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型犯罪?如遇新型犯罪,该怎么办?新型犯罪中心是做什么的?……
8月16日,沈阳发布客户端、沈报全媒与市政务公开办联办的《民生连线》栏目,邀请沈阳市公安局有关人士做客沈阳日报社5G直播间,就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现场回答读者和网友提出的问题。
主播:李禹墨
【本期嘉宾】
沈阳市公安局新型犯罪研究中心负责人 李嘉宁
沈阳市公安局新型犯罪研究中心民警 郑涛直
【连线实录】
问:我是学生家长,最近收到快递里有培训班发的一封信,信上有红头文件和公章,看着很正规,信里说可以返还培训费,但要下载软件并加入微信群。孩子以前确实报过这个培训班,其他家长很多也收到一样的快递,这种会不会是骗局呢?我应该怎么办?
答:您遭遇的这种情形,疑似是电信网络诈骗的一种新型的手段。这种骗局一般有三步:第一步是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了解到市民的一些个人信息,之后通过这种信息发送快递或文件,里面表明一些退费内容,而且做得很逼真;第二步,他们会利用市民急切回款的心理贩卖焦虑,提出很多理由,比如保证金、备用金或者是验证金等等理由;第三步,市民一旦落入圈套中,将钱财打入指定账户中就会遭遇电信诈骗。
如果遇到此类情况,首先要跟培训机构电话或面对面核实,然后跟子女核实。情况核实之后,确定是真是假,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沈阳警方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电信网络诈骗,做到陌生链接不点击,陌生电话不轻信,转账汇款多核实。做到这些,就能大大避免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问:接到市民遭遇的电信诈骗的报警电话后,警方如何处理?市民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公安机关接到信息后,会指派属地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上门劝阻。
市民需要配合上门民警的工作,及时切断与电信诈骗分子的联系,提供相应的银行卡的信息和网址信息等。
问:如遭到新型违法犯罪,如何避免受到损失?
答:遭到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时,可通过拨打“110”报警服务电话或“96110”反诈专线与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取得联系,同时也可以就近到属地派出所寻求帮助。
问:以前手机里接到过96110电话,说我可能遇到电信诈骗了,警告我小心,这个不会是骗人的吧?
答:不是骗人的。96110是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专门用于对市民的预警劝阻和防范宣传等工作。您接到电话说明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或者属于易受骗高危人群,需要注意防范。
问:怎样识别诈骗电话,特别是国(境)外打来的诈骗电话?
答:目前手机会智能显示来电号码归属地,境外来电通常显示00开头或+号开头,如果您从来没有境外朋友或者境外业务往来,但凡境外来电基本都可能是涉诈电话了,广大市民可以据此鉴别是否接到了诈骗电话。另一方面,诈骗电话都有统一的开场白,如:我是某某商城的客服人员,您的快递因为物流问题损坏,现商家将予以三倍赔偿;我是某某公安局“专案组”“刑侦队”某警官,您因为洗钱犯罪已被列为网上逃犯。真正了解了诈骗分子的话术手段,可以轻易地识别是否接到了诈骗电话。
问:遇到电信诈骗后报警,钱还能追回吗?
答:只要在被诈骗后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如实正确地向公安机关提供诈骗分子洗钱使用的账号,资金是有可能被追回的。反诈人民战争开展以来,全市已返还被骗资金1576万元。诈骗分子通常手中会掌握多个手机,几十甚至上百个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账号,洗钱团伙洗钱的速度是很快的,通常几分钟就能转账几十甚至上百手。目前诈骗分子洗钱渠道呈现多样化趋势,已不是简单的转账汇款,诈骗分子利用跑分平台、非法虚拟币交易、网络赌场、地下钱庄等多种形式进行洗钱,给公安机关追查资金造成了一定困难。所以第一时间反应、及时报警,才有可能将损失的资金追回,通常报警的“黄金时间”仅有转账后的15分钟。
问:我被骗了2000元,已经过去半个月了,钱还能追回来吗?
