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直以来,沈阳教育系统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为新时代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沈阳教育系统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热潮,市教育局(市委教科工委)党组第一时间开展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内涵,各学校纷纷开展学习贯彻活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01打造育人铸魂的思政“金课”
东北大学党委书记 熊晓梅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思政课教师的地位作用,明确提出了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东北大学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基础工程,积极打造育人铸魂的思政“金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东北大学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要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马院牵头实施、相关部门支持配合、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汇聚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要全面落实思政课建设重点任务,围绕学科、队伍、保障等关键环节破题发力、精准落实,让思政课真正挺起腰杆、充满魅力、活力四射。
要始终如一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东北大学将以“六个要”统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推进“专业素养、职业素养、政治素养、人格素养”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构建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和评价体系,不断加强人才政策保障和资源供给,让思政课教师真正在校园“火起来”。要不遗余力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东北大学将紧紧对标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全面构筑“问题引入、目标导向、经典品读、学理优先、课程育人”的教学模式,杜绝假课、水课,打造真课、金课,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要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衔接,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02不断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辽宁大学党委书记 周浩波
辽宁大学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在工作格局、课程改革、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下一步,辽宁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
推动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强化思想性与理论性并重,坚持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通过学院集体辅导、教研部集体备课、跨校集体备课等形式,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着眼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总结和完善学校现有的“学生团队参讲式教学法”“菜单式教学法”等优秀思政课教学法。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和谐统一,推动思政课“小课堂”连接社会“大课堂”,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对标“六要”标准,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培养思政课教师,对标“六要”标准,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做好思政课教师培训。落实思政课教师职称评聘“三单”政策,健全思政课评价考核机制,激励教师潜心向教。实施全方位思政,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坚持底线约束,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强化组织保障,合力办好思政课。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中优先保障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完成辽宁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任务。
03发挥思政课关键作用
沈阳大学党委书记 苏文捷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和载体,更是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直接影响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关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要求。
学校办好思政课,学校党委是关键。学校党委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始终站在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的战略高度,把思政课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靠前指挥、抓好关键、强化责任。学校党委还要进一步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契合,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三全育人”的良好氛围。
教师上好思政课,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是关键。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要”的具体要求,学校将根据这些要求,采取切实有效办法,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引进力度、业务能力提升,创新机制体制等方式,不断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使思政课教师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学生学好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是关键。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学校将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实际,积极推动思政课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通过组织教师精心备课、丰富教学内容、加强课堂互动环节设计,不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思政课变得更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课程。
下一步,学校党委将以紧抓思政课建设的“先手棋”带活人才培养的“一盘棋”,坚持办好、教好、学好思政课,不断发挥思政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04全面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
东北育才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高琛
作为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学校,东北育才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具有本土情怀、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坚持将思想政治课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和重要载体。优化德育课程体系,开足开齐各类思想政治课,突出课程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开设“育才公开课”“育才名师堂”等选修课和讲座,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位置,切实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实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搭建多种形式的教育平台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充分挖掘和利用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的红色教育资源,发挥郭明义爱心团队等品牌学生组织的引领作用,开展面向全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形式上,运用情境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强调活动背后的教育价值;在内容上,突出育才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教育相衔接的优势,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分层次、有重点的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筑牢学生的思想根基,引领学生坚定信念跟党走。
05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红色火种
沈阳市第120中学校长 刘刚
作为辽宁省首批示范性高中,120中学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形成了全员全科全人德育的“一体两翼”的教育模式,以高中政治课教学为主体,以中学生业余党课和多元化校本课程为两翼,全方位全过程的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目前,学校专兼职思政课教师数量达到50余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是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设升旗课程、班会课程、国学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让《习近平讲故事》走进早读课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目前,学校实现了新生入学上的第一堂课是中学生党课,读的第一本校本教材是《信仰·让青春闪光》,参观第一个教学场所是“红色驿站”。学校30年如一日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学生全年着绿军装,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根植红色基因,培育红色火种,传承英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教育的必修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120中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共和国70华诞之际,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守好教育阵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06让思政课成为学生成长的“关键一课”
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党委书记 李富全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校党委迅速组织学习,认真研究落实,提出创新性的“三全”措施,即要全面优化和统筹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全课程实施德育特别是新时代新思想的内容融通教学,全力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真正让思政课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一课”。
统筹优化,让思政合力聚起来。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后,学校迅速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在教职工中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中心,在学生中选拔学生骨干,成立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团,确保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常态化。
建强配齐,让思政队伍硬起来。学校规划利用3-5年时间,建成一支对党绝对忠诚、教书育人绝对用心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同时,着力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设立思政课改革创新校本课题,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选拔优秀的专业课教师、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到学生中进行专题讲座,选拔优秀教师兼职讲思政课。
全科渗透,让思政课堂活起来。为贯彻座谈会精神,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全科渗透”,所有课程(包括实训课程)全面推行每名教师每日首堂课课前3分钟,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宣讲。同时还将致力于建设全国同类学校规模最大、技能种类最全、互动性最好、德育氛围最强的德育综合实训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德育实训课。
07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和平一校校长 李晓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学校肩负着“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大使命。让小学的思想政治课“活”起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
学校以《沈阳市小学生品行培养手册》为着眼点,着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思政课上更新的、更适合小学生年龄与接受特点的“打开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针对小学生性情活泼,视觉上喜爱明朗、彩色的内容,学校按照《沈阳市小学生品行培养手册》的12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环境营造。校园每一层墙面、回廊处都设计着“爱党爱国”“勤奋好学”等主题宣传内容。真正做到细节处处有,育人润无声。
学校精心设计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请学生制定“自评”目标,积极进行“典型推进”——组织“礼仪示范队”“红色故事宣讲团”等团队,以生为范,以生带生,有效促进学生进步。
学校树立“互联网+”的教学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微视频的录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出来,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封葑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