8月25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今年以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今年以来,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以及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数字沈阳、智造强市”取得积极进展,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连续两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城市面貌显著改善,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城市品质明显提升,社会事业和民生工作得到加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市政府今年以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企稳回升基础不牢,部分经济指标增速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排名相对靠后;新建工业项目不多,投资进展不快;产业结构仍需优化,服务业发展动力不足;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偏高,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需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为此,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以下建议:

  一、不断深化改革,加强营商环境建设

  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平台建设。深化开发区改革和“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聚焦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打造更多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应用场景。推进解决拖欠工程款、净地不净等历史遗留问题。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精准帮扶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进一步降低企业土地使用税、用水、用气等生产经营成本。加强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失信行为。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围绕做好“老原新”三篇大文章下功夫,扎实推进“数字沈阳、智造强市”建设。大力发展创新型、开放型、服务型、流量型和总部型经济。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和文旅产业。发挥驻沈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实现产业同城、区域协同。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鼓励创新创业。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夯实经济增长后劲

  牢固树立“招商为要、项目为王、落地为大”理念,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产业链思维,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全力引进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和项目,加快项目签约、落地、建设、达标工作进度。依托我市丰富的数字应用场景,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的招商引资。完善招商引资考核体系,增加工业项目投资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发挥政府投资和城市更新发展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沈阳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兜牢民生底线,着力做好民生保障

  坚持财力下沉,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坚持就业优先,重点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打造城市建设精品工程,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城市品质升级。加强城乡绿化工作,加快清洁能源改造,建设生态宜居沈阳。办好省市确定的民生实事,解决居家养老、“停车难”“行车难”等热点难点问题。着力防范化解疫情防控、政府债务、金融、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风险,确保全市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