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强降雨、大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时有发生,地质灾害进入高发期。暴雨天出行应该注意什么?雷雨天如何做好预防?山洪到来如何自救?……
7月26日,沈阳发布客户端、沈报全媒与市政务公开办联办的《民生连线》栏目,邀请沈阳市应急管理局、沈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有关人士做客沈阳日报社5G直播间,就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现场回答读者和网友提出的问题。
主播:李千惠
【本期嘉宾】
沈阳市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处工作人员 刘志超
沈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全媒体中心主任 高超
【连线实录】
问:开车过程中,如果突降暴雨,是应该继续向前开,还是应该在路边停车等雨停再继续行驶?
答:司机朋友们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特别是遇到极端天气,要尽量减少室外出行,如在出行中突降暴雨,要及时关注路面积水情况,遇有警戒标识或发现前方车辆涉水较深时要提前绕行或就近选择安全区域停靠。
问:人被困积水中的车里,想逃生,打不开车门怎么办?
答:如果发现积水较深,车门打不开,可以提前将车座后移,腾出空间,在车内寻找尖锐物体击碎车窗玻璃四角,或者提前打开天窗进行安全逃生,平时我们也可以在车里常备安全锤等自救装备,以备不时之需。
问:车在积水中行驶,水已淹过底盘,突然熄火。可以再打火起动吗?
答:如果汽车被水淹了导致发动机熄火,那千万不要二次启动发动机,这样会导致发动机报废。
问:为何雨不大,也会内涝?
答:洪涝灾害不仅与降水量有关,还受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程度、河道消纳能力、排水设施承载力等多方面影响。城市内涝主要与这些因素有关:
①短时雨量较大,排水系统不发达,雨水无法及时排出。
②排水口堵塞。大范围降水后,落叶或垃圾被水流带到排水口造成堵塞,影响雨水正常排出,雨水积攒,造成内涝。
③地面硬化。城市地表硬底面积大,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容易造成内涝。
④河湖面积变小等。
问:如果遇到有人溺水,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如何正确施救?
答:当发现有人溺水时,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19.讲清现场地点及现场情况,让专业人员到场施救。当情况紧急,溺水者离岸边较近时,我们可将树枝、绳索等器材抛给溺水者,将其拖至岸边,这是最安全高效的救援方式。
如果溺水者距离岸边有一定距离时,可以先将岸边的救生圈、救生衣或者身边的漂浮物扔给溺水者,保证溺水者在水中的安全。如果自身已穿戴水域救援防护设备,并且具有丰富的救援经验,可选择从后方或者侧后方接近溺水者,采取侧游或者仰泳的方式将溺水者拖运至岸边。需要注意的是,当以上条件都无法满足时,一定不能盲目下水施救,否则自身也会陷入危险之中。如果溺水者被救到岸边时已失去呼吸和心跳,一定要第一时间让懂得急救的人员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并联系120到场。
问:如果自己不小心落水,该怎么自保?
答:在外游玩不小心落水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如果周边有漂浮物,可以抓住漂浮物,借助它的浮力在水中等待救援;如果没有漂浮物,要全身放松,保持头顶向后,口鼻向上,将口鼻露出水面,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切记胡乱地挣扎只会导致我们呛水甚至沉入水中。
当会游泳的人发生抽筋时,应将抽筋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持续用力,直至疼痛感消失。当抽筋停止后立即靠岸保证自身安全。
总的来说,在水中遇到突发状况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冷静,用冷静的头脑加上自保的方法去解决突发状况,保证自身安全。
暴雨来临时市民应做好哪些防范?