答:目前,诈骗分子得手后,转移资金的速度非常快,留给被害人和公安机关的时间非常有限。从资金被转走开始计算,15分钟是一个黄金期,如果能快速打110报警,公安机关会通过系统平台进行快速止付冻结,有可能挽回一些损失。如果时间太久,可能性就会很小。
问:我是名学生,前不久我刷单被骗了200元,被骗金额少,有必要报警吗?
答:我们建议报警,只要被骗,不论金额多少都应该报警。被骗金额不足3000元的,会立为治安案件;超过3000元的,会立为刑事案件。被骗群众应该将被骗的经过和诈骗分子相关信息提供给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对作案用的银行卡、手机卡、网站进行封堵,防止诈骗分子继续诈骗其他人。
问:现在电信网络诈骗这么多,应该如何做好防范?
答:各种骗术层出不穷,人们都在感叹骗子的高明,其实骗子也是普通人。你以为自己被骗是大意,其实骗子手中的“剧本”早就预判了你的行为,这就是利用人类心理上的众多漏洞将你拿捏住。首先,大家应该树立一个观念,就是不要认为这件事离自己很远,诈骗随时可能会发生。其次,要主动学习防骗知识,现在各种新媒体都有防骗的小视频和文章,经常学习一下,了解新型的骗术。再次,要在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这是保护我们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什么是新型犯罪?
①新型犯罪是相对于传统犯罪提出的概念,新型犯罪主要是新业态、新平台、新方式、新手法和新手段产生的犯罪行为。目前,电信诈骗是新型犯罪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非接触犯罪的一种,也是公安机关重点打击的犯罪行为。
②趋势和类型:当前,新型违法犯罪已经呈现职业化、专业化、产业化特点,成为主流犯罪和治理难题,特别是犯罪分子诈骗手段不断花样翻新,给防范打击工作提出严峻挑战。从作案手法来看,刷单返利类,虚假购物、服务类和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三种电诈手段占比最高,合计占比达到发案总量的近70%。
新型犯罪研究中心是做什么的?
沈阳市公安局新型犯罪研究中心于今年年初正式揭牌成立,是全省首家新型犯罪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主的非接触性新型违法犯罪的预警劝阻、技术反制、全链打击、宣传防范、分析研判和督导考核等工作。同时,实现了权限最高进驻、数据最大汇集、手段最优集成,成功破获了“7·06”“1·03”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对遍及全国的犯罪团伙开展集群打击。同时,市区两级新型犯罪研究中心主要负责协同公安机关相关警种部门,主要针对利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平台、新业态、新领域出现的盗窃、诈骗、敲诈、侵公、传销、赌博、色情等各类“非接触式”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全链条打击整治工作。
在新型违法犯罪打击治理工作中,新型犯罪研究中心主要划分为预警劝阻、侦查打击和宣传防范三大板块:
①在预警劝阻方面,依托《预警劝阻工作机制》,在每日预警数据中圈定出精准预警推送,属地分局开展上门劝阻,将预警数据分级分类管理,为属地部门精准劝阻提供有力支撑。
②在侦查打击方面,通过信息手段,每日滚动筛查涉诈犯罪嫌疑人,将人员信息直接推送属地分局实施抓捕,实现由“被动应对”向“主动进攻”的侦查模式转变。
③在宣传防范方面,坚持防范为先的工作思路,整合全社会各方资源,不断提升反诈宣传的“精度、广度、深度、温度”,开展了“守护钱袋子”“走进CBA”“五进”等宣传活动,推动建立了全市“高校反诈联盟”,构建立体化、全时空、无死角的反诈宣传网络。
