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务公开 -> 工作动态
法库县:激发动能展画卷 续写新篇再出发
时间:2021年11月03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1年11月03日

  核心提示

  挥别一个五年,迎来又一个五年,站在连接两个五年的时间节点,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

  回眸过往,从不缺乏宏大的叙事,但人们印象更加深刻的,往往是“一滴水珠”及其背后透出的时代旋律。

  在市党代会召开前夕,记者走进法库县的乡村与县城,深入社区和街道,校园和企业。对话百姓人家,倾听并感受这五年来的生活新变化。

  法库县委、县政府这些年来的一切奋斗,终极指向只有一个:让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而幸福是一种感受,虽纤细微小却具体生动。

  你看——

  马小榕的幸福就是家门口的白鹤楼亮了,夜晚的法库又添了一道迷人的新风景。

  葡萄大户李洪军的幸福就是自己的钱包鼓了,种大棚做电商每年都能收入十多万。

  钱大志的幸福就是法库开了新航线,打着“飞的”就能到盘锦吃河蟹……

  这“一滴滴水珠”虽难以完全涵盖所有人的生活,却是法库的标志性记忆。

  大有作为的农村合作社

  ——看法库县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如何助力三农抢秋收

  金秋十月,“丰”景如画,物阜粮丰的法库大地上,一片繁忙的景象。

  近日,法库县委书记刘阳春一行深入到和平乡关屯村实地调研秋收工作进展情况。“秋收工作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因地制宜制定务实、管用的措施,抓好秋收工作。同时要利用冬季,大力宣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益处,扩大农民入社比例和意愿。”田间地头,刘阳春屡屡叮咛。

  抓好农村党建这个“龙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法库县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示范先行。今年6月,法库县召开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对接仪式,48家央企发挥人才、技术、资源优势,为法库县69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仅成为法库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抓手,在今年的“秋收攻坚战”中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技兴农 打造智慧农业“新标杆”

  秋收时的稻田,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的金子,清风吹过,浓浓的稻香扑鼻而来。

  依牛堡子镇前四家子村,村民金成恩正站在自家的稻田旁,“今年的水稻粒粒饱满,出米率高。有中化农业技术服务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农药、化肥得到科学使用,不仅成本都降低了,品质较往年也有了提升。”

  中化现代农业(辽宁)有限公司是对接法库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48家企业之一,公司的技术人员全程为农民提供服务,同时依托智慧农业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实时掌握农作物长势、土壤墒情,及时提供天气预报、灾害预警等相关信息,确保农户增产增收。

  林下经济 构建立体农业“新模式”

  走进十间房镇钱家沟村山楂林种植基地,花生收获机轰隆而过,随着一垄垄花生秧的倒下,一串串花生角“破土而出”。

  “我们钱家沟村茶果合作社林下经济项目。今年栽种地豇豆420亩,花生220亩预计收入30万元左右。下一步,我们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丰富品类。”钱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徐春雨介绍说。

  山楂林一般3-4年才能结果,在无果期勤劳的钱家沟村民也没有闲着,在村党支部领办的茶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利用林下空地种植花生和地豇豆,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立体化种植。林下经济的效益凸显,小花生成了大产业,“白胖子”变成“金豆子”。

  自有农机 引领现代农业“新方向”

  孟家镇凤岐堡村杂粮种植基地,沉甸甸的谷穗展现出丰收的喜悦。

  凤岐堡村党支部书记廉君告诉记者,“由于我们合作社有自己的农机,所以我们村种植的高粱、花生、大豆、谷子等各种杂粮,大部分已经收割完毕。总体来看,今年收成不错,市场价也行,预计到年底,村集体收入将近30万元。”

  凤岐堡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先后购置大型农机设备,利用农机深翻,深松作业,玉米收割,流转土地等,每年为村集体创收8万余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如今,法库县各镇村围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集中养殖等稳步推进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所到之处,呈现出一幅幅火热的劳动场面。秋季抢收工作虽然已经进入尾声,但是一张乡村振兴的新画卷已经展开。

  “今年法库县播种总面积为168.89万亩,总产量预计为87.65万吨,较去年的74.8万吨增加12.85万吨,较历史最好年景2011年增加2.15万吨。”法库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盖小威介绍道。

  回望这五年 数说“十三五”

  1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全县累计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193个。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32亿元,增长0.8%。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0.27亿元,增长6.08%。

  固定资产投资50.93亿元,增长4.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1亿元,增长2.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70元,增长8.8%。

