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 沈阳在行动
靠前发力 宣传发动 贴心服务
巾帼“三员”助力6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工作
时间:2022年05月02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2年05月02日

  连日来,在和平区太原街街道民族社区,人们总能看到“九大妈”巾帼志愿者手拿宣传册,对过往的老年人宣传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她们从自身的感受讲起,深受老年人的信任和好评。在沈阳站社区疫苗接种现场,巾帼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她们搀扶老人上下车,全程陪伴没有子女在身边的老人。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4月18日以来,市妇联发挥组织优势,做好“保障员”“宣传员”“先锋员”,在全市开展推动6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宣传发动和志愿服务工作。各级妇联、巾帼志愿者强化宣传发动引导,提升志愿服务质量,为筑牢全民免疫屏障贡献巾帼力量。截至目前,巾帼志愿者入户宣传71472次,电话宣传116189次,累计宣传覆盖187661人次。

  靠前发力有担当 当好疫苗接种“保障员”

  市妇联领导靠前指挥,推进工作有序开展。第一时间召开工作部署会,下发工作方案,对各级妇联、巾帼志愿者团队动员部署,确定以3项工作任务、9项具体举措,推进60岁以上群体疫苗接种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到社区一线调研巾帼志愿者宣传发动工作和老年人接种疫苗的实际情况。市妇联积极推广基层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宣传发动方法,指导全市巾帼志愿者提升工作质效。

  各级妇联闻令而动,迅速摸清本地区底数。沈河区妇联率先建立疫苗接种宣传发动工作台账,登记60岁以上未接种疫苗人数、相关信息,标注未注射原因和问题等,提出解决方案,成立一对一帮扶小组。康平县妇联将台账分为已接种、可接种、无法接种(明确禁忌证、接种现场医务人员明确答复)三类。各级妇联均已主动对接卫健等部门,摸清底数,明确方向。

  宣传发动有力度 做好科学防疫“宣传员”

  线上宣传同频共振,覆盖再扩大。在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以及网络媒体和各级妇联自媒体平台广泛发布《为老人披上“疫苗铠甲”  筑牢城市免疫屏障——沈阳市妇联致全市广大妇女和家庭的一封信》和《老年健康需注意 疫苗接种莫迟疑》视频等,宣传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重要性、必要性,澄清错误认知,传播科学防疫知识。各级妇联通过妇联主席群、执委群、妇联“3+1”妇女议事会群等层层转发,扩大知晓率,积极引导未接种的老年人主动尽早接种。

  线下通过电话“一对一”加上“敲门行动”,宣传再加速。充分发挥全市2000余支巾帼服务团积极作用,组织巾帼服务团成员深入城市、农村居民家中,开展“敲门行动”,对不便于实地走访的老年人进行“一对一”电话宣传,用老年人听得懂、能理解的方式,扫清认知“盲点”,消除老年人顾虑。

  各级妇联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开展宣传活动。于洪区、沈河区、皇姑区等妇联在中心广场、商业街开展以“关爱老年人 安全过五一”为主题的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咨询宣传活动。浑南区、法库县等地通过乡村大喇叭、社区(村)电子屏等宣传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沈阳市妇联制作了文化衫、雨伞等宣传品,大东区等妇联精心制作了印有宣传标语的纸抽盒、口罩等宣传品,推动疫苗接种工作再加速。

  贴心服务有温度 争当志愿服务“先锋员”

  各级妇联提出“妇联干部、巾帼志愿者‘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将新冠疫苗接种服务送到‘家门口’”的口号。铁西区兴顺街道嘉业社区的巾帼志愿者在入户过程中,做细老年人思想工作,讲清楚接种疫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争取他们的理解和配合。沈北新区巾帼志愿者对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接种、留观全程陪同,开启暖心聊天模式。针对部分村(社区)高龄老人行动不便、无人陪同等实际问题,辽中区杨士岗镇、蒲西街道、老大房镇等地巾帼志愿者上门接送、主动搀扶,对于不方便出门的老人,还请来医生为他们上门接种,打通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

  广大巾帼志愿者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制作视频、录制宣讲作品、提供专业医学答疑等,为宣传发动提供支持,助力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市三八红旗手标兵、辽宁君弘兆业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王军带领“三八红旗手工作室”制作科普视频,讲清楚接种疫苗的重要意义和科学防疫知识。全国三八红旗手、辽宁维明律师事务所主任崔扬带领律所广大律师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新民市妇联制作快板等文艺宣讲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接种疫苗知识送到老人身边。(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