①暴雨来临,要提前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家中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
②暴雨时不要在涉水较深道路行走,在积水中不易辨别情况,当窨井的井盖子丢失或应急打开排水时,一旦贸然踏入,会伤及人身安全。
③要注意街上电力设施,如有电线滑落,即刻远离、绕行,避免发生触电伤害。
④发生雷雨大风时,要远离高大树木、老旧建筑物、工地围墙、广告牌等不牢靠的高大物体,不要在公园开阔广场使用手机和无线设备。
⑤雷电发生时,不宜敞开门窗、使用淋浴冲凉和触摸金属管道;不宜靠近建筑物的外墙和电气设备以及打电话、上网,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切断电源。
⑥雨天外出,建议市民采用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⑦遇到危险时,请第一时间拨打110、119求救。
★建议广大市民: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防汛指令,同时,暴雨来临前,沈阳发布、986应急广播、今日头条、沈阳应急公众号等新媒体,以及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线上线下多维度、全方位、密集开展雨前宣传和提示预警,大家要合理安排出行,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暴雨中出行步行需要注意什么?
①避开漩涡。不要贸然涉水前行,警惕井盖、下水道等,避开路面涡旋区域。
②重心后置。独自前行时,应双臂前伸,重心后置在后脚上,用脚尖左右扫动探路,确认前方是平地,试探前行。
③结伴同行。多人同行时,可一人在前探路,另一人双手抓紧前者裤腰部位,前脚虚、后脚实地跟着前进。
④远离电力设备。避开落地广告牌、变压器、电线杆等电力设备,涉水途中如果感到脚下发麻,应立即止步并后退。
开车过程中遇到暴雨天气应注意哪些事项?
①不要把车辆停在大树、广告牌、电线杆、变压器旁,避免雷雨大风天气对车辆造成伤害和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②如需要雨天驾车出行,请及时了解路况,注意下穿式桥涵、易积水点位等警戒标识,提前绕开积水路段。
③暴雨中开车应打开雨雾灯,减速慢行。
④若已行驶在积水路段,请打开车窗,听从交警、市政、排水等部门的指挥疏导,切不可强行通过;发现路面已有汇集大量积水的征兆,应立刻打开车门电子中控锁车锁,作好随时下车的准备。
⑤如判断车辆无法继续行驶,要立即靠边停车,若车辆在积水中熄火,要迅速判断形势,及时撤离积水区域。
⑥当道路积水导致交通拥堵时,请让出应急救援车道,主动避让抢险救援车辆。
⑦车内常备安全锤、拖车绳、割绳刀的工具,以备应急所需。
被洪水围困时应该如何求救?
山丘环境下,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如果在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砖混结构的住宅楼时突遭洪水,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
如遭遇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岸边、干坎或木结构的住房里,情况危急时:
①有通信条件的,可利用通信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
②无通信条件时,可制造烟火、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求得尽早解救。
③积极采取自救措施,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
【第一发布】
今年“七下八上”沈阳降雨预计偏多2~4成
从统计数据和预测来看,沈阳目前及近期降雨量是较历年偏多的。
据沈阳市气象部门统计,1月1日至7月25日,沈阳市累计降水量393.4毫米,为历年同期(318.7毫米)的1.2倍;6月1日至7月25日,累计降水量305.2毫米,为历年同期(208.7毫米)的1.5倍;7月1日至7月25日,累计降水量242.2毫米,为历年同期(124毫米)的2.0倍。
7月下旬到8月上旬,这是沈阳一年中降水最为集中的时段,同时也是防汛最关键的时期。
据省市气象部门预测,“七下八上”(7月20日至8月10日)防汛关键期,沈阳市降雨可能偏多2~4成。影响辽宁省的台风为1~2个,可能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
【重点关注】
盛夏溺水高发期防溺知识要牢记!
盛夏酷暑,假期来临,很多人都喜欢前往水边玩耍,亲近大自然。但在这欢乐的时光里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在不经意间就容易发生溺亡事故。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有5.7万人死于溺水,6至8月份更是事故的高发期。
1.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①不小心从池边、岸边或者桥上落入水中。这种多发于在水边玩耍,由于水池边、岸边坡度过于陡峭并且湿滑,很容易掉入水中;或者在桥上玩耍打闹时,从桥上翻出,落入水中,从而发生溺水事故。
②在水中滑倒,无法站立。这种往往是在浅水区,由于水底较滑,落水后惊慌失措,无法有效的站立。
③突然呛水不会调整呼吸。在饭后、身体疲劳、酒后等入水游泳或者突然落水时,很容易发生呛水现象,不会调整呼吸,导致连续的呛水,很容易造成呼吸的停止。
④高估自身能力。会游泳但是游泳技术不佳,还有就是过于高估自己的体能和技术的人,在游泳过程中,身体疲劳后遇到像抽筋、呛水等突发状况后,无法及时进行调整,手忙脚乱,最后造成溺水事故。
2.容易发生溺水的地方有哪些?
