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5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暨友好城市论坛将在沈阳举办。作为东北亚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沈阳正以“国际沈”的姿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中欧班列:联通欧亚的立体物流枢纽
中欧班列(沈阳)是沈阳对接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载体。自开行以来,班列已形成覆盖俄罗斯、德国等十余国30多个境外城市的运输网络,货源辐射东北三省、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经济带,承运商品涵盖机械装备、电子产品、医疗器械等多元品类。日前,沈阳成功获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中欧班列通关信息化平台”,将提升各协同作业效率超50%,沈阳也将成为东北亚物流的“智慧中枢”。
依托“铁路快通”等创新模式,班列实现通关效率与运输成本的双向优化:抵达俄罗斯市场约12天、欧洲腹地约18天,运输时效较海运提升三倍,成本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为国内外企业构建起性价比突出的陆路物流通道。目前,班列已吸引多家物流企业落地沈阳,成为连接欧亚市场的“钢铁驼队”。
经贸合作:拓宽国际共赢朋友圈
沈阳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深化国际经贸协同。2025年3月举办的沈阳—仁川企业洽谈会,促成中韩企业在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达成多项务实合作,推动韩方企业考察本地产业园区;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沈阳与共建国家的贸易合作持续扩容,三一重装、禾丰股份等企业加速布局海外市场,业务覆盖超百个国家和地区。
开放平台建设同步提质,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聚焦制度创新,进出口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跨境电商业务依托数字化通道蓬勃发展,成为外贸增长的新亮点。沈阳正通过多元合作场景,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论坛赋能:共绘上合合作新图景
即将启幕的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暨友好城市论坛,将汇聚20多个国家代表,围绕友城交往、科技创新、和平友好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并拟发布行动共识与沈阳倡议,推动与上合国家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人文交流等领域的机制化合作。
从区域物流枢纽到国际合作平台,沈阳正以“空陆海网”立体通道为支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随着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暨友好城市论坛的召开,沈阳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链接全球,在东北亚开放格局中书写“国际沈”的全新篇章。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梁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