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因血压较前增高打来电话咨询,疫情期间,为什么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发现血压升高了呢?
第一,疫情期间大家都宅在家里,与外界的交流减少,很多人只能通过媒体获得疫情新闻,容易让患者感到紧张和焦虑,甚至会失眠,情绪容易波动,导致血压波动;第二,疫情适逢春节过后,大家都准备了很多食物,其中很多食物含油脂、盐量高,过多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第三,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作息规律被打乱,人们外出明显减少,直接导致活动量明显下降,也会导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增高。
作为高血压患者此时更应加强自我管理,定期监测血压,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疫情期间,患者仍应按时,规律服药,持续给药才能保持血压稳定,千万不要血压不高就不吃,等到血压增高才吃药;也不要觉得虽然血压高,但自己没感觉没症状就不当回事,一旦停药,血压会更难控制。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可能没有症状,但高血压对心、脑、肾的损害是持续的,不要等到脑梗、心梗、脑出血、肾衰等这些严重并发症出现了才引起重视。
那么,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1.避免情绪波动。情绪波动大是导致冠心病、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长时间宅在家里,从各个渠道接收到关于疫情的负面信息,难免被焦虑的情绪控制。这时,高血压患者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避免谈及易激动的话题和进行导致情绪激动的活动。强制自己从杂乱的新闻中抽离出来,尽量只关注官媒发布的有效信息,专注于可以让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等,保持愉快的心情,远离焦虑,才有助于血压的平稳。
2.作息要规律。长时间宅在家里,看电视、看手机、熬夜,很容易出现身体疲劳,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病患者血压、血糖出现波动,引起意外事件。所以高血压患者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是避免血压增高的重要因素;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机能,可以在家多活动,有助于降低血压。
3.饮食要节制。饮食过量,高盐、高脂、高糖饮食、过度饮酒吸烟,都容易诱发血压增高,增加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所以要避免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g以内;增加全谷类、薯类食物摄入,多摄入蔬菜及水果,平衡膳食。
4.注意防寒保暖。虽然春天已经来临,但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气候对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影响仍然极大,极易诱发恶性的心脑血管事件。所以在开窗透风或室外活动时应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物。
5.按时规律服药。高血压患者平稳降压,按时按量规律服药是最重要的。大部分的冠心病高血压患者都需要长期规律服药。千万不能大意。患者必须遵照医师指导,定时定量服药,才能降低发病的风险。
6.进行自我血压监测,注意使用合格的血压计并应用规范的方式进行血压测量。
正常情况下,患者血压轻度波动不需要特别担心,通过调整药物可以缓解。在特殊时期,如果不方便去医院的话,可暂时选择电话、微信或线上问诊等方式与医生沟通,进行血压管理。但有些情况有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1.紧急情况:如果血压突然剧烈波动,自己调节不了或合并其它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2.缓解无效: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服药以后,血压都会恢复正常,但是也有一部人患者服用药物后没有缓解,这时候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疫情期间,虽然大家都想尽可能少去或不去医院,但如出现必须立即就医的急症、危重症,仍应以病情为重,就医前做好防护,及时诊治,避免延误病情。
目前,我国防治高血压的任务依然十分严峻,高血压的诊断率、治疗率和达标率均不尽人意。为此,我国成立了高血压达标中心,针对我国高血压患病的特点制定一系列科学的诊治及管理方案。沈医二院作为国家首批高血压达标中心,也是辽宁省唯一一家高血压达标中心,有专门的高血压诊室和病房,并形成了系统的随访机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诊治及长期科学的指导。
[专家简介]
高勇,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三科主任。从医28年,对于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重症高血压,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有独特见解。
(编辑:冯 雪 朱天乐,审核:徐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