①河道:这也是最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地方。河道的水流看似平缓,让人感觉水并不深,但河道常常经历过挖沙,深度会突然加大,不经意间就会沉入水中。同时,在上游水库放水或者暴雨的情况下,水位和水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就会对在河边玩耍的人造成危险,被湍急的水流卷入河流中,并在出现微笑流、皱眉流及沸腾线等情况,人员很难脱困。
②水库:水库周边一般人员稀少,发生突发状况很难被其他人发现,并且水库的水面看似平静,但在水面下面情况却很复杂,野浴人员很容易出现危险。
③公园中的池塘:这种地方一般人员较多,护栏较低,水面和岸边落差较高,在人员拥挤推搡或者玩闹之间就很容易落水,不会水或者水性不好的人就容易发生溺水。
所以,大家在外游玩时,对于像河道、水库等天然水源一定要保持安全距离,在公园池塘边一定要做好自身的安全保护,防止落水发生事故。
3.怎样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事故发生?
未成年人,特别是在校中小学生及幼儿,最易发生溺水事故。当前,正值学校放暑假,这一问题尤显突出。全社会特别是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溺水安全教育,牢记“六不”:即不私自下河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人的陪伴下或者老师带领情况下下河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私自下水施救。
【相关新闻】
防汛关键期沈阳这样应战!
针对“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沈阳市从指挥、责任、预案、督查、救援、物资等多方面发力,持续高效推进防汛各项工作,确保安全、平稳度汛。
①完善和建强防汛指挥体系,织密织牢防汛责任体系。汛前,沈阳市完成市级防汛指挥体系调整,同步指导完成县(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防汛指挥机构领导成员调整工作,明确乡级、村级防汛指挥机构具体职责;组织落实市、县、乡、村四级防汛责任人和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包户责任人。
②完善预案体系,细化防汛工作体系。沈阳市组织确定暴雨预警和暴雨预警信号标准,制定暴雨预警与防汛应急响应联动方案;完成市级防汛抗旱、城市防汛、城市防洪、年度防御洪水等预案方案修订;各级各类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全部完成备案;气象、水文、水务、应急等部门的信息全面互通互联。同时,进一步细化指挥调度、监测预警、抢险救援等18个职能组任务分工,重新梳理城乡危房、下穿式桥涵等40类基础信息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③在重要点位、重点部位的备汛度汛防御方面,沈阳市对重点河流险工险段实行“一险一档”式管理,五级(含)以上堤防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等薄弱环节全部编制抢险方案;城区易积水点位逐一落实“三警一队一长一组”布控方案。针对漫水桥、穿堤道口、下穿桥、隧道、在建深基坑等防汛重要点位、重点部位,已全部落实防汛责任和防御措施。
④全市已组织落实水工程、路桥、电力、排水等专业应急队伍678支、25843人;开展防汛应急演练177场次,参演人数6200余人次;举办业务培训、技能培训等17个班次,参加培训人员9300余人次;在加大市、县两级物资设备储备力度的同时,还建立社会应急物资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数据库,进一步强化抢险救灾物资设备社会储备能力。
⑤沈阳市将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坚持外洪、内涝防范并重,坚持强弱项、补短板,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隐患排查、应急值守等工作。在隐患排查方面,沈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立的10个督查组,以及各部门成立的基层服务组、水旱灾害防御专家组、城市防水排涝专家组,已组织开展多轮次汛隐患排查,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已全部整改,下一步还将开展隐患整治“回头看”。
沈报全媒体记者:李欣 徐佳婷
摄影:张文魁
视频:钟俊东 石峰源
主播:李千惠
编辑:时海波
校对:于凌涛
责任编辑:肖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