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区以民生痛点为突破口,重拳整治遗留问题和城区“顽疾”。
春节刚过,方凌路环境提升行动全面铺开,“拆、治、建、管”同步发力,原来的“垃圾村”变得“街清、路明、道畅”。方凌路改造方兴未艾,大东区又启动72小时北洮昌地区环境攻坚战,拉开了向脏乱差宣战的“大东春雷行动”的序幕。举一反三,加大力度,扩大战果。大东区以小时计算攻坚进程:156小时,攻克20年没有解决的望花汽配城环境顽疾;168小时,困扰居民30余年的八家子村5万余平违建全面拆除。全区14个街道办事处、126个社区齐上阵,“全民参与、强力拆违”的态势已经形成。
长期影响环境的旧物回收站、占道经营等民怨极大的“十乱”问题,通过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整治等27个专项行动,得到了明显改善,展现了克难攻坚的“大东力度”。
创新机制抓长效
大东区通过“三城联创”工作整治多年遗留问题的同时,探索城区管理机制,着力长效推进。
针对全区292个老旧小区,进行分类施策,推行“保障型物业、居民自我管理、政府监管”三种模式。天兴小区引进保障物业,满足了居民对保安保洁、设施维护的需求;沈大小区成立全省首家社区物业管理公司,实现了居民自我管理;昔日脏乱差的新东三街21号院已纳入政府监管系统,如今“路平、草绿、灯亮、门严”。
针对早夜市管理,坚持“三取缔、三保留”,实现了“取缔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目标。多部门集团式作战清理取缔北大营狗市,周边居民拍手称赞;逐步规范的幸福路早市在满足了市民日常需求的同时,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针对基层社区遇到的工作难题,大东区首创了“零申报”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社区可将问题直接提报区政府,形成“属地发现问题—部门解决问题—社区常态监管”的工作体系,确保解决问题高效率、全覆盖、无死角。一系列叫得响、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形成长效管理的“大东模式”。
众志成城齐攻坚
创建力量来源于众志成城的合力攻坚。大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晨检夜查、专题部署;主管领导连宿打夜、一线指挥;各工作组、成员单位同频共振,持续奋战,形成了“全区共创建、全民共参与”的热潮。
通过“简化流程、政府定事”,民生工程建设类项目快速开工,59条背街小巷、25个老旧小区、11个农贸市场和16个城乡接合部全面进入建设阶段。
环卫社会化改革、全面落实“五长制”等创新举措带动了市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五小”行业一对一包保、“三小”行业动态监管、健康教育零失分行动、病媒消杀市场化运作、无烟单位创建等专项工作促进了行业监管的日趋完善。
创城随手拍、党员奉献日、爱国卫生清洁月、“小手拉大手”、全民健身大东行等主题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创建,共同书写出“三城联创”的“大东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