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贯彻落实中发37号文件、推动沈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年初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积极投身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的火热实践。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让我们深入沈阳振兴发展的各个红色堡垒,聚焦那些激扬挥洒、奔涌澎湃的红色力量,以此激励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筑牢战斗堡垒,勇当先锋模范,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书写忠诚与担当
应急医疗救治第一梯队即刻进入负压病房;发热门诊封闭管理;工作人员24小时工作制;严格对发热疑似病例预检分诊;启动疫情“日报告”制度……1月31日,市六院挂牌省集中救治沈阳中心并率先启动医疗救治,一股强大的抗疫力量迅速集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在确诊患者集中收治、疑似患者集中隔离、织密社区防控网络等疫情防控第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在推动复工、复产、复学等工作中展现责任担当,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市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担负起防控工作的属地责任,依托网格党支部分片包干,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每位群众。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组织,与属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全市各级党组织号召广大党员主动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累计动员2.9万余名党员、24.2万人次参与到3745个开放式小区的联防联控工作中去,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
“大事难事看担当!是党员,是干部,就要勇于担当作为”。投身防控第一线是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党员先锋队、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成为沈城亮丽的红色风景线。全市卫生系统分5批选派了111名医务人员,自备物资驰援湖北,在武汉和襄阳分别建起了临时党支部,接管了武汉雷神山医院A11病区,实现了病区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全系统设置了党员先锋岗226个、党员责任区219个、共产党员工程85个,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交上一份特殊的“思想汇报”。社区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克服重重困难,织密社区防线,把力量凝聚在最前沿,为居民群众挺起“主心骨”。在排查、救治、隔离、转运、保障、安保等各个环节,无处不闪动着广大党员忙碌的身影。全市广大党员踊跃捐款,以点滴爱心汇聚磅礴力量。1700余人在抗疫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38名同志火线入党。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是企业所愿,是民心所盼。随着形势的变化,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又及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稳妥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上来,在严把防控措施的同时,通过细化复工举措、推进春耕备耕、推广电商销售、加快项目审批等措施,以“红色引擎”助力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为实现“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建引领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法库县柏家沟镇小沟村80后大学生夫妇张春风、魏丹丹,返乡开办肉牛养殖场,通过与村集体合作经营,每年帮助村集体增收2.5万元;拉马章村党支部副书记梁文举,在上任两个月的时间里,协助村党支部书记完成了村党组织的整顿转化工作,帮助村民修好了田间作业路......
通过以各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青年人才活动中心”,并同步设立“青年人才党支部”,法库县吸引了一大批高校毕业生、民营企业家、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能人等有志在农村发展的优秀人才向党组织靠拢,投身家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并从中择优发展党员,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推动昔日的贫困村发生蝶变,而催生这种蝶变的,是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的深入融合。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近年来,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任务,沈阳市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双重管理工作制度,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整顿等多项强力举措,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整体优化提升和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了党建、扶贫双向共赢。
党建引领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在康平县,二牛所口镇刘家窝堡村第一书记宋楠楠带领村民加入淘宝村播项目,使村里的农副产品成为供不应求的“网红”农产品;在辽中区,大黑岗子镇大兰窝棚村党支部书记刘文新带领村民搞起了蔬菜合作社、种植合作社,为村里的农产品进行绿色认证,提高附加值;在新民市,卢家屯乡卢家屯村在市科技局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引进玉米生物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和展示示范基地……党组织引领党员、群众和各方面力量,多形式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大力发展“能人经济”“飞地经济”。两年来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场上,涌现出一批业绩突出的第一书记典型。2020年,市委组织部还将会同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择优扶持89个村,按照每村50万元的标准给予扶持资金。
眼下,以加快中心镇建设发展为契机,我市各区县(市)、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正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主心骨”作用,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把准方向、压实责任,不断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内生动力,走出多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脱贫致富新路径。
把机关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振兴优势
“市人社局将局属71个党支部划成17个小组,分别‘派遣’到皇姑区北塔街道17个社区,与社区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各小组成员与社区工作者及居民代表面对面沟通、点对点联系,帮助社区工作者解答工作中遇到的就业、失业、社保、职建、劳动关系、仲裁等方面问题近2000件。”这是全市机关党组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任务,深入了解需求,结合职能优势,提供全方位多点服务的一个缩影。
机关党建工作对基层、对社会、对群众都具有重要影响和导向作用。近年来,全市机关党组织深入贯彻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增强机关党建和事业单位党建的效能,大力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切实解决“重业务、轻党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层皮”等问题。聚焦“机关党建+四服务”主题,通过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挖掘选树“党建+营商环境”优秀案例,进一步营造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同时,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制定了《2020年市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标准》,明确了50条党支部建设标准,大大提升了机关党建水平。
今年,围绕全市“组织工作质量提升年”的部署,为将机关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自身职能优势转化为振兴发展优势,提升机关党组织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市委组织部和市直机关工委联合组织开展了以党建共联、资源共享、互助共建、和谐共促为主要内容的市直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共联共享共建共促”活动。市直机关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坚持以社区所需、群众所求为导向,86个市直单位所属的1860个机关党支部与671个社区完成了精准对接,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共建活动。市考试院将党员编入社区网格团队为考生答疑解惑;市委办公室综合二处党支部充当“协调员”为老旧小区破解管理难题;市城管执法局园科院树木研究室党支部提供“私人定制”,教社区居民种养家庭花卉;市体育局机关党委办公室党支部创作健身操带动社区居民居家运动……
