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市机关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进一步为推动沈阳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贡献,市直机关工委近日组织开展了庆祝建党百年“我的入党故事”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机关和驻沈中直企业党员干部职工踊跃参与,他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结合自身经历,以第一人称生动讲述了自己入党前后的真实故事和心路历程,充分表达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的深挚感情溢于言表。本版现选摘部分优秀征文,以飨读者。
从一把铁锹说起的故事
市总工会经审办 卢小灵
时间过得真快,我入党已有31年了。回忆当年在军校入党的岁月,那是至今难以忘怀的故事。
首先从一座山说起吧——尧山,距桂林市中心约10公里,主峰海拔909.3米,是桂林最高的山峰。认识尧山,是从我进入军校开始的。1987年7月,我参加全国高考被桂林市空军学院录取,学院就坐落在桂林的市郊。1987年8月28日,我告别家乡来到桂林,从此在桂林开始了学习生活。
1990年4月的一天,由于市民清明扫墓的原因,引发了尧山起火。记得当天下午3点,我们系的几十名学员紧急集合,受领赴尧山救火任务。当时我们每个人拿起一把铁锹或者扫把什么的,急匆匆爬上几辆解放牌敞篷大卡车出发了。
卡车来到尧山脚下,当时大火主要是在山上,腾起烟雾,过火面积很大。我们拿起工具跳下车直奔火海。到了山上,挥舞手中的铁锹和扫把扑救。但由于当时风力很大,又是天干物燥,火势蔓延很快,一度难以控制。我们在学员队队长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砍出了上千米的隔离带,直到晚上9点,明火才基本被扑灭。此时,我们站在尧山顶上,个个身心疲惫。当准备下山时,只见烟雾弥漫,根本找不到下山的路。没办法,我们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下蹦,行动十分缓慢、艰难。当时的感觉是又累又渴又饿,为了行动方便,很多同志已经把手中的扫把、铁锹等工具都丢掉了,但我始终握住铁锹慢慢往下挪,尽管走起来很不方便,可我觉得,不要扔掉手中的工具。而且我前几天刚被学员队党支部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遇到这点困难就把工具扔掉了,也不像一名共产党员的样子。我心里这么想着,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下蹭,左右手交换着拿住当时觉得特别碍事的铁锹。
当我们返回到学员队时,队长清点了人数和手中的工具,结果发现几乎所有人都两手空空,而我手中仍然紧紧握着铁锹。队长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微笑着说:“你是好同志,有共产党员的样子。”
后来没过几天,我就被学员队党支部吸纳为中共预备党员,光荣加入了党组织。这是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入党故事,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入党时间,我都会立即说出:1990年4月。
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沈阳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支队 徐钢
我曾看过一部党建宣传片,片中的画外音我记忆犹新:“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也许,你从来没有想过,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片中的人物有教师、医生、公安民警、村干部,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也是普通人。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个普通人,回想起自己走进党组织的历程,就是一步一步明白“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的过程。
我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都是普通工人,他们努力工作,尽己所能地帮助别人。上小学后我加入了少先队,系上红领巾的那天,大队辅导员告诉我们,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当时的我不太懂,什么是革命?先烈们又是谁?后来看了革命影视剧,家人指着其中的主人公告诉我,他们就是革命先烈,他们做的事情就是革命。这是我第一次对党、对革命有了初始认识。
小学六年级时,因为学习成绩突出,我加入了共青团。工作后,我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那时候就觉得入党是组织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直到有一次执行任务,让我的思想真正发生了转变。那是一次抓捕杀人犯罪嫌疑人的任务,从情报信息得知犯罪嫌疑人持刀并可能持有自制枪支,在准备实施破门抓捕行动前,领导将所有参与行动的人员召集到一起,布置破门突入人员顺序。我听到领导说:“党员排在前面,不是党员排在后面,党员干部排在第一个,其他党员按岁数从大到小往后排……”我偷偷地问一名党员老大哥,为什么不抽签呢,都是公安民警,为什么共产党员要排在前面、直面危险?老大哥笑着说:“抽什么签,党员排前面这是规矩,必须的。”这让我知道了,共产党员是不惧风险、不怕牺牲的人。
在那之后,我怀着敬畏的心情,打开笔帽、展平稿纸,工工整整地写下“入党申请书”几个字,接着将我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信念统统写出。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当党组织批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我的内心是多么激动,但更多的是感到压力,是对自己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党员、能不能将初心使命坚守一生的审视。但我知道,共产党员是勇往直前的人,是坚持到底的人,更是千锤百炼的人,所以,我向党组织坚定地回答:“请党组织继续考验我!”