  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数量超过600家。

  建设高标准农田29.92万亩。

  “二品一标”产品达到50个。

  沈阳市首家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 扎实打好三大攻坚战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45人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现有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2695座,农村垃圾收运体系逐步建立

  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完成规划并启动实施。

  3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

  政务服务可网办率达到98%。

  “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100%。

  审批时限压缩法定时限70%。

  4 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提升

  与沈阳农业大学“校地对接”,重点扶持36个专业村。

  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院士工作站1个,建设发展农村科技服务站40家,累计申请发明专利37件。

  启动了东北首个5G网络“智慧机场”。

  5 县城功能品质大幅提升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重点建设六大功能区,即东湖新城、孟家两个生活功能区;陶瓷产业园、孟家绿色食品加工园两个产业功能区;以中贸商城为核心的市场功能区;以辽代风情小镇为引领的休闲旅游功能区,形成“一核、两翼”总体空间结构。

  “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县级公路维修50.2公里,乡村级公路维修736公里。

  6 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

  “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800万美元,进出口总额17亿元,洽谈推进项目400个。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企业先后在俄罗斯伊尔库斯克、非洲吉布提、韩国仁川建设“海外仓”,同时将跨境电商与“海外仓”相结合,积极打造跨境电商平台。

  7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截至2019年底,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万人,工伤参保人数3.2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万人,城乡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8万人,基本实现社保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

  累计实现实名制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增农村居家养老试点村19个。

  法库县被确定为沈阳市郊区县中唯一的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先行区。

  全县中小学实现三星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

  获批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

  累计完成了53个村文化广场提质改造。

  完成30座水处理站、802.3公里供水管网建设,累计解决38.2万人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

  农业人口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5%。

  锚定“十四五” 奋斗新征程

  站在“十四五”新的起点上,在当下百舸争流的竞争局势下,奔跑中的法库,动能澎湃。

  锚定“十四五”远景目标,建设高品质新县域,法库县依托“一主两副、三区两廊”的发展格局,即一个县城主城区,依牛堡子和秀水河子两个副中心,将法库划分为以主城为引领的东部区域、以依牛堡子镇为引领的南部区域、以秀水河子镇为引领的西部区域,打造沈法经济走廊、文化旅游走廊。着力把法库打造成为“辽宁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沈阳新兴建材产业基地、市民慢生活的休闲之都、沈阳北部生态涵养区”。

  ▶快马加鞭 全力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打造辽宁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及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统筹推进以高效经济作物为主的种植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行“粮改饲”。推进牛羊驴等畜牧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无污染的养殖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整合资源建设全县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加快龙头企业培育,促进种植业提升产品附加值。抓住获批沈阳市首家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契机,着力完善农村电商体系。

  ▶创新驱动 全链延伸为产业新发展赋能

  打造沈阳新兴建材产业基地,促进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以陶瓷为主的现代建材产业,推进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智能化发展,努力形成上下游联动、点线面结合的完整产业链,打造中国瓷谷和国内领先的建筑新材料全产业链基地。进一步提升法库陶瓷建材、通用航空等产业的创新能力,构建研发、测试、中试、孵化完善的新型研发机构,坚持在源头性技术创新领域发力,重点部署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积极融入开放合作创新网络,依托母城沈阳科创优势,加强与对口合作地区的创新合作,推进联合技术攻关。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着力构建以通航、无人机产业为主体,以现代农业、文旅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挥毫泼墨 全域描绘文旅发展新愿景

  打造市民慢生活的休闲之都,推进全域旅游,形成“一核、一廊、一带、四区”的文旅产业发展格局。抓住辽宁省建设辽河国家公园的契机,推进辽河右岸法库段综合开发,打造辽河公园生态旅游绿带。利用好辽墓群、白鹤楼、辽代风情小镇、特色白酒小镇、秀水河子战役纪念馆等文化资源,植入文化元素,彰显“文化+旅游”的特色。包装推介巴尔虎山、五龙山、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灵山湖、财湖等自然资源,厚植“文化+旅游”的底蕴。实施旅游产业创新发展,重点构筑财湖通航体育产业集群、陶瓷创意文化产业集群、辽文化产业集群、酒文化产业集群。完善景区配套服务设施。讲好法库故事,充分挖掘各个景点文化内涵,突出特色,完善定位,明晰主题,体现“法库味道”。

  ▶扬帆起航 全面打造生态宜居新格局

  打造沈阳北部生态涵养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生态优先,把绿色转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完善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着力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打造青山、碧水、蓝天、净土的高品质生活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把法库建成“沈阳后花园,生态涵养地”。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娜 通讯员 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