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务公开 -> 工作动态
沈阳以大数据平台为载体推进开放式警示教育
震撼!反腐倡廉“气场”强大直击人心
时间:2020年01月17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0年01月17日

  一位基层干部,带着300万元到沈阳市纪委监委上缴,交待了自己的腐败问题;一位机关干部,主动退还用加油卡购买矿泉水的4元钱,并将一封认识深刻的检讨书送到市纪委监委。这一大一小两个案例,都是当事人在亲身领略了大数据威力之后,作出的抉择。

  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18年9月开始,他们尝试敞开大门,开展别开生面的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走进纪检监察机关,参观沈阳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目的是营造反腐倡廉的强大“气场”,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入脑走心。截至目前,参观者已达14680人。

  少些“悬丝诊脉”  多些“透视体检”

  开放式警示教育放大威慑带来震撼

  走进沈阳市纪委监委机关,参观沈阳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的党员干部,大多给出两个字的观后感:震撼!

  正风肃纪用活高科技,借力大数据开门警示教育,市纪委监委作出周密安排。组织专人专班到基层征求意见建议,连续开展多个层面座谈、调查、走访,深入分析违纪违法案件特点,有针对性地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治理体系。

  沈阳市大数据监督平台,得到沈阳乃至全国各地参观者高度关注。一位参观者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的警示教育总有“悬丝诊脉”感觉,而大数据就是一次“透视体检”。

  以大数据监督为载体的开放式警示教育之所以震撼人心,缘于其公开、透明、真实的开放理念,把暗箱打开,将一切公权力晒在阳光下,让公开成为震慑,把监督变成大数据监督、全社会监督、全过程监督、全方位监督。

  走近大数据监督平台,屏幕上跳跃的一组组数据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与每一项决策、项目、资金紧紧相连,让参观者有置身在“玻璃缸”里的切身感受。

  比如公示系统,记者采访时特意选较偏远的康平县张强镇,想看补贴发放情况,工作人员鼠标一点,所有信息立刻浮现眼前,总计6884项、68832条:如官宝村杨某辉,农村危房改造,补贴金额4.5万元;七家子村张某强,残疾人教育补贴,金额1000元……这样的信息,老百姓坐在家里就能查看。而重大项目、资金、物资等,也都是“秃头的虱子——明摆着”。再如分析比对系统,相关信息自动生成,沈阳市大数据监督平台2018年启用,但之前违规招投标照样被“拎”了出来,一家企业参与102次投标竟无一次中标,围标串标迹象十分明显。市城建局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发现问题,已对12家企业立案。这种警示教育让大家都能对上号,思想深处受到强烈触动,警示教育有了坚实的“把手”。

  少些“隔靴搔痒”  多些“刮骨疗毒”

  开放式警示教育重在发动群众力量参与

  以往教育往往重于说教,形式单一,有“隔靴搔痒”之感;而市纪委监委开展开放式警示教育,力争让受教育者身临其境,力求深入人心,直击人心,注重发动群众参与,汇聚正风反腐的磅礴力量。

  警示教育由点及面,既有大数据监督,又有《正风肃纪进行时》媒体专题专栏,还有PC端、手机端专门阵地,更有活跃在一线3428名正风肃纪监督员,立足基层,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上传到监督平台,力求把基层实际问题摸透,把反腐之雨下透,真正实现立体、交叉、全覆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后,沈阳市纪委监委警示教育全面跟进,围绕经济发展和整治“微腐败”等问题,先后集中推出一批警示教育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谁动“保命钱”,纪委就动谁!》,对“人情保、关系保、骗保、漏保“进行揭示,清退2018户,新增1546户。《村主任迷梦幻灭记》,和平区曹仲村李某某通过贿选许愿等方式当上村主任,村里两名正风肃纪监督员联合向上级监察机关反映此事,上级监察机关及时介入,李某某主动辞去村主任职务。曹仲村村民形象地说,这样的警示教育是“黑脸包公”,是“刮骨疗毒”。

  少些“头疼医脚”  多些“对症下药”

  开放式警示教育着眼有的放矢形成长效

  沈阳市警示教育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长效化。每项教育活动启动前,都要拿这样两把尺子量一量。一把尺子是“靶向性”警示教育,就是针对什么人、解决什么问题都要有的放矢,不能“一副药治百病”;另一把尺子是“点餐式”警示教育,就是针对受教育对象需求,给出详细“菜单”。

