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班有哪几种?
答:延长劳动时间加班、休息日加班、法定节假日加班。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2、加班费如何计算?
答:延长劳动时间加班费:1.5倍小时工资×加班小时;
休息日加班费:2倍小时工资×加班小时;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3倍小时工资×加班小时;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21.75 ÷ 8小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3、劳动者拒绝加班安排,用人单位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答: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必须与工会或劳动者协商。
除外特殊情形: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
4、加班费的举证责任?
答:主张加班费的劳动者有责任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提供证据,或者证明相关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
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而不提供有关证据的,可以推定劳动者加班事实存在。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二条。
5、劳动者自愿签订的放弃加班费协议是否有效?
答:无效。
因为约定放弃加班费的协议免除了用人单位的法定责任、排除了劳动者权利,应认定无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五条。
6、用人单位能否在医疗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答:不能。
医疗期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合同,需承担经济赔偿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7、哪些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答:(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8、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履行哪些义务?
答: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
9、用人单位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