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及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沈阳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市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推进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贡献力量。
二、重点任务及分工
(一)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采取举办培训班、学习班、读书会、报告会、讲坛讲座等多种形式,推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以振兴发展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发挥好市委宣讲团、全市四级理论宣讲体系、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作用,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
2.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在全市城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系列宣传教育,持续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3.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将国情、省情、市情同形势政策教育结合起来,纳入市委党校、市属高校教育课程。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统筹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网络宣传、对外宣传,用好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文博场馆,引导人们在伟大斗争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4.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大力弘扬辽沈大地孕育的“雷锋精神”“东北抗联精神”“鲁艺精神”“红医精神”“新时代辽宁精神”。组织好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
5.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做好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历史、中国共产党沈阳历史等研究工作,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在沈阳(1921—2021)》(青少年读本)。发挥“名家讲坛”“先导讲坛”“辽海•沈阳讲坛”“沈阳党史”“沈阳地方志网”的宣传普及作用。开展“重走抗联路”“党的知识进校园”教育活动。
6.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清文化、民国文化、抗战文化、工业文化等沈阳地域文化资源,开展专题研究宣传。开展“百万市民走进博物馆”“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活动,使广大市民和中小学生了解沈阳历史,培育家国情怀。推进传统戏曲、书法、体育进校园。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网上传播载体和平台。持续举办中国旗袍文化节等有沈阳传统元素和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
7.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增进广大同胞心灵契合、互信认同,自觉同一切危害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现象作斗争。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品牌。利用重大纪念活动、民族传统节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公益宣传。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8.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每年“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期间,通过言论、理论文章、公益宣传片,深入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国防教育宣讲全民普及”活动,打造“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院校—社区乡村”宣讲体系,编辑出版中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系列读本,推进国防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基地。在市直机关中开展周边安全形势和风险防控能力提升系列讲堂,组织开展军营“一日兵”体验活动。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保障军人军属权益。
(二)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9.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支持编写沈阳地方历史文化读本,开展“知沈阳、爱家乡”教育。建设市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校和基地,鼓励师生参与爱国主义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演出。
10.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改进专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建设一批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堂,培育遴选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加强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优秀教师、优秀课堂、优秀团队评比活动。
11.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和出版物。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沈阳振兴为主题,加强对文艺作品创作的引导规划,组织创作一批主旋律文艺作品。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动为主题,加大爱国主义文艺作品创作支持力度。加强爱国主义题材出版物的规划、论证、指导,推出系列图书和数字化出版项目。结合沈阳市全民读书季活动和“阅读沈阳•书香盛京”工程,开展爱国主义主题阅读。
12.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班队会以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中,强化校训校歌校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组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升国旗、唱国歌”“开学第一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十八岁成人仪式”以及“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校园文化活动。创建一批共青团志愿服务基地,持续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
13.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推动“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常态化。用好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丰富学习教育载体和内容。发挥高校院所人才资源优势,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服务乡村振兴和科技特派员、教育扶贫等智力支持计划,将爱国奋斗融入工作实践。
14.激发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在新社会阶层人士中开展“凝聚新力量•筑梦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在民营经济人士中实施“2345”领航工程,宣传党中央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在全市宗教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动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活动场所。在港澳台和留学人员中开展“看沈阳、爱沈阳、做贡献”“讲好沈阳侨界故事”系列活动。
(三)拓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
15.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整合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资源,制作主题宣传片,编制参观路线目录,建立教育基地网络平台,打造教育网络体系,实现线上线下参观。建设1至2家省级国防教育主题公园。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提质改造为契机,推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改陈布展、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扩建、北大营抗战遗址维修保护和17处烈士纪念设施修缮管理维护工作。