如今,我可以自豪地回答“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我是一名普通人,是一名公安民警,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个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手心里的“太阳”
市纪委监委 王佳艺
我的家乡,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我的爸爸是这座县城高中的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一位在学校耕耘了38载的老党员。在这份简单的职业经历中,爸爸的故事陪伴我长大,深深影响着我的人生,给了我不断向上的力量。
小时候,爸爸负责学校的政教工作,因为非常严格,学生们都很害怕他。那些年,爸爸每天早出晚归,他说,一定要比学生到的早,比学生走的晚,确保所有学生安全离校才能放心。一个冬天的晚上,学校里一群男生和社会青年起了冲突,爸爸听后扔下饭碗就冲了出去。过了很久,还没见爸爸回来,妈妈担心爸爸的安全,把我托付给邻居就出去找爸爸。直到半夜,爸爸才在妈妈和几位老师的搀扶下回到家。我始终记得那天的场景:爸爸头上包扎着纱布,脸上、手上都是大大小小的口子和血痕,走路都走不稳。妈妈一边抹眼泪,一边责怪爸爸:“你是不是傻?你不要命了?不要家了?”爸爸安慰妈妈说:“只要没把学生打坏就行啊,我这点伤养几天就没事了。”后来才知道,那天晚上,因为社会青年打红了眼,眼看学生招架不住,爸爸为了保护学生,直接扑进去挡在了最前面,一个人空手和那些拿着棒子、刀具的社会青年滚到了一起,那些社会青年没想到这个老师能“不要命”,便主动跑开了。爸爸当时还撑着身体,让吓傻了的学生们赶紧回宿舍,浑然不知自己受了重伤。
后来,爸爸负责学校的后勤工作。记得有很多叔叔找过爸爸,想“办点事”,希望采购时能够“关照关照”,但却无一例外都被爸爸拒之门外。爸爸跟我说:“我小时候,你爷爷就告诉过我们一句话:工作向上看,生活向下看。”这番话,直到我成为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见了太多悔不当初的眼泪后,才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2015年5月,我29岁,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那天,妈妈特地多做了几个菜,爸爸喝了点酒,跟我视频通话:“我闺女现在也是党员了,以后咱家都能开组织生活会了!”我知道,他特别高兴,特别自豪。但爸爸不知道的是,入党那天,我作为代表发言时,没有准备讲稿,而是讲了爸爸的故事。因为,这是他带给我的影响,留给我的财富。我希望人生中,能和爸爸一样,有那么一种信仰,就像那盏,爸爸交给我的,手心里的太阳。
党旗所指的方向,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中建北方二公司 韩松
当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来临时,口罩告急、呼吸机告急、病床告急。危急时刻,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各地火速开展方舱医院的建设工作,在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拔地而起。
疫情牵动着举国上下的心弦,而远在东北的沈阳,也未雨绸缪,启动了沈阳六院的改建。中建北方二公司主动请缨,于是,本应阖家团圆的大年初二,我们没有片刻迟疑,告别了父母妻儿,从四面八方奔赴沈阳。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那一天注定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时刻。从腊月二十六起,86岁的爷爷病重入院,那些日子里,我每天都守在医院,打算陪爷爷走过最后的时光。
大年初二,在病床前,我接到了公司党群工作部的特殊任务,剪辑一段能体现援建员工火速奔向沈阳情景的视频。我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便主动请缨参加援建,得到组织批准后,我告别了病榻上的爷爷,在家人的叮嘱中,成为万千逆行者中的一员,而那一别也成了永远。
初三抵达沈阳。本应热闹的新春佳节,此刻却寂静得让人恐惧。第一次踏进“六院”,按照工作分工,我被临时加编至党群工作部,负责视频的录制、编辑、投稿工作。当完工倒数第六天,我再次踏进施工现场的时候,与前一夜的漆黑静谧截然不同,我被满眼的红色点燃了,鲜红的党旗、红色的标语飘满现场。当50多名党员高举右拳宣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召之即来,来之能胜……”那一刻,我的心沸腾了。
几天时间里,我和同事走遍了现场每一个角落,拍摄视频资料长达30多个小时,照片8000多张,采访笔记2万多字。尽管很累,但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每个人用责任和担当,筑起了最坚强的生命屏障,我们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在沈阳六院改建过程中,公司共有三名入党积极分子因表现突出,被批准“火线”入党。很荣幸,我成为其中一员。当我戴上党员徽章的那一刻,我感到这是我一生的荣耀。我的内心终于喊出了在六院时和他们一样的话:“面对疫情,我是党员我先上!”
在那段日子里,尽管有超负荷工作的疲倦,有失去亲人的哀伤,但更多的还是满满的收获。收获的是对党组织的无限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奉献的理解,还有对人生的思索。
“90后”战疫中的青春力量
沈阳市公安局公安医院 刘琳琳
一次雷神山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党的关怀,更加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并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新党员。
2020年2月8日晚,我们接到了市卫健委需要护理人员前往武汉的任务。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我得知医院将派医务人员前往武汉的时候,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立即报名。为了祖国和人民,奔赴前线,我义不容辞。
初到武汉,不知道要到哪个地区工作,明天会做什么。伴随着个人防护培训、准备物资、筹建病房,我逐渐适应了紧张的气氛,“战疫”随之打响。2月14日,患者入住了。在进驻雷神山工作一周后,每天面对感染患者,我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细心的观察力为患者缓解病痛。在一次巡视中,我发现23床的患者尿床了,他是位盲人,生活不能自理,于是我立刻喊来同伴,给患者更换床单和尿不湿,两个护士瘦小的身躯,体重加起来都没有患者重,再加上全副武装的防护服,干起活来显得特别笨重,身体更是不听使唤,护目镜全是雾,汗水从我的额头和耳后流下来。防护服里的衣裤全都黏在身上,喘气也感觉有点困难,处理完患者的床单,我带着全是雾气的防护镜摸着墙慢慢走出病房。走廊的温度骤降,所有的汗水变成了冰凉的水珠,紧贴着我的皮肤,又变成刺骨的寒冷。但是,所有的困难都没有把我吓倒,而是更加激励我用专业知识和细心的照料,帮助患者缓解病痛,守护他们的健康。
我在赴武汉的第一天,就再次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想法更加强烈。在党组织带领下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奉献,我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每天把自己的工作记录下来,不断查找工作不足,以便于及时改正。无论在办公室护士岗位还是“责护”岗位,我都能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工作,从不叫苦叫累,我把为患者收拾分泌物的工作也视为快乐,和同志们抢着干,把最危险的收拾出院患者床单的工作当作快乐,也分享着每一位患者归家的喜悦。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护理出院了63名新冠肺炎患者,为打赢“战疫”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现在,从组织上讲,我已经入了党,国家和人民也给了我们很高荣誉。但是,我还要更加努力工作,让“援鄂抗疫”参与者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日常工作中发光发热。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韩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