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 防疫科普
健康科普堂 | 在这种特殊时期,哪些人更容易诱发焦虑?
时间:2020年02月22日来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字体: ] 打印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02月22日

  当前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同,及时识别高危人群,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如:冲动、自杀行为等尤为重要。

  一级人群:新冠肺炎确诊人群、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和管理人员

  二级人群:居家隔离的(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

  以上为需要心理干预的高危群体。具体说明和干预操作已有许多文章和指南都做了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做赘述。

  还有一部分特殊群体需要格外关注

  1、高焦虑水平人格特质的人群。在大多数人感到镇静和放松的情况下,都会更频繁地感受许多情境性焦虑,在目前疫情高度紧张情况下更易诱发焦虑。

  2、抑郁障碍人群。原本负性思维和情绪为主,悲观、厌世,什么事都不想做;现在更会觉得活在世上多灾多难,心情更加低落,觉得无力无望无助、容易哭泣,表现为听天由命、被动的行为状态,独自哀叹,缺乏安全感和自尊心。抑郁症状加重,出现自杀意念,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3、双相障碍人群。躁狂发作时会觉得自己能力超强,身体倍棒,不毒不侵,盛气凌人、多语、兴奋、行为鲁莽、易激惹,可能不遵守隔离防护规定,较容易与人冲突、争执,也有可能主动想帮忙做志愿者、忙上添乱。抑郁发作时情绪一落千丈,动作明显减少,出现悲观厌世自杀。

  4、焦虑障碍人群。

  广泛性焦虑障碍:这类患者容易因疫情导致的心理压力而引起焦虑症状复发,表现为过度夸大疫情的潜在和消极后果。伴有大祸临头的恐惧感,常会出现不安、肌肉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或失眠,担心新型冠状病毒能会影响到自己。表现出惶惶不安、坐立不定,精神紧张。常常伴有心悸、气急、出汗、四肢发冷等。

  惊恐障碍:在疫情信息氛围影响下,担心失去控制、心脏病发作、"发疯",导致发作频率增加,出现紧张、恐惧、窒息感、濒死感等惊恐发作,抢占120及急诊抢救资源,增加自身感染新冠风险。

  社交焦虑障碍:原本就害怕跟人交往,到人多的地方就容易紧张、焦虑、恐慌发作而不敢出门,现在可能因担心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躲在家里,更不敢出门,或出门后觉得压力大、心情紧张,有可能会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更逃避社交场合。

  5、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人群。疾病焦虑障碍:原本就多疑,整天惶惶不可终日,焦虑不安,觉得身体有许多病,反复的就诊寻医问药;假如近期一点感冒,轻微体温升高,流鼻涕,或有点咳嗽,患者会深信自己患上了新冠肺炎,即使发热门诊检查和病原学检查排除了被感染,但仍然怀疑自己患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即挤占了原本紧张的医疗资源,又增加了自身交叉感染风险。 以及躯体症状障碍、转换障碍的患者也会因新冠疫情这一应激因素导致病情加重。

  6、强迫障碍人群。许多患者原来的症状就包括怕脏,常常要洗手洗很久;现在可能碰到什么东西就害怕有新型冠状病毒而洗得更频繁更久,以致造成双手脱皮或龟裂;严重者连家门都不敢出去,反复检查、反复清洁家中物品,不敢跟人说话。有可能脑子里反复回想与疫情相关的事情,越想摆脱,越难以控制,导致自己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7、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人群。这类患者看问题狭窄、偏激、固执,爱钻牛角尖,也可表现为过分自我关注,注重自身感受、想法、观念等内部世界,而不是外部世界。患者可能会出现疫情的相关妄想症状,认为有人要加害自己,在空气中散发新型冠状病毒、饮水中有新型冠状病毒、食物中有新型冠状病毒,或对手要用新型冠状病毒害他,周围人咳嗽、吐痰和一些举动都是针对自己的等等。

  以上这些患者对外在压力或事件比较敏感,而且承受能力有限,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病情可能会加重或恶化。在疫情流行期间,家属应对精神障碍人士的病情多加关注,督促按时服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家人陪伴,适当室内休闲娱乐活动,充实日常生活,不传谣,不信谣,不恐慌,提高心理免疫力。多观察,多安慰,提高安全感!发现不好苗头,必要时可拨打官方的心理援助热线,得到专业的帮助,共度难关。坚信冬天过后,春天不会远了!


  撰稿:刘焕军(沈阳市安宁医院六疗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编辑:冯  雪  陈泽明   审核:徐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