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是机关党组织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关键所在。沈阳市机关党建将进一步以服务为魂,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构建“共联共享共建共促”长效机制,为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微风和煦,阳光明媚。走在和平区文安路上,会看到街巷两侧各个居民小区设置的门禁规范整齐,周边环境清幽静谧。和平区文安路社区党委书记胡静琴告诉记者,经过多年探索,文安路社区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社区治理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根据这一部署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我市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聚焦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增强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努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健全体系促联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把城市基层党建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各负其责、分兵把口、上下联动、一体推进。全市110个街道“大工委”、931个社区“大党委”广泛凝聚各类组织、各类人群听党话跟党走,建立健全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事务协调会等制度,通过签订共建协议、共同开展活动、整合盘活资源等,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横向互动、协调联动,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连续21年开展“共产党员社区奉献日”,组织全市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奉献活动,为提升社区品质、城市品质贡献力量。
改革破题增活力。完成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全市110个街道党工委普遍设置党政综合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社会治理办公室、公共服务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社区(村)建设指导办公室等7个综合办事机构,全面取消街道承担的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工作任务,推动街道党工委聚焦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和平区南湖街道党工委针对疫情期间三好街各大卖场经营状况不佳的现象,整合辖区资源,组织各大卖场负责人成立三好街大型商业卖场联盟,邀请长白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区人大代表及街道党工委红色智库专家等,聚焦街区改造升级、行业发展方向、政府扶持政策等问题进行研讨,探寻卖场走出困境的突破口,推进三好街产业升级。同时,街道党工委积极与有关区直部门配合,在三好街策划举办科技产品外展、潮玩节、智能家居产品体验等特色宣传活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同时上线,在确保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力推动了三好街企业的复工复产。
党建引领强治理。按照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要求,围绕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目标,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拆除相互封闭藩篱,有效激活各类单位、行业以及各领域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努力成为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的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皇姑区大力推进“红色物业”,在全区等级物业服务企业中建立党组织,街道党工委积极指导推动,统筹居委会、物业企业、业委会三支力量,开展物业方面的多元协商,实现了业主满意度、社区环境和居民幸福指数的共同提升。大东区各街道党工委推行“一网一格多功能”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以每300户左右居民为一个网格,通过将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等下沉到网格,承载党的建设、宣传发动、信息统计、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应急安全、综治维稳8大类主体工作以及185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公共服务产品精准化,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加大投入强保障。建立稳定的街道社区党建经费支持保障制度,出台《沈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推动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实现选拔、培训、考核、监督、激励等环节全链条把关。成立全市首个以社区书记名字命名的“胡静琴书记工作室”,在全市推广胡静琴社区工作法。全市打造100余个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我市红色驿站建设被评为2019年中国改革年度优秀案例。
持续提升企业党建贡献力
6月23日,沈鼓集团对外宣布,世界首台天然气管道18兆瓦集成式压缩机组项目启动。该项目作为沈鼓集团今年立项的“共产党员工程”之一,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代表作。
今年以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战略部署,着眼于战胜疫情不利影响、加快推动复工复产,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千方百计化危为机,有力推动了沈阳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国企创新发展迈上“新高地”。国有企业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推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不断放大“共产党员工程”品牌效应,把党建优势体现到加快自主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上,在做好“六稳”工作、完成“六保”任务中,彰显国企的责任担当。沈鼓集团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推进党组织领导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流程建设,企业战略转型随之逆势提速,今年一季度实现国际订货1.8亿元,同比增长76%;主营收入近1亿元,同比增长55%。与美国公司签订的采购订单,标志着沈鼓设备已从新兴国家市场进入世界一流工程总承包领域。在疫情防控中,沈阳地铁集团、城投集团、水务集团、燃气集团、副食集团等,纷纷组建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设置党员先锋岗,为沈城人民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开创优化营商环境“新格局”。“营商下午茶(党建版)”专场活动,将非公企业党建与优化营商环境有机融合,让企业在茶清人亲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提出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则像家人一样帮企业想办法、出实招、解难题,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去年以来,市委组织部与市营商局共同打造了“营商下午茶(党建版)”,邀请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品清茶、解难题、促振兴”。今年以来,此项活动将在市、区两级同步开展。同时,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及时启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一轮摸底排查,重点推进开发区(园区)党建工作,推动全市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全部建立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强化重点园区、重点民营企业党建龙头带动作用,持续激发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力。
释放服务社会治理“新动能”。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健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属地管理+行业管理+兜底管理”的工作格局。辽宁卓政律师事务所党委始终坚持把党员组织起来,鼓励律师党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活动,组建志愿法律服务队,为基层常年提供法律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皇姑区“两新组织党建促进会”、沈河区新北站街道“党群联盟”、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党委建设的区域性公益服务队伍等各有特色。
本版稿件由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梁馨月、何强、邱菊、曲俊铮/采写