  今年,市纪委监委推出系列警示教育专题,每部警示片都具有很强的指向性,涉及不同战线、不同领域、不同层面,有案例、有剖析、有追问。体现“量身定做”,让身边人看身边事。3名违纪违法的公安战线人员,3名违纪违法的原乡镇党委书记等,分门别类制作成警示教育片,然后相对应地组织其所在单位和所属行业系统人员观看。这些违纪违法人员,过去就工作在大家身边,而今在监狱忏悔思过,有的满脸皱纹,有的满头白发,有的泪流满面,有的泣不成声……让曾经朝夕相处的领导和同事们看了心里发颤,警示效果非比寻常。

  持续深化正风肃纪监督和大数据监督,取得扎实成效。加快推进大数据监督平台扩容提质,建立全新监督体系。截至目前,大数据平台已累计采集数据56.9亿条,比对发现疑似问题16.6万个,涉嫌违纪问题线索3776件。

  同时,市纪委监委全力拓展开放式警示教育渠道,其中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警示教育展示馆,已于2019年底正式开馆。展馆总面积2800平方米,将大数据技术与新媒体科技融合,全景呈现沈阳市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工作,系统展示纪检监察机关以监督力量融入并推动治理体系建设的创新探索和生动实践。

  沈阳市纪委监委开创进机关、进平台、进展馆“三进”开放式警示教育新模式,让更多党员干部“进门思危、闭门思过、出门思廉”,助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化推进。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季云  唐心萌

警示教育 警钟长鸣 

  皇姑区

  加强政治性警示教育

  皇姑区纪委监委注重加强政治性警示教育,组织全区各级党组织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违纪问题案例,对所有党员和行使公权力人员,召开一次警示教育大会,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意识。

  开展党纪法规学习测试,重点考查纪检监察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新任务新要求、党章、党规党纪和法律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考促学、查缺补漏,共有4941人次党员干部参加党纪法规学习和测试。

  浑南区

  强化反腐倡廉思想渗透

  浑南区委、区政府、区纪委监委共同举办“强化正风肃纪监督、努力建设廉洁浑南”主题书画展,强化反腐倡廉思想渗透,引导大家从中汲取廉洁从政精神营养,为正风肃纪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注入动力。

  浑南区纪委监委组织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作家协会、硬笔书法协会和诗词楹联协会等会员70余人,开展正风肃纪监督主题采风活动,推出一批优秀作品。展览为期20天,全区机关、学校、医院、街道党员干部,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以及社会各界群众共6000余人观展。

  于洪区

  丰富拓展警示教育内容

  为切实将案例转化为警示教育资源,增强警示教育震慑力,于洪区纪委监委聚焦重点人员、重点领域,结合重点案件,通过组织拍摄警示教育片、听取现身说法、参加庭审旁听等方式,不断丰富和拓展警示教育内容、方式和渠道,让警示教育活起来、实起来,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思想防线。

  近日,于洪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某街道一名正处级干部涉嫌受贿罪一案,区纪委监委组织街道党工委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30余人旁听案件庭审。大家表示,这是一堂生动鲜活、震撼人心的警示教育课。

  新民市

  以案为鉴打好“预防针”

  新民市警示教育着眼防范,以案说法、以案为戒、以案为鉴,注重打好“预防针”。

  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曝光后,新民市纪委监委立即组织召开警示教育暨廉政党课大会,结合2018年查处的典型案例进行廉政教育。同时还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走进庭审现场,强化法律程序意识,提高搜集、固定、运用证据的能力,提升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本领。

  市中法

  规范案款管理推进警示教育

  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建设执行款管理系统,已于2019年1月投入使用。当事人可通过网银转账、微信、支付宝、POS机、银行柜面等方式缴纳执行款,方便了当事人缴纳费款。

  同时通过与银行联网,对执行款到账、分配、审批、支付进行流程化管理、实时跟踪,彻底解决不明款项问题。此举既方便了当事人,又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市卫健委

  用身边案例教育身边人

  市卫健委开展警示教育注重关切民生痛点难点,在改进服务作风上大做文章。坚持每年组织一次警示教育集中谈活动,让300余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剖析身边案例,用身边案例教育身边人。

  结合卫生系统真实案例,拍摄《在“围猎”中被射杀的“天使”》《他(她)就在我们身边》等多部专题警示教育片和短视频作品,在全系统各单位播放。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唐心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