16.加强国旗、国徽、国歌教育。充分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各级广播电视台每天定时在主频率、主频道播放国歌。国庆期间,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大型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组织升国旗仪式并悬挂国旗。鼓励并规范居民家庭在家门前适当位置悬挂国旗。
17.深化文明礼仪实践。在“12•4”国家宪法日、“七一”党的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宪法宣誓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把爱国主义要求体现在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中,作为开展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评比重要衡量标准。引导公民在外事活动、境外旅游、求学、经商中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
18.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全市开展“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系列活动。党政机关开展廉洁家风促党风政风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创建,评选“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开展“家文化”题材文艺创作活动。在全社会培养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19.组织开展重大纪念活动。国庆节期间广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主题活动。充分运用“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等时间节点广泛组织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期间,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统筹策划好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接和安葬仪式。持续开展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文艺演出、读书征文、歌咏比赛等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
20.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踏春、皇寺庙会、盛京龙舟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结合元旦、“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和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组织报告会、表彰会、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各具特色、富有价值内涵的庆祝活动。
21.依托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开展教育。加强老旧厂房、老街区、名人故居等历史遗迹挖掘、保护和合理利用,延续沈阳历史文脉和文化记忆。依托沈阳世博园、棋盘山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和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中国工业博物馆等场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保护工程,推进沈阳植物园、棋盘山风景区等公园景点升级建设。整合全市区域红色展馆和优势资源,扩大“沈阳抗战联线”的规模。
22.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开展沈阳抗战文化之旅活动。设立沈阳抗战文化研究基地,做好中国抗战第一篇宣言和中国抗战起点的史料挖掘、研究、宣传工作,举办“沈阳抗战文化”论坛,推动沈阳抗战文化国际交流。推进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建设行动,加强对讲解员、导游等从业人员的管理培训,加强对解说词、旅游项目等的规范。
(四)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
23.用好报刊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全市各级各类媒体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之中,贯穿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各领域新闻报道之中,贯穿科教、娱乐、体育、广告等各类节目之中。充分利用社会宣传阵地,制作刊播爱国主义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在街头户外张贴悬挂展示标语口号、宣传挂图。
24.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每年开展2至4次“最美沈阳人”命名表彰活动。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感动沈阳人物、新时代好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开展“两优一先”、五四青年奖章、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等先进典型宣传。深入开展“跟着郭明义学雷锋”“春暖沈阳”等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爱心奉献活动。发挥学雷锋学郭明义活动示范点(标兵)的教育阵地和示范引领作用。建好用好沈阳雷锋文化陈列馆,打造“走好新时代的雷锋路”红色旅游线路。
25.加强爱国主义网络传播。打造“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数字化网上展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展播平台。制作推介适合网络传播的爱国主义教育音视频、网络文章、游戏动漫、微电影等文艺产品。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加强全市互联网企业管理,强化网络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发挥网评员和正能量网络大V的正面引导作用,坚决打击网上有害信息传播,汇聚网上正能量。
26.加强对外宣传。充分利用举办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重大展会活动,开展主场外宣,做好中华文化、沈阳特色文化宣传推广。加大“请进来”力度,邀请境外文化团体、新闻媒体来沈开展文化交流和采风采访等活动,展示沈阳良好形象。加强与德国、日本、韩国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开展最受欢迎的沈阳城市名片评选活动,大力宣传推介一批沈阳工业品牌、农业品牌、商业品牌、文旅品牌,打造系列“名片”,全面提升沈阳知名度、美誉度。深度运营好脸书、推特沈阳账号,开通英文版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7.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相关法规和政策制度,严格执法司法、推进依法治理,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对不尊重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与标志,对侵害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行为,对破坏污损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设施,对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等,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开曝光反面典型。持续开展“清源”“固边”“净网”“护苗”“秋风”专项行动,从严整治网上网下涉“政”、涉“黄”、涉“非”以及妨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错误思想、非法有害信息和侵权盗版出版物。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承担主体责任,把爱国主义教育摆上重要日程,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与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推进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统筹推进。
(二)建立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建立爱国主义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指导和沟通协调。统筹安排现有各类财政资金,支持爱国主义教育重点项目。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制度,发挥指引、约束和规范作用。
(三)注重实际效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创建之中,项目化落实、工程化实施、结合中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务实节俭开展教育、组织活动,杜绝铺张浪费,不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