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 -> 典型示范
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在沈召开
“智慧踏勘”“一类事”服务 沈阳审批改革获全国关注
时间:2025年11月14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5年11月14日

  11月13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主办的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在沈阳召开。会上,沈阳作为全国首批16个试点城市之一,分享了近年来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的创新实践,“智慧踏勘”“一类事”服务等创新做法受到与会代表广泛关注。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参观了沈阳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浑南会客厅”、浑南科技城、粮仓文创园等点位,对沈阳在数字城市建设、老旧厂房改造等方面的特色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五位一体”模式展现沈阳特色

  近年来,沈阳以“多规合一”为基础,坚持开拓创新,多措并举,逐步形成了“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等“五位一体”的改革模式,探索实施了“工程规划预许可”“施工预许可”“联合施工图审查政府购买服务”“建筑师负责制”“分阶段施工许可”等具有沈阳特色的改革实践,全方位推动建设项目科学生成、快速实施、提早开工。

  在“分阶段施工许可”环节,沈阳首创“开工意见书”模式,在“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工程”阶段,建设单位无需提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以承诺方式取得“开工意见书”,同步办理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等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有力解决了北方地区施工时间短、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长的实际困难。

  “智慧踏勘”实现审批再提速

  沈阳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持续创新服务模式,着力提升市场主体办事体验,在浑南区试点的“智慧踏勘”改革尤为亮眼。通过建立“云踏勘”智能管理系统,整合6个审批部门25项踏勘职能,采用视频踏勘和无人机踏勘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踏勘“零距离、零见面、零跑腿”。目前,已在工程建设、食品经营、办学、医疗、交通等54个场景开展“智慧踏勘”,平均踏勘时长由72小时压缩到30分钟,进一步增加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浑南区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人机踏勘有效解决了传统“面对面”现场踏勘中存在的踏勘点位分散、线下申报、预约等待、申请人员和踏勘人员多次跑、踏勘信息可追溯性不强等问题,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审批流程优化再造,显著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

  “一类事”服务延伸至招商阶段

  在沈北新区创新推出“产业类项目招引一类事”服务,将项目服务向前延伸至招商阶段,将项目从洽谈、落地到投产涉及的政策解读、签订协议、编制方案、建设审批等全部环节和注意事项梳理整合,形成指引。上线“产业类项目招引一类事”服务专区,提供“重点地块”“项目推荐”“企业沙龙”“土地交易信息”“办事指引”“增值服务”等功能,整合项目从落地到竣工投产涉及的各项业务办理入口,让企业快速厘清申报逻辑、规避流程误区、缩减办理时长。同时,为企业提供用工、融资等增值服务,助力企业快速完成开业筹备,加速项目从落地到投产的转化进程。

  沈阳市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大力推进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报建、图纸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单体建筑赋码落图,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归集共享机制。持续探索BIM报建、施工过程“综合监管”、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分级管理等举措,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新突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吴妍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