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2019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沈北新区发展基础有力夯实、前进势能持续积蓄、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的一年。沈北新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谋发展、促振兴,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尽心竭力办实事、惠民生,呈现了逆势向好、稳中向上的强劲发展势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增幅在全市名列前茅。沈北新区用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干劲向全区乃至全市人民递交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全年引进105个大项目
“提质进位”步伐铿锵
项目是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年初以来,沈北新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围绕重点产业,聚焦重点区域,以招商提总量,以开工促增量,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全年共引进投资120亿元的恒大高科农业基地、65亿元的沈北万达广场等项目105个,协议总投资710亿元;全年开(复)工伊利东北酸奶基地、沈阳红药等项目178个;围绕发展要素,积聚发展动能,全年新增市场主体9474个,同比增长33.8%;经济总量和活跃程度持续提高,项目引进数量、开工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实现新区历年来最好成绩。
独角兽瞪羚企业实现“零突破”
新区荣获2019年中国创新百强县
新型创新主体是区域发展的未来力量。前不久,在辽宁省科技厅对外公示2019年辽宁省新型创新主体备案名单中,壮龙无人机被认定为辽宁省“种子独角兽”企业,在全省评出的6家企业中占据一席;航安特铸、海尔冰箱等11家企业被认定为辽宁省“瞪羚”企业,占全市总量的25%。沈北新区瞪羚独角兽企业实现“双料零突破”,展示了沈北新区强大的科技企业培育服务能力以及创新平台建设的建设成果。
壮龙无人机是新区重点引进和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60余项,主持国家标准2项,团体标准4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4项。2018年其获国家通用航空双创大赛三等奖(无人机唯一获奖项目)。2019年壮龙无人机入选省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壮龙无人机融资后,企业估值突破6亿元人民币。
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9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个,转化科研成果79项;新增众创空间6个、孵化面积15万平方米。凭借999项有效发明专利,沈北新区荣获2019年中国创新百强县。
投资洼地“折射”沈北营商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过去一年,沈北新区投资热潮吸引大众眼球。恒大、万达、红星美凯龙、宝能等重量级企业纷纷对沈北新区投下重资。投资的“洼地效应”正是新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折射”。
大力推进“全区通办”改革试点工作,共受理通办事项21806件,办结率达100%;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在线平台受理事项14557项,使用率达100%,位居全市第一;53项“零公里”审批服务深度推进,904件受理事项全部办结,202项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50个政务服务事项做到“一窗受理”,82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务实开展“万人进万企”活动,收到各类诉求251件,办结率达100%。
设立“企业服务日”,开展“项目管家”服务。制定72类“服务企业名片”,全部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58件各类问题。为535家企业配备80名专职项目管家,开展“管家式”服务,收集并解决规模以上项目企业、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5000万以上项目企业存在问题114件。
民生各项数字一路走高
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精准扶贫兜底线 全区城乡低保救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80元,高于全市标准;建成5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11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新增养老床位698张;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5.5亿元;各类救助资金2936万元按时足额发放。
社会事业快发展 12所学校开工建设,七中沈北分校、北辰学校、清华万博小学如期开学,矿务局中学晋升为省重点高中,83中学、76中学分别晋升为沈阳市优质特色高中、优质化高中;区中心医院成功晋升为三级医院;成功举办第二届诗歌文化节、“蒲河半马”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1500余场,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城市品质大提升 城市管理平台24小时智能管控,一批停车场、候车亭、街角公园建成使用,荧光健身步道和花海公园成“网红”打卡地。
人居环境大改善 完成644户居民的棚户区改造;完成了8个老旧小区的综合改造;完成37个弃管小区的电力设施维修及部分困难家庭的危房改造工程;办结4498户居民房证解遗工作;解决18个小区的燃气开栓。农村地区首次实现24小时高标准供水。87个整治村全面实现“三清一改”。
2020 奋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慢进即退的大背景下,只有举非常之力、用非常之功、干非常之事,才能在前进道路上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对此,沈北新区将牢固树立“打先锋、站排头”的意识,深入解放思想,以振兴实体经济为根本,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不断开创沈北新区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新局面。
区委提出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原则上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关键词 项目建设
以项目论英雄 全员招商 全员服务
牢固树立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论成败的鲜明导向,在全区开展全员招商、全员服务,掀起项目建设大干实干新热潮,必保全年引进项目130个、其中工业项目50个以上,完成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210个。
要抓好产业链招商,一链一企攻坚,以一个环节、一个子链条的突破形成连锁反应;要运用平台招商,组建产业发展联盟,实现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瞄准相关领域国内外重点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带着目标靶向招商,带着地块、闲置资源定向招商。做好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坚持工作专班、周周调度、鱼骨图等管理机制,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力促重大产业项目尽快出形象、见效益。
关键词 五链统筹
汇聚发展要素 推动各链条深度融合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建立以利益共享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努力形成创新生态,增强地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着重吸引与主攻方向关联度高的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探索以兼职兼薪等方式引进行业权威和领军人才,构建沈北产业发展“人才池”。围绕产业链完善资金链,设立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探索开展应急转贷、应收账款抵押、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创新业务,破解企业资金困境。围绕产业链打造政策链,深化“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对入区项目和现有企业建立要素差异化供给体系,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或“腾笼换鸟”,实现优胜劣汰。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弘扬企业家精神 让民企创造活力迸发
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汇编,对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敲锣打鼓表彰、旗帜鲜明奖励。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关键词 十大攻坚行动
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
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强力开展十大攻坚行动,即:“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闲置土地攻坚行动;停缓建项目攻坚行动;半截子工程攻坚行动;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僵尸”破产重组企业攻坚行动;风险防控攻坚行动;征收排迁攻坚行动;综合治税攻坚行动;清还欠款攻坚行动;工业地产满园增效攻坚行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区级领导包保、职能部门牵头,压实责任,迎难而上,统筹运用法制手段、行政手段、市场手段综合施策,坚决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
关键词 以“事”为轴
重实干 强执行 抓落实
要坚持以上率下,一级领着一级干,保持定力敢斗争,以强烈的担当精神破坚冰、攻堡垒。坚持以“事”为轴,转起来、干起来、忙起来,风雨无阻、日夜兼程。要切实强化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干,一个节点接着一个节点抓,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沈北新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为推动沈北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预期目标
全年引进项目130个 其中工业项目50个以上 完成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210个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