按照省公安厅“警企联动、部省协同、警种捆绑、合成作战”的建设思路和功能定位,沈阳市公安局新型犯罪研究中心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聚焦实战、特色鲜明的功能优势:
①在机制手段聚合方面,为有效保护群众“钱袋子”,实现“事前阻断,止于未发”的目标,沈阳警方与银行建立了保护性止付工作机制,通过预警数据筛查,及时将潜在受害人信息推送至银行,落实48小时保护性止付措施。
②在专业技术融合方面,锚定技术反制能力的创新突破,对涉案手机号、网络账号、域名地址等涉案信息,做到快速发现、快速研判、快速处置。
③在挽回群众损失方面,紧紧围绕“民生实事”中“挽回群众财产损失”的工作目标,通过技术升级、机制贯通和警力投入,全力强化被骗资金返还工作。
【重点关注】
沈阳特色的打击治理电诈犯罪新模式
沈阳市公安局通过深度践行“四专两合力”理念,形成了具有沈阳特色的打击治理电诈犯罪新模式。
①搭建反诈“六张防护专网”。通过前末端双向发力,落实六方面防护措施,牢牢管控网络流、通信流、资金流,止付冻结、预警劝阻、技术反制同步发力,让诈骗分子徒劳无功。
②做强专案攻坚,实施挂牌督办。对大额电诈案件实施挂牌督办,倒逼压实主体责任,同步打击电诈犯罪“跑分洗钱、推广引流、服务器架设、黑灰产业”窝点团伙,实现“全链条、多环节”打击。今年以来,全市重大案件同比下降62.5%。
③强化智能研判支撑打击。依托信息化手段,智能分析“信息流、网络流、资金流、人员流”情况,自动串并全国关联案件,对涉案团伙、人员开展精准打击。
【第一发布】
民警及时出手保住80万元
7月10日上午10时许,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接市公安局指令: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东街7-19号某银行有疑似被骗人员,欲通过柜面大额转款。
皇姑分局接到指令后,在“三清”机制引领下,指挥中心立即向北塔派出所下达处警指令。民警到达现场后,与该银行工作人员及时制止当事人李某某想要转款的行为,并将当事人李某某带回北塔派出所。
经了解,李某某近期通过社交软件认识一名网友,通过沟通交流两人产生暧昧关系,对方称在国外做生意因资金周转缺少一些资金,希望李某某先垫付,待资金周转顺畅后,将钱还给李明珠。李明珠相信对方,并于7月10日上午欲到银行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款80万元。
民警向李某某讲明了利害关系,李某某已经意识到自己被骗,表示不会再与对方联系,并表示不会向对方转款,现已经将对方微信拉黑。
李某某离开派出所后,皇姑分局新研中心已联系李某某属地派出所(陵东派出所)社区民警对此事持续跟踪,防止李某某再次被骗。
【数据“说话”】
今年以来,通过不断加大信息研判、线索核查和协同作战工作力度,在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的共同努力下,沈阳市破获电诈案件和打处人数同比同比“双上升”,全市重大案件同比下降62.5%;预警劝阻服务突破418万人次,避免群众财产损失1.13亿元;建立潜在被害人保护性止付机制,已开展19.5万人次,预警后被骗率环比下降42.7%;全力推进被骗资金追缴工作,已追回涉案资金4100余万元,达到2022年追赃总额的5.1倍。
【相关链接】
反诈宣传亮点频出
沈阳市公安局结合发案趋势和受害群体变化,有针对性调整宣传重点——
●推动在沈42所高校建立“沈阳高校反诈联盟”,构建“网上、网下、社区、企业、高校、社会面”的立体化宣传矩阵;
●结合沈阳市基层治理突出问题整治专项工作开展“守住钱袋子”反诈防骗专项行动,形成严密宣防体系;
●聘请沈阳知名演员、体育明星等社会知名人士作为沈阳市反诈防骗宣传大使,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
沈报全媒体记者:李欣 徐佳婷
摄影:张文魁
视频:徐小凌 钟俊东
主播:李禹墨
编辑:时海波
校对:于凌涛
责任编辑:肖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