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务公开 -> 工作动态
第一书记 谢恒辉
打出“组合拳” 闯出“致富路”
时间:2020年09月14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0年09月14日

  不起眼的小葱;远近闻名的农业经纪人;投资亿元的生猪养殖项目……三者看着毫无关联,愣是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让新民市于家窝堡乡大汉屯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谢恒辉干出了名堂、闯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特色路。

  27件实事,件件惠民

  “没啥事,每次开完会不管多晚,我都得回村看看,要不心里惦记。”2018年3月,谢恒辉从市政府办公厅被组织选派到大汉屯村担任第一书记。从那天开始,他的心与大汉屯村紧紧相连。

  苏北农村娃,加之19年军旅生涯的历练,谢恒辉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上任以来,他经过2年多努力,把一个软弱涣散的贫困村,建成农村基层党建先进村,并连续两年被评为五星级村党组织。今年6月,大汉屯村被评为辽宁省产业扶贫典型村,谢恒辉个人连续被评为优秀第一书记,各项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肯定和表彰。

  到村后,谢恒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他首先规范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改善党员年龄结构,2018年以来发展49岁以下党员3名,考察培养80后积极分子2名。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撤换了不参会的支部委员,调整了村委骨干,处理了8名违纪党员。加强党建设施建设,争取到35万元资金兴建了1900平方米的党建文化广场,建设了乡村文化大舞台、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之家、党建文化长廊、党建文化墙、和谐文化亭、党旗雕塑、村规民约文化小广场等。村里组建了以党员为主体的小剧团、大秧歌队、广场舞队,村民们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完成了“共产党员家庭”挂牌亮身份活动及“最美庭院”评比挂牌。村党支部连续两年被新民市委组织部评为五星级党组织。

  驻村以来,谢恒辉通过多方筹措,累计争取各类资金100余万元,为村民办理各类惠民实事27件,锻炼了党员干部队伍,显著改善了全村基础设施状况和村容村貌。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争取资金支持,修建了田间作业道,排水泄洪沟渠,解决洪水排泄不畅难题;争取交通、财政、农业等部门支持,硬化了村生产和生活道路。去年,村里完成了2750米柏油路、3000米水泥路的5条村道铺设工作。党员们义务铺设砂石路1500米,安装路灯120盏,实现了全村主干道亮化。如今,5米宽的硬化路面已经延伸到80%的村民门前,基本解决老百姓出行难问题;兴建了村级卫生康复站,申请并推动建设村级卫生室,使村民小病不出村成为现实。

  从养繁殖牛到改养肉牛

  驻村后,谢恒辉通过调研发现:大汉屯村民养殖业历史悠久,但受各种因素限制,未能形成规模和产业。且农民们养殖的大多为繁殖牛,养殖周期长见效慢。上任后,他多次走访调研养殖户,帮助村民们改养出栏快、效益高的肉牛,并确定了以圈养与散养相结合、党员养殖户帮扶贫困户的养殖模式,不断壮大大汉屯村养牛业。

  养殖1头肉牛,养殖户纯利润可达8000元左右,村里15个边缘贫困户家庭通过发展养殖业彻底脱贫。今年3月,为彻底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及示范引领村民壮大养殖业,大汉屯村成立了禾牧养牛场。项目运作经费由谢恒辉带领班子成员共筹,个人不参与任何收益分成。新品种育肥牛养殖场现已正式生产运营。预计未来5年,随饲养量逐年递增,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

  截至目前,全村养殖户已经发展到101家,牛存栏数1071头,猪存栏数1428头,羊存栏数2800只,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村。

  房前屋后种上小葱

  驻村后,谢恒辉有事儿没事儿就爱在村里四处溜达。还别说,这一溜达真就发现了问题。

  原来的大汉屯村村民的宅基地较大,大家就在房前屋后种上了玉米,每年因此可以增收一两千元。“可别小看这一二亩地,选好项目一样可以‘种’出效益来!”谢恒辉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谢恒辉带领乡亲们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借鉴原有几户庭院蔬菜种植户的成功经验,重点引导村民发展小葱、香菜等蔬菜种植。

  自推广种植至今,全村小葱、香菜等种植户已经发展到109家,种植面积1亩以上的达到67家、共计257亩。试种当年,村民董自辉家就靠种植小葱增收8000多元。现在,村里种植小葱收益超过种植玉米的数倍。如今,全村每年种植蔬菜直接经济收入近百万元。大汉屯村成为全乡首个庭院经济村。

  调动一个农业经纪人带出一个“打工队”

  原来的大汉屯村留守妇女较多,创收手段少,农闲时间大多待在家中。走访中,谢恒辉得知,其实村里还有一位“能人”,她就是远近闻名的农业经纪人侯丽娜。原来每到农闲时,她都会组织劳动力外出打工,但本村人参与的并不多。

  为此,谢恒辉主动找到侯丽娜,村支部组建了村妇女劳务合作站。合作站由侯丽娜牵头,将原来的10余名妇女零散式务工发展到现在的210人“打工队”进行集中管理。大家在侯丽娜的带领下集中外出打工,每天每人收入100多元。目前,大汉屯村劳动力务工范围已经辐射到附近10个乡镇,30户边缘贫困家庭增加了收入。

  就在几天前,谢恒辉成功引进的金牧生猪养殖项目一期竣工投产。项目总投资3亿元,一期投资1.5亿元。现有100名村民在企业务工,平均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给全村近百户家庭带来了经济收益。

  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打出后,大汉屯村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已经多渠道、多样化,农民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张晶 王福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